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這樣一來,當戰爭爆發時,華約組織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部隊就會被兩個總參謀部指揮,這將是絕對混亂的狀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中央軍委決定在戰爭時期將設立比軍區級單位更高一級的戰略司令部。戰略司令部必須接受最高統帥部的直接領導,此時的人民軍總參謀部將起到傳達命令和輔助性參謀作用,而華約武裝力量參謀部甚至只有督軍的作用。
在預案中,將設立本土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印度洋司令部、歐洲司令部、非洲司令部等五大司令部和中東、北極、大洋洲、拉美等框架司令部(即當戰爭波及到這些地區時才會設立)。
這些司令部里,最主要的戰略方向的司令員將由人民軍副總參謀長或華約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來擔任,繼而統一指揮該戰略方向上包括中國和僕從國在內的整個華約組織的全部武裝力量。當然,這些新任的司令員軍銜會不會從主帥提升為元帥就要視戰爭規模而定了。
我們的話題轉回戰爭剛結束後的時間,那正是1945年的8月17日,中美對德和約終於簽訂了,而在19日,為了慶祝這一偉大的勝利,中國政府決定要舉行一次空前規模的勝利閱兵式,劉仁俊也將親自出席,他準備用這場閱兵為此次世界大戰的中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二百章 偉大的勝利(終章)
1945年8月19日,北京,共和國廣場(天安門廣場)。
對於自古以來就崇尚武力的中華民族來說,每逢重大節日都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那麼對於現在的中華共和國來講,新的政權誕生了,世界大戰也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一場勝利的閱兵式是再必要不過的了,這場中華民族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閱兵式也標誌著一個超級大國從此崛起,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端。
當天上午10時整,閱兵典禮開始。中華鐵血復興黨、中華共和國中央政府、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共和國各黨派政務協商會議高層領導人悉數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各國的外交使節、社會各階層代表、各個政黨的代表、中華人民軍的軍隊代表齊聚觀禮台(其中人民軍代表幾乎占了總人數的一半),可以想見軍隊的勢力有多麼巨大。
“我宣布,中華共和國慶祝戰勝,勝利閱兵式——現在——開始!”在全場安靜下來之後,鐵血黨北京市黨部書記袁可嘉宣布勝利閱兵式和慶祝活動正式開始。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軍樂奏響,在宣武門大街和前門大街上,閱兵的徒步方隊從東西兩面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共和國廣場南面前進。隊伍踩著鼓點前進著,在天安門南面兩支隊伍集中,一共是八個方隊。在同一時間向左向右轉,面向天安門平行前進。照此方式,後面還有三個排面又從容的進入了廣場。此時廣場上已經站好了32個徒步方隊,在建國門方向上,18個徒步方隊也走來了,在天安門東面站好。從王府井大街街口開始向東,是一共60個車輛方隊依次停放在公路邊,排列完備。
在軍樂聲中,從天安門城樓東西兩個方向上出現了四個軍樂方隊,奏著雄壯的軍樂《領袖帶領我們前進》,開始了軍樂表演。只見變換著隊形的樂隊逐步行進,最後組成了一個由五星組成的圖案,兩旁是兩個圖案“勝”、“利”,掌聲響徹廣場。而後,隊形歸位,最後變成一個長方體位於32個徒步方隊之前。
在進行曲《祖國,請檢閱》的樂曲聲中,兩輛高級檢閱轎車從廣場東面駛來,上面分別是中華共和國的國旗——金星紅旗和人民軍的軍旗——紅底旗面中間一個巨大的銀白色五星,五星中間是燙金的長城和盾牌的標誌。兩邊各三位儀仗隊的戰士(代表陸海空軍)高舉旗幟,從左右兩方走上觀禮台旁的旗台。先在國歌聲中將國旗升上旗杆,再在軍歌聲中將軍旗升上去。
在這之後,全場突然安靜下來。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歐陽志飛次帥卯足了氣大聲喊道:“注意——向領袖——致敬!”接下來一秒鐘,在場的受閱方隊數萬名官兵高聲喊道:“我們時刻準備著!請領袖檢閱我們吧!萬歲!萬歲!萬歲!”
