第30頁
說來也巧,一隻老虎適時出現,李廣見後,索性一扔弓箭,二話不說衝上前去,跟老虎來了個近身肉搏。官員侍衛們在一旁見了都連連驚呼,嘈雜聲很快吸引了文帝,他也過來湊熱鬧。李廣的勇猛的確是常人難比的,圍觀的眾人都為他捏了一把冷汗,而他自始至終連眉都不曾皺一下,只全神貫注地打虎。
文帝見狀,不由得嘖嘖贊道:“李廣生在這個時代真是屈才了啊,要是他早些年跟隨我老爸南征北討的話,封王拜侯這種事情絕不在話下!”
到了景帝時代,李廣被派去駐守邊境。那時候雖然沒啥大戰,但小打小鬧倒是常見。李廣自從來到這裡以後,天天忙得不亦樂乎,名望也漸漸積累起來。景帝看他幹得不錯,索性派了個太監過去,說是跟著他學習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太監中做好事的沒幾個,做壞事的倒是不少,顯然,景帝派去的這位也沒高明多少。
他仗著自己是公費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提,還時時想著立功。一天,他領著幾十個騎兵離開漢軍的地盤,想找幾個匈奴人殺了立功。眾人一路上悠閒自在,走走停停,只差停下來野炊了。
他們的運氣不賴,果真在半路上遇到三個匈奴人。太監一看,高興壞了,畢竟自己這邊有幾十個人,而匈奴只有三個,難道會搞不定?這功勞今天一定要拿下。他一聲令下,士兵們都上前追殺這三個匈奴兵。誰知這三人是技藝高超的神箭手,幾個回合下來,漢軍死的死,傷的傷,那太監嚇得屁滾尿流,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了。
阿龍記事貼
李廣帶兵
李廣與他同時代的名將程不識有過差不多的經歷,帶兵方法卻截然不同。程不識說:李廣帶兵很簡單,沒有很多的軍規軍紀,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不巡邏自衛,但如果匈奴突然來襲,大軍沒辦法抵擋。程不識則治軍嚴格,他注重部隊的編制、隊列和陣式,晚上打更巡邏,事務雖繁瑣,卻不怕匈奴來襲。但士兵們不喜歡程不識的嚴,都喜歡跟隨李廣作戰——喜歡和有親和力的人相處,是人類的共性啊。
李廣得到消息後,就說要去給他報仇,畢竟打狗也要看主人嘛,好歹得給景帝爭回點面子不是?他召集了一百多人後,翻身上馬,領著大夥前去報仇。他們一路疾行幾十里,總算追到了三個匈奴兵。李廣胸有成竹地拉開弓箭,和三人對峙。他畢竟身經百戰了,再加上自身體質的優越和平時不懈的鍛鍊,三兩下就搞定了其中兩個,另外一個也被活捉。
就在這時,數千名匈奴騎兵瞬間趕到,叫嚷著朝漢軍衝殺過來。眾人一見,全都驚慌失措,就連馬匹也開始不安起來。李廣沉著地一揮手,朗聲道:“大家都別動,匈奴人這麼多,咱們現在就是跑也無濟於事,一切聽我指揮。”
士兵們平時都很尊敬他,這時雖免不了慌亂,但還是聽他的號令。他讓眾人不緊不慢地繼續往前晃蕩,一直走到距離匈奴兵只有二里地的地方才停下來。接著他又道:“跑是跑不了了,大家不如都下來休息休息,該喝水的喝水,該吃飯的吃飯。”
士兵們聽得目瞪口呆,懷疑自己的上司今天吃錯了藥,大敵當前居然一改往日作風,變得這麼淡定。李廣也不多言,逕自下了馬,往地上一躺,翹著腿,開始看天唱歌。那邊的匈奴人也覺得莫名其妙,都懷疑今天的李廣若不是吃錯了藥,就是漢軍暗地裡還有埋伏,於是他們也都停下進攻的腳步,原地休息。
漢軍見自己老大的這招的確管用,便都跳下馬,席地而坐,戰戰兢兢地開始休息。李廣見眾人安下心來,便自顧閉目養神。眾人見了,都暗自嘆息:“咱這老大也太不怕死了吧,匈奴人可是幾分鐘就能殺過來,他還敢睡覺!”
然而,匈奴人到底沒追殺過來,他們見李廣實在是太悠閒了,心中反倒沒了底,莫非漢軍那邊有上萬的軍隊?這種虧本買賣是人都不願做。李廣的一番虛實不定就這樣唬住了匈奴兵,等到大半夜,漢軍都一一睡下後,匈奴人便悄悄地撤走了。
李廣成名還算早,但終其一生,尤其是到了武帝時期,他在事業上再難有所突破。儘管如此,他所駐守的地方,匈奴人從來不敢貿然進攻,他雖比不得衛青、霍去病等人軍功卓越,但保大漢江山寸土不失卻是有目共睹的。
阿龍辭典 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很多人都讀過。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始終沒被封侯。一次李廣問一個算命的先生,算命的說:“將軍想想,有沒有做過什麼可悔恨的事情?”李廣想了想說:“我當隴西太守的時候,羌族人造反,我引誘他們投降,殺了降兵八百多人。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了。”算命的說:“罪過沒有比殺已降更大的了。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
所謂“成功”
什麼是成功?有人認為能從一窮二白變成有車有房一族就是成功,有人認為實現了理想就是成功。其實真正做到這些的只是少數人,更多的人可能一生都碌碌無為,難道這些人就談不上成功了嗎?其實不然,物質並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實現了理想,變成有錢人固然是好,但無論你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都免不了煩惱和哀傷,苦痛也是無法避免的。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最後笑著走向死亡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文帝見狀,不由得嘖嘖贊道:“李廣生在這個時代真是屈才了啊,要是他早些年跟隨我老爸南征北討的話,封王拜侯這種事情絕不在話下!”
