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千士兵分為五個梯次,戰鬥隊形由疏至密,頭陣為100名手持鐵盾的重甲士兵和100弓箭手、100鳥銃手;第二陣為400弓箭手和4門虎蹲炮;第三陣為500長槍手,第四陣為600手持圓盾的單刀手,李如梅親率200衛隊在後督戰。

  這種布陣方式,是為了用頭陣吸引敵軍火力,然後第二陣上前用弓箭火炮壓制敵人,第三陣長槍手趁機突前肉搏,攻入敵軍防線後,第四陣單刀手參加混戰,這時所有的鳥銃手、弓箭手排陣城下與城頭日軍對射。如果進攻順利,明軍自有後續部隊跟進支援。

  因為遼軍皆為騎兵,所以擅使硬弓,一名優秀射手挽二至五石強弓可以準確命中100步左右的目標,也有能拉七石以上的,但很少。(註:一石約合120斤,據《二十四史·魏書》中記載,五代時的驍將奚康生能拉開十餘石硬弓,弓長八尺,僅箭杆就和普通矛杆一般粗,百步外射殺敵軍有如兒戲。在今天,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恐怕都沒有人能夠做到了。)

  硬弓無論是射程還是發射頻率都要優於火繩槍,但是在實戰中,所有的弓箭手都希望能在相對近的距離內射殺對手,畢竟人的體力有限,不可能持續遠射,而火槍就不存在這種問題。

  “明軍要攻城了啊!”

  “還是白天看得清楚,簡直就是青銅色的海浪,怎麼樣,先用鐵炮射擊一陣吧。”淺野長政和加藤清正站在天守閣上邊張望邊商量著。

  “好吧,不如這樣,請長政公領30名鐵炮手呆在天守閣上,用鐵炮支援下面的戰鬥,我和幸長殿率主力去守三丸。”

  “讓我呆在這裡?清正殿是嫌我老了,無法親自披甲作戰了?也好,我就呆在這上面,如果最終城破,你們就等著看煙火吧。”

  “長政公說話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加藤清正笑了笑,轉身走下樓去。

  巳初時分,明軍再次發動攻擊,加藤清正是日本佛教日蓮宗的信徒,此時在貼肉汗衫上用硃砂寫上‘南無妙法蓮花經’的字樣,以求佛祖保佑,然後披上金色重鎧,頂著長烏帽式頭盔,率領幾名旗本武士親臨三丸城頭指揮戰鬥。

  背插加藤徽號旗幡的士兵們見主將出馬,都是大聲歡呼。加藤清正一手提著片鐮槍,一手攥緊拳頭,瞪眼頻頻向部下鼓勁,示意死戰到底。

  “真不愧是賤岳七本槍中的佼佼者呀。”淺野幸長在城外仰望城頭,暗暗嘆服加藤的風采,心中大受激勵,不禁轉過身來向士兵們大聲吼著:“大家努力戰鬥吧,這是最後的時刻,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保住性命!”

  “是這樣的啊!”身邊的武士及足輕們同樣大聲地回應著,紛紛提起弓箭,撲到土牆後準備迎敵,每個人的臉上都布滿了狂熱和絕望混和的表情。

  “開炮!”王問手一揮,數枚鐵球呼嘯著飛上山去,砸在城牆上激起大片的石屑白煙,“沖啊!”明軍士兵們發一聲喊,伴著大炮的轟鳴開始了進攻。

  “鐵炮瞄準,打火,放!”鐵炮侍大將山田利信高聲下令,日軍鐵炮手居高臨下,借著土牆和城頭的掩護朝下放槍。明軍奮勇攀登,子彈打在鐵盾上鐺鐺作響,也有掩避不及被打中的,順著山坡骨碌碌滾下坡去,但是更多的士兵又爬了上來。山下的炮手憑著目視和經驗校正好彈道再次發射,這回炮彈全都砸中箭垛,只見城頭上石屑伴著鮮血漫天飛舞,慘呼聲中,三五具日軍屍體和幾杆殘破的火繩槍落下城樓。

  加藤清正趕緊蹲下身子,連聲叫道:“快來幾個人把箭垛砸下去!”十幾名武士手持鐵斧大錘跑過來一通猛掄,把突出的石砌箭垛砸掉多半截,這雖然是個應急的笨法子,卻起了立杆見影的效果,明軍滅虜炮彈丸太小,打在厚實的牆上只能轟碎表層石屑,且離得遠了,要想正好射在牆沿上崩塌城牆,卻不能夠。實芯彈丸對人員的殺傷力有限,沒了易碎的箭垛,雖然仍有彈丸飛上城頭,只能零星打死數人,對整個戰局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明軍如潮水般漫上山坡,強弓勁弩飛蝗似地向上射,日軍拼命地放槍放箭反擊,並將石塊擲下去。山坡陡峭,明軍雖然有鐵盾護身,卻擋不住巨石飛落,連推炮上山的炮手也有多人被石塊擊中,一部虎蹲炮架失了控制,翻滾著倒在石階路邊,明軍士兵多為騎兵,不善攻堅,猛攻了近一個時辰,見死傷近百人仍然攻不到土牆近前,頓時氣餒,發一聲喊如潮般退下。李如梅在陣後看得焦急,連聲下令,督促眾軍接著進攻。如此連攻三五次,每次都因地勢不利而敗退。

  加藤清正大為得意,命人取了一面軍旗掛在城頭上,只見旗上和他汗衫上一樣,都用硃砂寫著幾個大字——“南無妙法蓮花經”。

  這裡卻有一段典故,原來這面軍旗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將織田信長生前賜給豐臣秀吉的旗幟,後來在天正二十年(後來改年號為元祿,即元祿元年),豐臣秀吉在九州大規模集結軍隊準備侵朝時,賜給了時任先鋒的加藤清正,作為日蓮宗信徒的清正,感激得幾乎落淚,當場宣誓願以一死報答豐臣秀吉的恩典。

  苦戰中的日軍見了這面大旗,歡聲雷動,想起了從前的風光日子,不禁勇力倍增,又接連打退明軍兩次進攻。山下的明軍炮手見狀連連發炮射去,加藤清正見勢不好,忙命人將這面珍貴的戰旗撤下,送到本丸內的天守閣上張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