只見過了大約十秒,軍樂隊指揮開始舞動指揮棒,《歡迎進行曲》再次響起。全場所有人都高呼“萬歲”,尤其是軍隊的受閱方隊,萬歲聲一浪接著一浪,觀禮台上的人全部轉身面向主席台瘋狂的鼓掌。“萬歲!萬歲!”軍隊的代表們更是歡呼雀躍,看上去就像是一片墨綠色、藏青色、天藍色和深黑色的海洋上泛起了陣陣波濤。
時年三十三歲的劉仁俊作為最高領袖,在一大幫高級官員的陪同下從天安門城樓的休息室走了出來,在他身邊緊跟著軍隊的高級將帥和鐵血黨的高級領導們。
站在劉仁俊的左面是鐵血黨的文官集團,共有七人,他們依次是鐵血復興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翰林;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國務院總理趙千里;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委員長孫博;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各黨派政府協商會議主席華俊國;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鐵血復興黨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凌;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陸輝;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有資產委員會主任許家英。
在預案中,將設立本土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印度洋司令部、歐洲司令部、非洲司令部等五大司令部和中東、北極、大洋洲、拉美等框架司令部(即當戰爭波及到這些地區時才會設立)。
這些司令部里,最主要的戰略方向的司令員將由人民軍副總參謀長或華約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來擔任,繼而統一指揮該戰略方向上包括中國和僕從國在內的整個華約組織的全部武裝力量。當然,這些新任的司令員軍銜會不會從主帥提升為元帥就要視戰爭規模而定了。
我們的話題轉回戰爭剛結束後的時間,那正是1945年的8月17日,中美對德和約終於簽訂了,而在19日,為了慶祝這一偉大的勝利,中國政府決定要舉行一次空前規模的勝利閱兵式,劉仁俊也將親自出席,他準備用這場閱兵為此次世界大戰的中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二百章 偉大的勝利(終章)
1945年8月19日,北京,共和國廣場(天安門廣場)。
對於自古以來就崇尚武力的中華民族來說,每逢重大節日都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那麼對於現在的中華共和國來講,新的政權誕生了,世界大戰也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一場勝利的閱兵式是再必要不過的了,這場中華民族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閱兵式也標誌著一個超級大國從此崛起,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端。
當天上午10時整,閱兵典禮開始。中華鐵血復興黨、中華共和國中央政府、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共和國各黨派政務協商會議高層領導人悉數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各國的外交使節、社會各階層代表、各個政黨的代表、中華人民軍的軍隊代表齊聚觀禮台(其中人民軍代表幾乎占了總人數的一半),可以想見軍隊的勢力有多麼巨大。
“我宣布,中華共和國慶祝戰勝,勝利閱兵式——現在——開始!”在全場安靜下來之後,鐵血黨北京市黨部書記袁可嘉宣布勝利閱兵式和慶祝活動正式開始。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軍樂奏響,在宣武門大街和前門大街上,閱兵的徒步方隊從東西兩面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共和國廣場南面前進。隊伍踩著鼓點前進著,在天安門南面兩支隊伍集中,一共是八個方隊。在同一時間向左向右轉,面向天安門平行前進。照此方式,後面還有三個排面又從容的進入了廣場。此時廣場上已經站好了32個徒步方隊,在建國門方向上,18個徒步方隊也走來了,在天安門東面站好。從王府井大街街口開始向東,是一共60個車輛方隊依次停放在公路邊,排列完備。
在軍樂聲中,從天安門城樓東西兩個方向上出現了四個軍樂方隊,奏著雄壯的軍樂《領袖帶領我們前進》,開始了軍樂表演。只見變換著隊形的樂隊逐步行進,最後組成了一個由五星組成的圖案,兩旁是兩個圖案“勝”、“利”,掌聲響徹廣場。而後,隊形歸位,最後變成一個長方體位於32個徒步方隊之前。
在進行曲《祖國,請檢閱》的樂曲聲中,兩輛高級檢閱轎車從廣場東面駛來,上面分別是中華共和國的國旗——金星紅旗和人民軍的軍旗——紅底旗面中間一個巨大的銀白色五星,五星中間是燙金的長城和盾牌的標誌。兩邊各三位儀仗隊的戰士(代表陸海空軍)高舉旗幟,從左右兩方走上觀禮台旁的旗台。先在國歌聲中將國旗升上旗杆,再在軍歌聲中將軍旗升上去。
在這之後,全場突然安靜下來。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歐陽志飛次帥卯足了氣大聲喊道:“注意——向領袖——致敬!”接下來一秒鐘,在場的受閱方隊數萬名官兵高聲喊道:“我們時刻準備著!請領袖檢閱我們吧!萬歲!萬歲!萬歲!”
只見過了大約十秒,軍樂隊指揮開始舞動指揮棒,《歡迎進行曲》再次響起。全場所有人都高呼“萬歲”,尤其是軍隊的受閱方隊,萬歲聲一浪接著一浪,觀禮台上的人全部轉身面向主席台瘋狂的鼓掌。“萬歲!萬歲!”軍隊的代表們更是歡呼雀躍,看上去就像是一片墨綠色、藏青色、天藍色和深黑色的海洋上泛起了陣陣波濤。
時年三十三歲的劉仁俊作為最高領袖,在一大幫高級官員的陪同下從天安門城樓的休息室走了出來,在他身邊緊跟著軍隊的高級將帥和鐵血黨的高級領導們。
站在劉仁俊的左面是鐵血黨的文官集團,共有七人,他們依次是鐵血復興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楊翰林;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國務院總理趙千里;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委員長孫博;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各黨派政府協商會議主席華俊國;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鐵血復興黨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凌;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陸輝;鐵血復興黨政治局常委、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有資產委員會主任許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