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不過,美國人手裡還有一張王牌——代號為EC-130的電子偵察機。
1958年9月2日下午2時許,美國斯威斯特拉空軍上尉駕駛一架EC-130飛機從土耳其阿達納郊外的一個美國小型機場起飛,計劃朝東北方向飛到土耳其黑海海濱的一個滿是灰塵的城鎮特拉布松。在那裡有國家安全局的一個偵聽站晝夜不停地監聽蘇聯的通信聯絡及其他信號。這架電子偵察機飛越特拉布松後,就轉向正東,朝蘇聯邊界飛去。
最後,斯威斯特拉向南飛到靠近伊朗邊界的凡湖地區,等到飛機飛抵凡湖地區後就掉頭沿原航線返回阿達納。這架飛機在沿邊界向北返航時侵入了蘇聯境內。按照慣例,特拉布松的信號情報人員正在不間斷地監聽蘇聯的空中通信。很快,他們在偵聽中發現米格飛機開始攻擊斯威斯特拉。這時,所有人都為飛行員捏了一把汗,心裡隱約有點害怕起來。結果是,EC-130真的被米格飛機擊落了。國家安全局的情報人員第一時間把這一消息向艾森豪總統和其他高級官員報告。但是為了隱瞞這一行動,起初空軍將這架飛機列為失蹤和情況不明。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派出了救援飛機沿邊界搜索。
10天之後,還是蘇聯人放風出來:“EC-130飛機在蘇聯的亞美尼亞墜毀,6名機組人員顯然遇難。”簡短的幾個字已經足以讓美國總統冒冷汗,因為他十分清楚這意味著什麼。好在,蘇聯人並沒有將事情和盤托出,他們沒有提及機上的其他11名人員,也沒有說明飛機是如何墜毀的。於是,艾森豪立即責成美國駐蘇聯使館臨時代辦戴維斯向蘇聯外交部遞交了一份照會,要求提供其他11名飛行員的消息以及飛機墜毀的詳情。蘇聯人在復照中只是指責EC-130蓄意侵犯蘇聯領空,卻未進一步提供詳情。
這讓美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艾森豪當然知道出了什麼事和出事的原因,他甚至可能看過截收到的米格機飛行員的通話。但是,若承認知道內情,這等於告訴蘇聯和全世界,美國情報部門正對蘇聯實行不間斷的監聽。
接下來,美國人故伎重演,又編造了一個理由,同時讓空軍發表了所謂的“調查”報告,報告說:“經過調查,找到了幾個‘證人’。他們看見這架飛機在幾架蘇聯殲擊機的逼迫下從土耳其卡爾斯市附近的蘇土邊界向東飛去。這些證人聽見了爆炸聲,看見一股濃煙從蘇聯境內的山後升起。”然而,任何聽過截收到的飛行員通話的人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米格機是在這架電子偵察機侵入蘇聯境內很深之後才發現它的。
正文 5 EC-130之謎(2)
2010-5-1 9:23:26 本章字數:989
因此,蘇聯人肯定不承認這樣的謊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猜測在華盛頓流傳開來,有人認為11名失蹤的乘員在飛機墜毀前跳傘了,這些人要麼被俘,要麼仍在蘇聯南部某地遊蕩。無論這些美國人的命運如何,艾森豪政府的高級官員們確信蘇聯人知道的情況要比他們所說的多。因此,他們決定冒前所未有的風險:秘密地向蘇聯官員透露截收到的米格機駕駛員的通話。
1959年2月6日,美國國務卿約翰•杜勒斯不顧國家安全局的勸告,全文發表了截收到的米格機駕駛員攻擊美國飛機之前、攻擊過程中和攻擊之後通話的譯文。不過,杜勒斯雖想證明蘇聯在這次事件中應受譴責,但不準備承認美國飛機擔負了間諜任務。因此,杜勒斯既不會透露美國是如何得到錄音的,也不會透露政府為什麼要等5個月才將此事公布於眾。
蘇聯政府雖然感到意外和吃驚,但是根本不認帳。莫斯科把錄音稱做“虛構的”和“笨拙的偽造”,並且發表聲明,指責發表的材料是“美國情報部門編造的”。顯然,蘇聯政府在此事上軟硬不吃,這令美國人毫無辦法。但是,國內各種言論的壓力,加之失蹤人員家屬的請求,艾森豪不得不使出最後一招,直接向赫魯雪夫呼籲。1959年5月4日,美國駐莫斯科大使湯普森奉白宮的指示,在克里姆林宮私下會見了這位蘇聯領導人,再次要求提供有關情況。湯普森是否帶來了國務院早些時候提到的“證據”,人們不得而知,只知道湯普森離開時兩手空空。
不得已,美國政府於1962年11月20日宣布,失蹤人員“可能已經遇難”。在9月初的那個早晨乘飛機為國家安全局截收信號的那些美國人的命運如何,可能永遠是個謎。國務院或國家安全局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會說。
他們願意或者一直在做的就是忘掉那次“事故”。因為,很快國家安全局又派出了電子偵察機。1967年7月,一架裝有電子監視專用設備的海軍莫卡托P4M型飛機,在距朝鮮北部海面38英里的空中探測信號時,遭到了朝鮮米格機的攻擊。這架雙發動機渦輪螺旋槳飛機裝有兩台輔助噴氣發動機,可以突然加速。在那次事件中,這架飛機當時正在7000英尺的高空執行例行電子情報巡邏任務。突然傳來一聲大叫:“發現兩架掠翼噴氣式飛機正向我們開火!”幾秒鐘之後,年僅20歲的機尾炮手尤金•科德海軍軍士倒了下去,身上被破片擊傷40多處。
正文 1 “金唇行動”之笑裡藏刀(1)
2010-5-1 9:23:27 本章字數:1095
