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頁
垂柳拂幽,耳畔讀書聲正氣浩然,劉濃劍眉卻一皺,昂聲問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敢問,何為江湖?」
五柳樹下,正在誦書的小郎君一怔,璇即,偷偷看了一眼樹蔭下的人,見那人嘴角絲巾一翹,心中嗵的一跳,趕緊答道:「江湖者,本也。魚處於江湖,方乃為本,雖相濡以沫,卻非於陸。故而,聖人言:造乎於水,穿池而養;造乎於道,無事而定。」
一語落地,此間瀾靜。
半晌不聞聲,小郎君心中不安,又看了一眼樹蔭下的人。
樹蔭下,鋪著簇新的白葦席,席中置案,案後有絕色佳人,正捧著一卷竹簡默看,蔥嫩的指尖比著內中字跡,寸寸而移,眸光亦隨其移而移。
晨陽穿樹,樹影交錯,淺淺映著她的眉眼,觸目驚心。稍徐,只見她眉梢微顰,斜斜掠了一眼樓上朱欄,冷聲道:「何如?可是有可不妥?」
樹影深重,她的眸光卻仿若穿籠而出,直直射入劉濃心中,汝南郡公神情澀然,不禁捧著竹簡,朝著她慢慢一揖:「阿姐教導的正是,然則,乾兒年方兩歲,宜習《毛詩》,卻非《莊子大宗師》。阿弟唯恐其知末而忘本,故而……」
「哼!」
曹妃愛頓時不樂了,煙眉一拔,透過柳葉冷冷瞥向他,嘴角絲巾輕拂輕拂。繼而,眯著眼睛,冷然道:「聖人有言,君子當施材就教,若論聰慧,乾兒遠勝於汝,若論豁達,亦然殊勝。」說著,看向正襟危坐的小劉乾坤,玉指輕輕叩了叩案。
小劉乾抬頭看了一眼樓上,雖未看見阿父的神情模樣,心中卻有些許畏懼,轉目再看了看曹妃愛,他人雖幼小,心思卻通透如鏡,當即按膝而起,挽著小袍袖,朝著曹妃愛深深一揖,待見曹妃愛嘴角絲巾翹了翹,好似在笑;小劉乾心中一松,遂後,踏著小木屐走出柳樹,對著樓上的劉濃一揖,朗聲道:「阿父容稟,孩兒並未修習《莊子》,亦非覺明其意。只是阿姑言,讀書千萬遍,其意自現。是故……」
「罷了,汝且好生溫習功課,切莫懈怠,亦莫惹汝,汝師動怒。」
「是,阿父。」小劉乾神情不卑不亢,不徐不急的復一揖,而後,頂著小青冠落座於案後,讀書聲再起。
曹妃愛搖了搖頭,嘴角絲巾卻一歪。
「格格……」嫣醉掩著嘴,悄悄笑起來。
劉濃看著讀書的小劉乾與淺笑的曹妃愛,他的面上猶自繃著為人父的冷凜,心思卻一陣恍然:曾幾何時,自己也是這般,小青冠小月袍,面對著她時戰戰兢兢,而她亦是這般,冷漠中透著濃濃的關懷,一如其香,冷幽浸魂,入魂卻暖。
一切,依如是,依如故。
中樓,歡笑聲揚起。
劉氏身著華衣錦冠,左手搭著巧思的手臂,右手牽著綠蘿,慢慢走來,待看見劉濃佇立於朱廊,曹妃愛秀美於綠樹,小劉乾正朗聲讀書,她的眼角笑得越來越開,隱隱透著幾縷淺紋。
如今,因劉濃南征北戰功勳著著,已由成都侯鎮西將軍晉為汝南郡公征西將軍,並開府儀同三司,加軍號;且都督豫司雍冀代涼五州之軍事,而劉氏則被晉室表為婁縣鄉君,然則,她眉紋潛生卻非因此,實為這闔院的笑語歡聲滿堂兒女如水靜華。
碎湖慢行於一側,正低聲囑咐著一干婢女,看牢了小劉徵與劉神愛,勿使他們亂跑亂竄。近來,小劉徵與劉神愛極喜捉貓掐鵝,時常惹得院中鵝飛貓跳,當然,碎湖並非心疼貓與鵝,實怕他們為貓撓傷。
