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頁
「郡守!!」、「碰碰碰……」
聞聽此言,孫盛心中驚赫卻稍稍一定,但不敢有絲毫大意,雙掌按地,噼里啪啦的磕起頭來,不多時,青石板上即染了一層血,便連落葉上也沾了些許,待得頭暈目炫之際,抬起頭來,悽然道:「郡守若欲取孫盛項上頭顱,孫盛豈敢言冤!然,孫盛之心可譬日月,所行所為,皆為郡守拔肝傾膽也!縱存有私,亦為郡守為謀也!如今之江東,世人僅知劉瞻簀,若其不亡,若其不敗,幾時方可得聞郡守之名也?!」
「哈,哈哈……」桓溫長笑。
笑聲狂放,不可一世,孫盛暗覺己身恰若方才之琴音,孤舟一葉,飄蕩於怒海,濤波難測,傾刻之間便有覆沒之險,心中悔恨如潮湧,汗水滴墜青石板,塗染一片片。
半晌,桓溫笑畢,慢騰騰的起身,走入亭中,抓起酒壺胡亂一陣飲,繼而,提著酒壺,默然走到孫盛面前,將酒壺往孫盛頭邊一擱,蹲下身來,笑道:「安國也安國,汝之心意,吾早已盡知!汝可知,吾為何容汝?」
「孫盛,孫盛不知。」孫盛嘴唇顫抖,囫圇的說著,看著桓溫的翹頭木屐與酒壺,暗覺天地已然失色,一顆心不住的沉,再也無底,直落深淵。
桓溫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酒壺,笑道:「舟者,以木為乘,橫漿縱渡。吾與汝,恰若舟中二點,已然同處於木。」
孫盛看著眼前的酒壺,暗覺酒壺不住搖晃,漸而越晃越烈,辯不清晰,嘴裡下意識的道:「郡守所言甚是,同舟,方可共濟!」說著,竭力的抬起頭,卻已看不清桓溫的模樣,眼淚鼻涕污血一起流。
得見此人此景,桓溫搖了搖頭,裂嘴笑道:「吾欲往南,汝欲往北,你我雖同處於木,卻非同舟也。石虎乃何許人也?異族外胡,非生即死,豈可與謀?安國也安國,何其不智也!瞻簀乃何人也?如汝之言,人中英傑也!大丈夫生當如是,習之,越之,俄而誅之!」聲音平淡,冷凜!
聞言,孫盛神情一震,叩首道:「郡守若欲誅之,何不留得孫盛?孫盛並無他願,唯見其人墜於泥寰!」
「留你不得!」桓溫按著膝蓋,慢慢起身,淡聲道:「且飲一盅酒,以卻途中孤寒。如此,亦可聊盡你我情誼!」言罷,仰天一聲長嘆,快步走到院外,向甲士點了點頭,遂後,目光一凜,將袍一卷,大步離去。
「郡守!!!」將將轉出月洞,即聞身後傳來一聲慘喚,桓溫步伐一滯,徐徐回首,冷冷瞥了一眼身後,不屑的一笑,繼而,默然轉身,接過隨從遞來的長槍,淡然道:「其人極愛槐樹,待其亡後,將其種於樹下!」
「是,郎君。」隨從領命而去。
桓溫跨上戰馬,倒提著長槍,勒著韁繩轉了轉馬,正欲策馬奔去之時,卻猛然看向隔牆,只見亭台危危,中有一縷華錦正飄蕩於風中,隱約得見,亭中伊人一雙妙目正注視著院內,繼而,眸子驀地一縮,須臾,陡然一放,好似拍了拍胸口,璇即,仿若心生靈犀,乍目向他看來。
「別過。」
桓溫捧槍於懷前,朝著亭中人沉沉一揖,遂後,淡然一笑,勒轉馬首,風馳而去……
☆、第四百二十四章 桓溫請戰
風,由南往北吹,將謝奕背後的披風扯得冽冽作響,他挺立於郯城北牆,柱著長二長槍,頂盔貫甲。鎧甲冰冷鐵寒,他的心中卻熾熱如火,放眼看去,城牆高達十五丈,牆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人,曲折的牆梯處,尚不時傳來陣陣吆喝聲。
「起,起起……」一名小校爬上了箭剁口,不住向內揚著雙手,在他的示意下,一群士卒奮力的拉動著兒臂粗細的繩索,將一具具投石車吊上城牆。
「雲木,雲木……」長有兩丈、寬及人腰的滾木在聲聲號令下,被捆縛於牆外,草繩繫於鐵鉤上,一旦敵軍逼臨城下,即可斬斷繩索,滾木如雲雷。