到了景帝時代,李廣被派去駐守邊境。那時候雖然沒啥大戰,但小打小鬧倒是常見。李廣自從來到這裡以後,天天忙得不亦樂乎,名望也漸漸積累起來。景帝看他幹得不錯,索性派了個太監過去,說是跟著他學習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太監中做好事的沒幾個,做壞事的倒是不少,顯然,景帝派去的這位也沒高明多少。
他仗著自己是公費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提,還時時想著立功。一天,他領著幾十個騎兵離開漢軍的地盤,想找幾個匈奴人殺了立功。眾人一路上悠閒自在,走走停停,只差停下來野炊了。
他們的運氣不賴,果真在半路上遇到三個匈奴人。太監一看,高興壞了,畢竟自己這邊有幾十個人,而匈奴只有三個,難道會搞不定?這功勞今天一定要拿下。他一聲令下,士兵們都上前追殺這三個匈奴兵。誰知這三人是技藝高超的神箭手,幾個回合下來,漢軍死的死,傷的傷,那太監嚇得屁滾尿流,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了。
阿龍記事貼
李廣帶兵
李廣與他同時代的名將程不識有過差不多的經歷,帶兵方法卻截然不同。程不識說:李廣帶兵很簡單,沒有很多的軍規軍紀,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不巡邏自衛,但如果匈奴突然來襲,大軍沒辦法抵擋。程不識則治軍嚴格,他注重部隊的編制、隊列和陣式,晚上打更巡邏,事務雖繁瑣,卻不怕匈奴來襲。但士兵們不喜歡程不識的嚴,都喜歡跟隨李廣作戰——喜歡和有親和力的人相處,是人類的共性啊。
李廣得到消息後,就說要去給他報仇,畢竟打狗也要看主人嘛,好歹得給景帝爭回點面子不是?他召集了一百多人後,翻身上馬,領著大夥前去報仇。他們一路疾行幾十里,總算追到了三個匈奴兵。李廣胸有成竹地拉開弓箭,和三人對峙。他畢竟身經百戰了,再加上自身體質的優越和平時不懈的鍛鍊,三兩下就搞定了其中兩個,另外一個也被活捉。
就在這時,數千名匈奴騎兵瞬間趕到,叫嚷著朝漢軍衝殺過來。眾人一見,全都驚慌失措,就連馬匹也開始不安起來。李廣沉著地一揮手,朗聲道:“大家都別動,匈奴人這麼多,咱們現在就是跑也無濟於事,一切聽我指揮。”
士兵們平時都很尊敬他,這時雖免不了慌亂,但還是聽他的號令。他讓眾人不緊不慢地繼續往前晃蕩,一直走到距離匈奴兵只有二里地的地方才停下來。接著他又道:“跑是跑不了了,大家不如都下來休息休息,該喝水的喝水,該吃飯的吃飯。”
士兵們聽得目瞪口呆,懷疑自己的上司今天吃錯了藥,大敵當前居然一改往日作風,變得這麼淡定。李廣也不多言,逕自下了馬,往地上一躺,翹著腿,開始看天唱歌。那邊的匈奴人也覺得莫名其妙,都懷疑今天的李廣若不是吃錯了藥,就是漢軍暗地裡還有埋伏,於是他們也都停下進攻的腳步,原地休息。
漢軍見自己老大的這招的確管用,便都跳下馬,席地而坐,戰戰兢兢地開始休息。李廣見眾人安下心來,便自顧閉目養神。眾人見了,都暗自嘆息:“咱這老大也太不怕死了吧,匈奴人可是幾分鐘就能殺過來,他還敢睡覺!”
然而,匈奴人到底沒追殺過來,他們見李廣實在是太悠閒了,心中反倒沒了底,莫非漢軍那邊有上萬的軍隊?這種虧本買賣是人都不願做。李廣的一番虛實不定就這樣唬住了匈奴兵,等到大半夜,漢軍都一一睡下後,匈奴人便悄悄地撤走了。
李廣成名還算早,但終其一生,尤其是到了武帝時期,他在事業上再難有所突破。儘管如此,他所駐守的地方,匈奴人從來不敢貿然進攻,他雖比不得衛青、霍去病等人軍功卓越,但保大漢江山寸土不失卻是有目共睹的。
阿龍辭典 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很多人都讀過。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始終沒被封侯。一次李廣問一個算命的先生,算命的說:“將軍想想,有沒有做過什麼可悔恨的事情?”李廣想了想說:“我當隴西太守的時候,羌族人造反,我引誘他們投降,殺了降兵八百多人。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了。”算命的說:“罪過沒有比殺已降更大的了。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
所謂“成功”
什麼是成功?有人認為能從一窮二白變成有車有房一族就是成功,有人認為實現了理想就是成功。其實真正做到這些的只是少數人,更多的人可能一生都碌碌無為,難道這些人就談不上成功了嗎?其實不然,物質並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實現了理想,變成有錢人固然是好,但無論你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都免不了煩惱和哀傷,苦痛也是無法避免的。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最後笑著走向死亡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