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風呼面而來,寧修頓生豪情萬丈。

  蘇東坡唱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大概也是懷著這樣一種豪情吧。

  寧修又想到了明代大才子狀元郎楊慎的那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與蘇東坡的詞句相比,楊慎的詞豪氣之餘還帶著抹悲情。

  這是英雄遲暮的悲情!

  自古英雄遲暮,美人白頭都是最叫人痛苦的事情了。

  「嘿嘿,能有什麼感覺,這長江就是這個樣子,彎彎繞繞的。」

  孫悟范卻是並沒有響應寧修的豪情,讓寧修氣的牙痒痒。

  不過細細一想孫悟范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他經商在外乘船走長江的次數勢必不少,什麼東西見的次數多了便沒了初見時驚艷的感覺。

  長江自然也是如此。

  何況,長江的豪情更多是文人騷客們賦予的,孫悟范不過是個商賈,沒有這種豪情自然可以理解。

  倒是一旁的劉惟寧感慨道:「非也,非也,一條長江不知養育了多少生靈,說來我們荊州也是得了長江繞城而過的便利吶。」

  見他生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寧修打趣道:「看這樣子若是劉兄將來授個河道水利官,那便好了。」

  「咳咳。」劉惟寧苦連連:「這就不必了吧。為兄也是就那麼一說,可是對河運水利一竅不通啊。」

  寧修笑吟吟道:「做官的不需要事事都懂,自有下面的小吏當差辦事,他們自然都懂。」

  大明的官治更多是一種統治者表達權威,宣告合法性的方式,其本身既非專業技術人才,又不具備發展成專業技術人才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他們只是官僚,只是政客。

  但也從沒見哪一府,哪一州,哪一縣政令民生運轉不靈陷入癱瘓的。

  這就多虧了大明的吏員體系。

  吏分兩種,一種是在編的吏,一種是不在編的臨時工。

  吏才是具備專業技術,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官老爺們只要點點頭,自然有小吏幫你跑斷腿。

  所以方才寧修笑稱劉惟寧根本不需要懂河運水利,是有道理的。

  劉惟寧面色漲得通紅,一揮手道:「那也不成,這不是為官正途啊。」

  寧修噗嗤笑出了聲。

  「劉兄還是承認了啊,是想要走外放爭政績的路子。」

  被寧修一下點破心思,劉惟寧索性放開了。

  「唉,寒窗苦讀這些年,為兄當然是想走外放的路子。外放個幾年攢夠了資歷,我便有機會調任回京,若能在六部謀得個主事的差事,便也知足了。」

  別看主事官品不高,卻是很有實權,劉惟寧把目標定為六部主事,野心不小啊!

  「其實劉兄未必沒有機會直接留在京師的。」

  「直接留京?不存在的。」

  劉惟寧聞言連連搖頭。

  「寧賢弟可知京師乃是寸土寸金之地,六部衙門,都察院,九寺更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老蘿蔔若不拔掉,新蘿蔔怎麼可能栽上?」

  「事在人為。」

  寧修淡然吐出四個字。

  「現在會試、殿試還沒考說這些有點早,不過劉兄若是能考得二甲以上,觀政時會很有優勢。」

  寧修說這話倒不是安慰劉惟寧,而是事實如此。

  大明官制,新科進士在登科後要到京師衙門去觀政,也就是實習。

  觀政之後才能授官也就是分配工作。

  一般年紀輕輕登科的自然很有前途,但除非考中了一甲前三名也就是俗稱的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立即授予翰林修撰、翰林編修等職位,其餘的大多要苦熬資歷。

  便是被視作儲備幹部的庶吉士也要在翰林院進修三年,三年散館之後才能授官。

  其他直接授官的小年輕,也多是外放個縣令,慢慢熬去吧。

  但像劉惟寧這樣三十來歲的中生代人才,卻是可能被尤其看重,直接出任京官的。

  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年紀稍長些的閱歷足,辦事情不會毛手毛腳,出任京官較為合適。

  其二是年紀長的再外放磨礪就沒啥仕途前景了,從京官做起還有往上爬的希望。

  吏部文選司在這方面也會有所考量。當然一切都前提是你提的起來,若是考了個什麼三甲同進士,也不用麻煩別人了,趕快灰溜溜的準備外放吧。

  在大明京官貴地方官賤是共識,誰要是有機會調為京官,哪怕是平級調動甚至是略微降級,也會激動的哭的稀里嘩啦。

  劉惟寧若真有機會直接留任京官,那起點就高了不少,將來未必沒有出任六部堂官的可能。

  「借寧賢弟吉言了。」

  劉惟寧拱了拱手道。

  便在這時,船老大湊了過來陪笑道:「寧公子,前面碼頭恐怕得停一下。」

  寧修皺了皺眉道:「這是為何?」

  他包下這艘船就是怕船隻停停靠靠耽誤時間,這船老大既然收了包船的銀子便理當直航南京,恁的又要停靠碼頭。

  不會是想要再接船客吧?

  船老大仿佛看出寧修所想,連忙解釋道:「是穿上的食物淡水快用完了,出發的時候走得急沒來得及補。」

  「......」

  寧修直是一臉黑線。

  尼瑪,他上的是什麼船啊。這船老大估計聽說有人包船一激動就啟航了,結果沙船駛出荊州碼頭才發現補給不多了,但又不可能掉頭回去,便想著到前面最近的碼頭停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