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清真寺建築的一個主要形式為定向的多柱式大廳。這種形式是由正牆一邊的可以向前,向左右擴展的柱廊演變而來的。為了突出聖龕,把它前面的一間加高並加圓頂,是為正廳。圓頂象徵上帝和天堂並增加了建築的恢宏氣勢;正廳平面為正方形,上升形成立方體以象徵4種元素。立方體與圓頂的結合可以說為伊斯蘭教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象徵,可視世界與不可視世界,人世與天堂的統一。

  圓頂與拱並非伊斯蘭建築的發明,但卻給予了空前的發展和變化。圓頂幾乎成為整個伊斯蘭世界清真寺的標誌──從印度、中亞、伊朗、兩河、土耳其、埃及到西班牙均可看到,只有個別地區少見。

  歐洲古典式建築雖端莊方正但缺少變化的妙趣。

  哥德式建築雖峻峭雄健,但雅味不足。

  印度建築只是表現了宗教的氣息。

  可是眼前這座建築,給人的感覺不僅僅是震撼,更多的是崇懷。每一空間獨立又相連,其布局巧妙高超,由一系列的殿前開闊大院、院中洗禮堂、庭院、和各類功能房屋等組成,裡面錯綜複雜的鑲嵌式牆壁和天花板設計使得整個建築的布置顯得極其豪華。

  整個建築群大量運用幾何紋樣,採取並列、對稱、交錯、連續、循環等各種方式形成兩方或四方連續的構圖,變化無窮。這種剛直中又帶有纖巧的藝術風格,可以說得上其橫貫東西、縱貫古今獨放異彩也並不為過。

  入口建有高大的穹窿頂拱門及邦克樓,成多層疊劵式,主要是梅花劵、火焰劵、海扇劵和花瓣劵四種,建築風格華麗醒目。

  禮拜殿呈橫長形狀,聖龕擺放在中心,寺院內有著一個較大的庭院。

  禮拜殿分為外殿與內殿,供冬季和夏季做禮拜時分別使用。外殿面積很大,成密肋平頂橫長的敞口廳形式。柱樑構架完全坦露,柱身又高又細,上面的經文依稀可見,廳內柱列雖多,但並無壓抑密實的感覺。柱身是常見的藍色,天棚為白色,風格簡潔、明快、開敞、較少神秘感。而內殿則面積較小,也較為封閉,空間變化少。

  聖龕周圍用一種特有的石膏花飾裝飾起來,主要是四方連續的幾何紋,線路間填繪彩色顏料,造成了強烈的纖巧華麗的效果。

  門窗裝配有欞花格窗,是較為細密的一種幾何紋樣。柱身明顯分出柱頭、柱身、柱裙三部份,柱頭多用放射狀的小尖拱龕點綴起來,形同盛開的花朵一般。

  在後面的庭院中,那裡有一個噴泉,已經枯竭了,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在當時泉水從地下引來,噴出之後沿著十字形的水渠向四方流出。十字水道將庭園分割成四部份,這四個方向的水渠代表《古蘭經》中自天堂流出的水、乳、酒、蜜四條河;水有時從四個方向流回到中心源泉,象徵著來自宇宙四個角隅的能量。

  穆典赤走進一間小房間裡,地板上到處是大小不一的沙石塊,但是裡面卻有著一座殘舊的聖龕,穆典赤一怔,情不自禁地跪拜下來。

  跟在他身後的陳衛國不想打擾他,轉身向外走去,不想撞在了李志遠的身上,他連忙後退,那隻才好不久的腿便踩在了一塊不規則的沙石上,他腳一滑,就要摔倒。

  好在屋子並不大,陳衛國用手一撐旁邊的牆壁,立刻“嘩啦”聲響起,牆上面的沙石紛紛落下,然後一副精美的壁畫露了出來。

  李志遠不禁一怔,他呆呆地站在那裡,一時說不出話來。

  穆典赤回頭一看,也呆住了。

  只一會,穆典赤和李志遠兩人便開始用手去抓去摳那牆壁,陳衛國也覺得那畫有點熟悉的感覺,知道這其中必有古怪,也連忙幫忙。

  就只聽見一陣“嘩拉嘩拉”的聲音響起,中間加雜著不斷的咳嗽聲,無數的沙石不斷地落下,搞得整個沙土飛揚,一片灰濛濛的,搞得外面王俊、阿帕爾和維維又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在外面著急地問:“出什麼事啦。”

  “沒事!咳咳咳。。。。。。”也不知是誰應了聲。

  一會,穆典赤、李志遠和陳衛國跑出門口,咳嗽了一陣,不住地拍打著身上的沙塵。

  等煙塵慢慢散去,裡面的畫的顏色慢慢顯現出來了。

  二十三、反敗為勝(4)

  穆典赤和李志遠再次走進小屋,他們發現,四面牆壁上的八副壁畫有七副圖和他們在天山上所見了到的一模一樣,唯有第八副不大一樣。

  畫還是為三部分,左邊畫著漫天的黃沙和成群的野狼,它們包圍一個好像冠狀的建築,裡面的一間密室中放著一個箱子;中間畫得是那個回族青年將軍正跪在一座聖龕面前,而他身後一個回族人的手中正捧著一塊鑰匙一樣形狀的玉;右邊的則畫著那個回族人跪著高舉著那塊玉匙,而他面前的回族王者則頭也不回,右手明顯一個“去吧”的動作,他的面前放著兩本書,其中一本封面上寫著《古蘭經》,另一本書面上則放著一串佛珠。

  穆典赤顫抖地對李志遠說:“你看到了沒有?”

  李志遠說:“我看到了,除了這第八副圖外,所有的都一樣!”

  王俊、陳衛國、阿帕爾以前曾聽李志遠描繪過這些圖,維維雖沒聽過,但這些圖惟妙惟肖,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意思。

  王俊說:“那就是說,那聖藥就在這裡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