「當心,當心……」年長的軍士大聲的喝斥著,繼而,疾步搶至隊前,扇了年幼的士卒一個耳光,方才,興許那年幼的士卒太過緊張,險些將盛滿桐油的木桶滾落牆下。
「速避,速避,塞門刀車,塞門刀車!」狹窄的外城巷道中,渾身鐵甲的將士扯長著脖子放聲大喝,士卒們光著膀子推著沉重的塞門刀車霍霍前進。塞門刀車,顧名思義,乃塞城門之所用,底部兩輪,外探密集刀槍,可游離於巷,拒馬殺敵。
「牆弩,試弦!!」城外,令旗不住揮動,牆弩手得令之下,將巨大的牆弩張至極致,繼而,猛地放弦,「嗡」的一聲響,即見烏龍穿電直貫,撕風裂霧,奔向千步之外。
城牆內外一派火熱,細細一瞅,在將士上牆的必經之處,一群群妙齡小女郎搭著小婢的手,鑽出了牛車,面上縛著絲巾,也辯不清面目,唯見妙目如水,顧盼生輝。少傾,這群小女郎們東指指、西點點,繼而,分散於四面八方,小手一揮,即有婢女鋪上各色葦席,當即,一個個抓著裙擺,旋身落座於席,傾刻之間,微微凝眉,淺放笑,聲聲絲竹,悠悠來……
「胡鬧!」謝奕眉梢驀然一拔,當即便喚過一名小校,命其將這群小女郎們哄走。石虎即將兵臨城下,血戰在暨,莫非她們尚以為此乃雅集詩會乎?!
「且慢!」謝尚揮手制住小校,慢條斯理的拔了拔胸前冠帶,他並未如謝奕一般身著鐵甲,依然一身寬袍大袖,腰間尚且別著一隻精緻的小酒壺,取下酒壺,默默啄了一口,笑道:「夫戰者,天時、地利、人和。秋雖已濃,尚未及收,石虎大軍南來,難以肆野卷粟,此乃天時也!郯城扼南制北,遙貫東西,城堅若鐵鑄,尚有郗公屯甲於百里外,獨可言戰,聚可言勝,此乃地利也!」言至此處一頓,揮著酒壺指向那一群彈琵琶、鳴橫琴、奏箜篌、旋楚舞的小女郎們,微微一笑:「楚地多歌舞,楚地聚英豪,但凡齊輪者,聞戰而喜也,而此即乃人和!此戰,必勝!」
聞聽此言,孫盛心中驚赫卻稍稍一定,但不敢有絲毫大意,雙掌按地,噼里啪啦的磕起頭來,不多時,青石板上即染了一層血,便連落葉上也沾了些許,待得頭暈目炫之際,抬起頭來,悽然道:「郡守若欲取孫盛項上頭顱,孫盛豈敢言冤!然,孫盛之心可譬日月,所行所為,皆為郡守拔肝傾膽也!縱存有私,亦為郡守為謀也!如今之江東,世人僅知劉瞻簀,若其不亡,若其不敗,幾時方可得聞郡守之名也?!」
「哈,哈哈……」桓溫長笑。
笑聲狂放,不可一世,孫盛暗覺己身恰若方才之琴音,孤舟一葉,飄蕩於怒海,濤波難測,傾刻之間便有覆沒之險,心中悔恨如潮湧,汗水滴墜青石板,塗染一片片。
半晌,桓溫笑畢,慢騰騰的起身,走入亭中,抓起酒壺胡亂一陣飲,繼而,提著酒壺,默然走到孫盛面前,將酒壺往孫盛頭邊一擱,蹲下身來,笑道:「安國也安國,汝之心意,吾早已盡知!汝可知,吾為何容汝?」
「孫盛,孫盛不知。」孫盛嘴唇顫抖,囫圇的說著,看著桓溫的翹頭木屐與酒壺,暗覺天地已然失色,一顆心不住的沉,再也無底,直落深淵。
桓溫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酒壺,笑道:「舟者,以木為乘,橫漿縱渡。吾與汝,恰若舟中二點,已然同處於木。」
孫盛看著眼前的酒壺,暗覺酒壺不住搖晃,漸而越晃越烈,辯不清晰,嘴裡下意識的道:「郡守所言甚是,同舟,方可共濟!」說著,竭力的抬起頭,卻已看不清桓溫的模樣,眼淚鼻涕污血一起流。
得見此人此景,桓溫搖了搖頭,裂嘴笑道:「吾欲往南,汝欲往北,你我雖同處於木,卻非同舟也。石虎乃何許人也?異族外胡,非生即死,豈可與謀?安國也安國,何其不智也!瞻簀乃何人也?如汝之言,人中英傑也!大丈夫生當如是,習之,越之,俄而誅之!」聲音平淡,冷凜!
