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美英為保三軍安全,催瀋北飛去。鄭春秋帶著火龍繼續追趕。

  雙方一前一後來到麒麟關上空,卻見遠處飛來一位紅袍仙姑,右手持一把拂塵,左手端一隻白玉瓶。瓶口內插有一根細柳枝,口中喝道:“鄭春秋。你倒行逆施,惡事做盡。還不悔悟?”。春秋沖那仙姑哼道:“老賊尼,你是何人,竟敢恣意教訓道爺?”…

  仙姑說:“吾乃九靈山九靈聖母,特來替愛徒蓋巧紅討個公道。”

  鄭春秋一念咒語,火龍搖身向九靈聖母襲去。九靈聖母順白玉瓶中抽出柳枝,向火龍撒出數滴雨露,澆滅了龍體烈火,再一撒,火龍立馬化成了一縷金粉,飄落在地面上。鄭春秋撥刀一躍,去劈聖母,聖母斜身一讓,一抖拂塵,奪去鄭春秋手中大環刀,一揚拂塵柔絲,寶刀飄飛在空,發出一道白光,罩住鄭春秋。

  吳鳳英知道九靈聖母是友非敵,她飛劍斬斷鄭春秋的頸骨,收劍入鞘。鄭春秋身首分離,化作一道青煙進入金絲大環刀中。刀身陡然變大,落下去插在了一座山頂上。

  九靈聖母道:“也罷,讓他化成靈氣駐在山中,也算是他最好的歸宿。”

  李懷珠抱拳道:“多謝聖母除去鄭老道,拯救了李家軍。”

  九靈聖母轉身道:“如此惡道,人人得而誅之,無需道謝。既然小徒大仇得報,貧尼也該回山去了,告辭!”她一抖拂塵,踏雲遠去。

  大傘飛來邕州,李懷珠命人在蓋氏父子墳旁為蓋巧紅修建了一座英雄冢。三軍焚香祭拜,灑淚默哀,深深懷念那位為護唐軍犧牲的巾幗英雄。祭奠已畢,李家軍在邕州歇兵十日,精心調整了一番軍陣。

  眾人內力回復後,合力為白玉娥逼出體內於血,給她餵下靈丹妙藥,將她從鬼門關拉了回來。白玉娥的傷勢漸漸痊癒。

  這日,天晴氣爽,李家軍飛傘來到青月關,來破金木爾的洪水陣。

  金木爾一馬當先,站在洪水對岸,說:“李懷珠,勸你還是放回我家大王,不然眼前的洪水陣就是你李家軍的墓地。”

  李懷珠說:“金木爾,你別得意,爺遲早會破了你的洪水陣。”

  吳鳳英說:“金木爾,有膽你過來與俺決一死戰!”

  金木爾說:“有膽你入陣來戰。”

  吳鳳英說:“水中作戰倒也可以,有膽你撤了三十六天罡刀。”

  金木爾心說:“我水中功夫了得,難道還怕她一個旱鴨子嗎?”想到此間,金木爾關了三十六天罡刀,說:“吳將軍,請吧?”

  吳鳳英催馬下傘,進入洪水中,戰馬四蹄展開四朵荷葉狀外殼,將她連人帶馬均都浮在水面上。金木爾馬掌上綁有浮葉,自也可在水面行走。他走馬入陣,擺刀來斗吳鳳英。二將一來二去打鬥了十五回合,吳鳳英飛劍去刺對方要害。金木爾不敢大意,也祭起天池劍,全力應戰。

  大傘上的吳月英觀戰間,一看金木爾祭起天池劍,她擻臂擲出寶針,“咔嚓”一聲撞在敵將的劍鋒上,但見那口天池劍登時斷為兩截,“噗通噗通”落入水中,她立即收回寶針。

  金木爾嚇得臉色大變,他怎麼都不敢相信自己整日珍惜如命的寶劍竟會被吳月英輕而易舉就給毀了。金木爾一氣之下,將一口大刀舞的風生水起,招招盡逼吳鳳英要害。吳鳳英左手長槍招架對方大刀,右手指揮飛劍,順對方背後不斷偷襲。金木爾發覺自己危在旦夕,他飛身上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啟動了三十六天罡刀。吳鳳英的坐騎是匹神駒,沒等水中現出尖刀,它早已展翅高飛,避開了危險。

  李懷珠命人將安南王楊庭芳綁在傘柄上,一聲喝令:“敵將法寶已毀,眾人下傘決戰。”…

  張美英催傘起飛。吳月英口中一番呼喚,變兵為豆,收入口袋,又將金豆撒入敵營,十萬雄兵驟現,瞬間與藩兵廝殺開來。豆兵均有金剛不壞之身,刀槍不入,殺起敵來矯健如豹,威猛似虎。眾將官縱身下傘,於疆場之上浴血奮戰。李懷珠、吳鳳英各乘一匹神駒,惡鬥敵帥,毫不費力。

  兩軍拼殺半日,金木爾化煙逃走,他麾下五萬將士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傾刻間亂如一盤散沙。

  楊庭蘭那日退出五里地等不來唐軍,迅速調齊東、西、北三方大兵,駐入青月關,死等唐軍到來。

  李家軍於洪水畔就地埋鍋造飯,歇兵一日,飛傘襲擾了一番青月關,駐紮在了高山之頂。原本山頂紮營歇兵是兵家大忌,不過李家軍有飛傘助行,山頂安營反而最為安全。

  次日,李懷玉於青月關外擺下大陣,派張美英領十名豆兵升在半空,向敵方關寨內扔火柴捆,用大火逼出楊庭蘭,趕他大軍入陣送命。果然張美英命豆兵向下一投火柴捆,青月關內的藩兵瞬間亂成了一鍋粥,直往外竄。不過藩兵逃跑的路線除了正門,還有側門。

  張美英半空喊道:“藩賊向側門逃走了,快去堵截。”

  吳月英、吳鳳英、胡鳳蓮、白玉娥、常秀蘭五員女將領三萬豆兵迅速展開阻截戰。只見吳月英、吳鳳英擋在東門,見將斬將,遇兵殺兵;胡鳳蓮、白玉娥封住西門,殺得熱血沸騰,熱火朝天;常秀蘭獨自坐鎮南門,殺兵砍將毫不含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