待一干鶯鶯燕燕轉至廊角,劉濃闊步迎上前。小劉徵一見劉濃,便縮在了碎湖身後,劉神愛卻不怕他,揚著雙手奔過來,一頭便扎進了阿父的懷裡,捧著劉濃的臉,吧嗒一聲,香了一口,奶聲奶氣地囫圇:「鵝虎,鵝虎……」
劉深抱著女兒,神情微怔,不知她在嚷甚。
綠蘿眉梢一顫,臉蛋紅了,便連眸子亦含著水,端著手福了一福,嬌笑道:「夫君,神愛在喚阿父呢。」
「鵝虎,鵝虎……」小神愛攀著劉濃的肩頭,一疊連聲,不住的喚著,兩隻小腳則輕輕的搖晃,眉眼極似綠蘿。
「哦,吾家有女,神愛聰慧。」劉濃大喜,抱著女兒親了一口,看得小劉徵撇了撇嘴,阿父待他與阿兄都較為嚴歷,唯獨待小妹不同,極其憐愛。
殊不知,小劉徵的這一番小動作,都落入了劉氏的眼裡,劉氏心疼孫子,當即佯怒道:「虎頭,切莫偏心。」示意劉濃抱抱小劉徵。
劉濃頓了一頓,把小神愛放下來,背起雙手,凝視著碎湖身側的小劉徵,半晌,沉聲道:「汝兄已習《莊子大宗師》,且待來年,汝亦當從之,切莫頑劣,切莫自誤,切莫……」
聞聽教誨,小劉徵神情由然一頹。
「虎頭!」劉氏橫目一嗔,將局促不安的孫兒拉入懷中,笑著哄道:「徵兒,莫畏汝父,亦莫自傷。汝父昔年,八歲尚未通語,汝方歲余,不急,不急。」
劉濃默然,小劉徵習語較遲,尚不及小神愛,但其眼神卻清澈如流,直若其母陸舒窈,料來,日後定非一事無成之輩,然則,他身為人父,面對兒子,心中也有意親近,卻深知莊中女子過甚,弄紅著巧時,唯恐其嬉戲而忘性。是以,便待兩兄弟頗為嚴苛,他可不願,自己的兒子將來若寶二爺一般。
劉氏哄完孫子,見陸舒窈挑簾而出,便對劉濃道:「且與舒窈好生說道,莫令舒窈著惱。」
五柳樹下,正在誦書的小郎君一怔,璇即,偷偷看了一眼樹蔭下的人,見那人嘴角絲巾一翹,心中嗵的一跳,趕緊答道:「江湖者,本也。魚處於江湖,方乃為本,雖相濡以沫,卻非於陸。故而,聖人言:造乎於水,穿池而養;造乎於道,無事而定。」
一語落地,此間瀾靜。
半晌不聞聲,小郎君心中不安,又看了一眼樹蔭下的人。
樹蔭下,鋪著簇新的白葦席,席中置案,案後有絕色佳人,正捧著一卷竹簡默看,蔥嫩的指尖比著內中字跡,寸寸而移,眸光亦隨其移而移。
晨陽穿樹,樹影交錯,淺淺映著她的眉眼,觸目驚心。稍徐,只見她眉梢微顰,斜斜掠了一眼樓上朱欄,冷聲道:「何如?可是有可不妥?」
樹影深重,她的眸光卻仿若穿籠而出,直直射入劉濃心中,汝南郡公神情澀然,不禁捧著竹簡,朝著她慢慢一揖:「阿姐教導的正是,然則,乾兒年方兩歲,宜習《毛詩》,卻非《莊子大宗師》。阿弟唯恐其知末而忘本,故而……」
「哼!」
曹妃愛頓時不樂了,煙眉一拔,透過柳葉冷冷瞥向他,嘴角絲巾輕拂輕拂。繼而,眯著眼睛,冷然道:「聖人有言,君子當施材就教,若論聰慧,乾兒遠勝於汝,若論豁達,亦然殊勝。」說著,看向正襟危坐的小劉乾坤,玉指輕輕叩了叩案。
小劉乾抬頭看了一眼樓上,雖未看見阿父的神情模樣,心中卻有些許畏懼,轉目再看了看曹妃愛,他人雖幼小,心思卻通透如鏡,當即按膝而起,挽著小袍袖,朝著曹妃愛深深一揖,待見曹妃愛嘴角絲巾翹了翹,好似在笑;小劉乾心中一松,遂後,踏著小木屐走出柳樹,對著樓上的劉濃一揖,朗聲道:「阿父容稟,孩兒並未修習《莊子》,亦非覺明其意。只是阿姑言,讀書千萬遍,其意自現。是故……」