第六章 與克格勃的較量
1958年9月2日下午2時許,美國斯威斯特拉空軍上尉駕駛一架EC-130飛機從土耳其阿達納郊外的一個美國小型機場起飛,計劃朝東北方向飛到土耳其黑海海濱的一個滿是灰塵的城鎮特拉布松。在那裡有國家安全局的一個偵聽站晝夜不停地監聽蘇聯的通信聯絡及其他信號。這架電子偵察機飛越特拉布松後,就轉向正東,朝蘇聯邊界飛去。
最後,斯威斯特拉向南飛到靠近伊朗邊界的凡湖地區,等到飛機飛抵凡湖地區後就掉頭沿原航線返回阿達納。這架飛機在沿邊界向北返航時侵入了蘇聯境內。按照慣例,特拉布松的信號情報人員正在不間斷地監聽蘇聯的空中通信。很快,他們在偵聽中發現米格飛機開始攻擊斯威斯特拉。這時,所有人都為飛行員捏了一把汗,心裡隱約有點害怕起來。結果是,EC-130真的被米格飛機擊落了。國家安全局的情報人員第一時間把這一消息向艾森豪總統和其他高級官員報告。但是為了隱瞞這一行動,起初空軍將這架飛機列為失蹤和情況不明。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派出了救援飛機沿邊界搜索。
10天之後,還是蘇聯人放風出來:“EC-130飛機在蘇聯的亞美尼亞墜毀,6名機組人員顯然遇難。”簡短的幾個字已經足以讓美國總統冒冷汗,因為他十分清楚這意味著什麼。好在,蘇聯人並沒有將事情和盤托出,他們沒有提及機上的其他11名人員,也沒有說明飛機是如何墜毀的。於是,艾森豪立即責成美國駐蘇聯使館臨時代辦戴維斯向蘇聯外交部遞交了一份照會,要求提供其他11名飛行員的消息以及飛機墜毀的詳情。蘇聯人在復照中只是指責EC-130蓄意侵犯蘇聯領空,卻未進一步提供詳情。
這讓美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艾森豪當然知道出了什麼事和出事的原因,他甚至可能看過截收到的米格機飛行員的通話。但是,若承認知道內情,這等於告訴蘇聯和全世界,美國情報部門正對蘇聯實行不間斷的監聽。
接下來,美國人故伎重演,又編造了一個理由,同時讓空軍發表了所謂的“調查”報告,報告說:“經過調查,找到了幾個‘證人’。他們看見這架飛機在幾架蘇聯殲擊機的逼迫下從土耳其卡爾斯市附近的蘇土邊界向東飛去。這些證人聽見了爆炸聲,看見一股濃煙從蘇聯境內的山後升起。”然而,任何聽過截收到的飛行員通話的人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米格機是在這架電子偵察機侵入蘇聯境內很深之後才發現它的。
正文 5 EC-130之謎(2)
2010-5-1 9:23:26 本章字數:989
因此,蘇聯人肯定不承認這樣的謊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猜測在華盛頓流傳開來,有人認為11名失蹤的乘員在飛機墜毀前跳傘了,這些人要麼被俘,要麼仍在蘇聯南部某地遊蕩。無論這些美國人的命運如何,艾森豪政府的高級官員們確信蘇聯人知道的情況要比他們所說的多。因此,他們決定冒前所未有的風險:秘密地向蘇聯官員透露截收到的米格機駕駛員的通話。
1959年2月6日,美國國務卿約翰•杜勒斯不顧國家安全局的勸告,全文發表了截收到的米格機駕駛員攻擊美國飛機之前、攻擊過程中和攻擊之後通話的譯文。不過,杜勒斯雖想證明蘇聯在這次事件中應受譴責,但不準備承認美國飛機擔負了間諜任務。因此,杜勒斯既不會透露美國是如何得到錄音的,也不會透露政府為什麼要等5個月才將此事公布於眾。
蘇聯政府雖然感到意外和吃驚,但是根本不認帳。莫斯科把錄音稱做“虛構的”和“笨拙的偽造”,並且發表聲明,指責發表的材料是“美國情報部門編造的”。顯然,蘇聯政府在此事上軟硬不吃,這令美國人毫無辦法。但是,國內各種言論的壓力,加之失蹤人員家屬的請求,艾森豪不得不使出最後一招,直接向赫魯雪夫呼籲。1959年5月4日,美國駐莫斯科大使湯普森奉白宮的指示,在克里姆林宮私下會見了這位蘇聯領導人,再次要求提供有關情況。湯普森是否帶來了國務院早些時候提到的“證據”,人們不得而知,只知道湯普森離開時兩手空空。
不得已,美國政府於1962年11月20日宣布,失蹤人員“可能已經遇難”。在9月初的那個早晨乘飛機為國家安全局截收信號的那些美國人的命運如何,可能永遠是個謎。國務院或國家安全局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會說。
他們願意或者一直在做的就是忘掉那次“事故”。因為,很快國家安全局又派出了電子偵察機。1967年7月,一架裝有電子監視專用設備的海軍莫卡托P4M型飛機,在距朝鮮北部海面38英里的空中探測信號時,遭到了朝鮮米格機的攻擊。這架雙發動機渦輪螺旋槳飛機裝有兩台輔助噴氣發動機,可以突然加速。在那次事件中,這架飛機當時正在7000英尺的高空執行例行電子情報巡邏任務。突然傳來一聲大叫:“發現兩架掠翼噴氣式飛機正向我們開火!”幾秒鐘之後,年僅20歲的機尾炮手尤金•科德海軍軍士倒了下去,身上被破片擊傷40多處。
正文 1 “金唇行動”之笑裡藏刀(1)
2010-5-1 9:23:27 本章字數:1095
第六章 與克格勃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