聞言,孫盛神情一震,叩首道:「郡守若欲誅之,何不留得孫盛?孫盛並無他願,唯見其人墜於泥寰!」
「留你不得!」桓溫按著膝蓋,慢慢起身,淡聲道:「且飲一盅酒,以卻途中孤寒。如此,亦可聊盡你我情誼!」言罷,仰天一聲長嘆,快步走到院外,向甲士點了點頭,遂後,目光一凜,將袍一卷,大步離去。
「郡守!!!」將將轉出月洞,即聞身後傳來一聲慘喚,桓溫步伐一滯,徐徐回首,冷冷瞥了一眼身後,不屑的一笑,繼而,默然轉身,接過隨從遞來的長槍,淡然道:「其人極愛槐樹,待其亡後,將其種於樹下!」
「是,郎君。」隨從領命而去。
桓溫跨上戰馬,倒提著長槍,勒著韁繩轉了轉馬,正欲策馬奔去之時,卻猛然看向隔牆,只見亭台危危,中有一縷華錦正飄蕩於風中,隱約得見,亭中伊人一雙妙目正注視著院內,繼而,眸子驀地一縮,須臾,陡然一放,好似拍了拍胸口,璇即,仿若心生靈犀,乍目向他看來。
「別過。」
桓溫捧槍於懷前,朝著亭中人沉沉一揖,遂後,淡然一笑,勒轉馬首,風馳而去……
☆、第四百二十四章 桓溫請戰
風,由南往北吹,將謝奕背後的披風扯得冽冽作響,他挺立於郯城北牆,柱著長二長槍,頂盔貫甲。鎧甲冰冷鐵寒,他的心中卻熾熱如火,放眼看去,城牆高達十五丈,牆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人,曲折的牆梯處,尚不時傳來陣陣吆喝聲。
「起,起起……」一名小校爬上了箭剁口,不住向內揚著雙手,在他的示意下,一群士卒奮力的拉動著兒臂粗細的繩索,將一具具投石車吊上城牆。
「雲木,雲木……」長有兩丈、寬及人腰的滾木在聲聲號令下,被捆縛於牆外,草繩繫於鐵鉤上,一旦敵軍逼臨城下,即可斬斷繩索,滾木如雲雷。
「當心,當心……」年長的軍士大聲的喝斥著,繼而,疾步搶至隊前,扇了年幼的士卒一個耳光,方才,興許那年幼的士卒太過緊張,險些將盛滿桐油的木桶滾落牆下。
「速避,速避,塞門刀車,塞門刀車!」狹窄的外城巷道中,渾身鐵甲的將士扯長著脖子放聲大喝,士卒們光著膀子推著沉重的塞門刀車霍霍前進。塞門刀車,顧名思義,乃塞城門之所用,底部兩輪,外探密集刀槍,可游離於巷,拒馬殺敵。
「牆弩,試弦!!」城外,令旗不住揮動,牆弩手得令之下,將巨大的牆弩張至極致,繼而,猛地放弦,「嗡」的一聲響,即見烏龍穿電直貫,撕風裂霧,奔向千步之外。
城牆內外一派火熱,細細一瞅,在將士上牆的必經之處,一群群妙齡小女郎搭著小婢的手,鑽出了牛車,面上縛著絲巾,也辯不清面目,唯見妙目如水,顧盼生輝。少傾,這群小女郎們東指指、西點點,繼而,分散於四面八方,小手一揮,即有婢女鋪上各色葦席,當即,一個個抓著裙擺,旋身落座於席,傾刻之間,微微凝眉,淺放笑,聲聲絲竹,悠悠來……
「胡鬧!」謝奕眉梢驀然一拔,當即便喚過一名小校,命其將這群小女郎們哄走。石虎即將兵臨城下,血戰在暨,莫非她們尚以為此乃雅集詩會乎?!
「且慢!」謝尚揮手制住小校,慢條斯理的拔了拔胸前冠帶,他並未如謝奕一般身著鐵甲,依然一身寬袍大袖,腰間尚且別著一隻精緻的小酒壺,取下酒壺,默默啄了一口,笑道:「夫戰者,天時、地利、人和。秋雖已濃,尚未及收,石虎大軍南來,難以肆野卷粟,此乃天時也!郯城扼南制北,遙貫東西,城堅若鐵鑄,尚有郗公屯甲於百里外,獨可言戰,聚可言勝,此乃地利也!」言至此處一頓,揮著酒壺指向那一群彈琵琶、鳴橫琴、奏箜篌、旋楚舞的小女郎們,微微一笑:「楚地多歌舞,楚地聚英豪,但凡齊輪者,聞戰而喜也,而此即乃人和!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