「罷了,汝且好生溫習功課,切莫懈怠,亦莫惹汝,汝師動怒。」
「是,阿父。」小劉乾神情不卑不亢,不徐不急的復一揖,而後,頂著小青冠落座於案後,讀書聲再起。
曹妃愛搖了搖頭,嘴角絲巾卻一歪。
「格格……」嫣醉掩著嘴,悄悄笑起來。
劉濃看著讀書的小劉乾與淺笑的曹妃愛,他的面上猶自繃著為人父的冷凜,心思卻一陣恍然:曾幾何時,自己也是這般,小青冠小月袍,面對著她時戰戰兢兢,而她亦是這般,冷漠中透著濃濃的關懷,一如其香,冷幽浸魂,入魂卻暖。
一切,依如是,依如故。
中樓,歡笑聲揚起。
劉氏身著華衣錦冠,左手搭著巧思的手臂,右手牽著綠蘿,慢慢走來,待看見劉濃佇立於朱廊,曹妃愛秀美於綠樹,小劉乾正朗聲讀書,她的眼角笑得越來越開,隱隱透著幾縷淺紋。
如今,因劉濃南征北戰功勳著著,已由成都侯鎮西將軍晉為汝南郡公征西將軍,並開府儀同三司,加軍號;且都督豫司雍冀代涼五州之軍事,而劉氏則被晉室表為婁縣鄉君,然則,她眉紋潛生卻非因此,實為這闔院的笑語歡聲滿堂兒女如水靜華。
碎湖慢行於一側,正低聲囑咐著一干婢女,看牢了小劉徵與劉神愛,勿使他們亂跑亂竄。近來,小劉徵與劉神愛極喜捉貓掐鵝,時常惹得院中鵝飛貓跳,當然,碎湖並非心疼貓與鵝,實怕他們為貓撓傷。
待一干鶯鶯燕燕轉至廊角,劉濃闊步迎上前。小劉徵一見劉濃,便縮在了碎湖身後,劉神愛卻不怕他,揚著雙手奔過來,一頭便扎進了阿父的懷裡,捧著劉濃的臉,吧嗒一聲,香了一口,奶聲奶氣地囫圇:「鵝虎,鵝虎……」
劉深抱著女兒,神情微怔,不知她在嚷甚。
綠蘿眉梢一顫,臉蛋紅了,便連眸子亦含著水,端著手福了一福,嬌笑道:「夫君,神愛在喚阿父呢。」
「鵝虎,鵝虎……」小神愛攀著劉濃的肩頭,一疊連聲,不住的喚著,兩隻小腳則輕輕的搖晃,眉眼極似綠蘿。
「哦,吾家有女,神愛聰慧。」劉濃大喜,抱著女兒親了一口,看得小劉徵撇了撇嘴,阿父待他與阿兄都較為嚴歷,唯獨待小妹不同,極其憐愛。
殊不知,小劉徵的這一番小動作,都落入了劉氏的眼裡,劉氏心疼孫子,當即佯怒道:「虎頭,切莫偏心。」示意劉濃抱抱小劉徵。
劉濃頓了一頓,把小神愛放下來,背起雙手,凝視著碎湖身側的小劉徵,半晌,沉聲道:「汝兄已習《莊子大宗師》,且待來年,汝亦當從之,切莫頑劣,切莫自誤,切莫……」
聞聽教誨,小劉徵神情由然一頹。
「虎頭!」劉氏橫目一嗔,將局促不安的孫兒拉入懷中,笑著哄道:「徵兒,莫畏汝父,亦莫自傷。汝父昔年,八歲尚未通語,汝方歲余,不急,不急。」
劉濃默然,小劉徵習語較遲,尚不及小神愛,但其眼神卻清澈如流,直若其母陸舒窈,料來,日後定非一事無成之輩,然則,他身為人父,面對兒子,心中也有意親近,卻深知莊中女子過甚,弄紅著巧時,唯恐其嬉戲而忘性。是以,便待兩兄弟頗為嚴苛,他可不願,自己的兒子將來若寶二爺一般。
劉氏哄完孫子,見陸舒窈挑簾而出,便對劉濃道:「且與舒窈好生說道,莫令舒窈著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