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頁
曹操的話,說的這些將士們啞口無言。誠然,現在雖然軍中的伙食並不好,但至少可以果腹,可以為他們提供生存下去的能量,如果因為伙食的原因,在戰場上失去了殺敵之心,導致大魏被北漢消滅,那麼他們這些人的下場會是什麼呢?是被處斬,還是淪為奴隸?或者是其他更加悲慘的結局?
危機被曹操這位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輕易化解。他用敖烈慣用的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法,讓軍中浮動的人心再次變得穩定下來。將一場隨時可能引發的兵變,消弭於無形之中。
把危機驅散之後,曹操的神色緩和了下來,他彎下腰來,開始仔細的拾取著地上已經被踩碎的窩頭,將窩頭的大部分都拾到掌心之後,曹操重新站起身來,當著全體將士的面。拂去窩頭上沾染的泥土,然後一口一口的吃進了自己的肚中。
咽下最後一口窩頭,曹操拍了拍手,環視著身邊的將士們朗聲說道:「將士們!我軍目前的伙食確實很差,但是我們現在是在戰場!我們必須克服自己吃下這些東西,這樣我們才能有足夠的體力去和敵人戰鬥!去擊敗強大的敵人!孤向你們保證,三日之內。便會有補給送來,到時,你們就不必再吃這難以下咽的窩頭了。」
聽到新一批的補給就要送到,魏軍將士們歡聲雷動,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大聲的呼喊了起來:「大魏必勝!」
「大魏必勝!!」
「大魏必勝——!!!」
長久以來被北漢將士們打壓到低谷的士氣。終於在這一刻發生了巨變,曹操以出色的治軍手段,成功的喚起了麾下將士們的鬥志,讓他們的士氣重新變得高昂起來。在此之前,曹操也曾使用過相同的手段。比如望梅止渴等等事例,便是最好的佐證。只是這一次和以前不同。曹操這一次並不是在畫餅,而是他篤定三日之內必定會有補給送到,否則的話,以曹操的精明,他早就下達撤軍的命令了,絕不會讓軍中出現兵變的危機。
只是曹操不知道的是,那批被他寄託了全部希望的補給,此刻正在經受著戰火的洗禮。潛伏在魏軍中的暗影成員,早已把這一批補給的路線秘密報告給了敖烈,為了不引起曹操的懷疑,敖烈並沒有出動大營中的一兵一卒,而是以飛鴿傳書的形式,把這一消息傳達給了南方軍團的統帥龐統,讓龐統想辦法切斷曹操的補給線。
有著鳳雛之名的龐統在接到敖烈的飛鴿傳書之後,立刻敏銳的洞察到,這一次襲糧,將會對主戰場上的魏軍將士造成多麼重大的打擊。於是龐統在和周瑜商議之後,兩人連夜調兵遣將,讓呂蒙和周泰分兩側迂迴包抄,繞到魏軍補給部隊的前方設伏,爭取將魏軍的這條補給線徹底切斷。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龐統還通知了鎮守在東海海面上的孫策,讓孫策也率領一支精騎,饒過曹操部將臧霸的防禦,斜向穿插到魏軍的補給線路上,對魏軍的補給部隊形成圍剿之勢。
魏軍負責押運糧草的人,是曹操的侄子曹彬。曹彬是曹真的胞弟,也是曹操的子侄之一。是曹操在一年前大肆提拔後輩子弟時湧現出來的一員大將,武力不在夏侯霸之下,只比曹彰稍微遜色,因此也很是受曹操的器重。大戰之前,曹操讓曹彬留在後方,就是想用他的武勇來確保補給安全的。
在龐統派出的三路伏軍中,最先趕到預定位置的,並非是從陸路出發的呂蒙和周泰,而是從海上斜向迂迴,然後棄船登陸的孫策所部。以孫策的急先鋒脾氣,他當然不會坐等呂蒙和周泰與他形成合圍,而是率先對曹彬所部發起了強攻,不過現在的孫策倒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魯莽,只會一味的蠻幹了,他先是設置了路障,擋住了曹彬前進的路線,然後趁著黎明前的短暫黑暗,用火箭對曹彬所部發起了突襲,等把曹彬押送的大部分糧草補給點燃了之後,利用曹彬所部救火時的混亂,這才發起了攻擊,一舉沖亂了曹彬所部的陣型,將這支補給部隊擊潰。而曹彬本人,也被孫策於亂戰之中斬下了頭顱。
等到呂蒙和周泰趕到的時候,戰鬥已經接近了尾聲,兩人率部和孫策會師之後,對曹彬殘部又是一陣窮追猛打,沒讓一條漏網之魚逃出三人合力布下的包圍圈,對曹彬部下的補給部隊來了個一網打盡。
之後,三人指揮將士們快速打掃戰場,將一切戰鬥的痕跡都清理乾淨,然後帶著那些沒有被火燒毀的糧草,悄無聲息的撤離了戰場,將這場戰鬥的真實情況,完美的給隱瞞了下去。
直到三天之後,曹操沒有等到曹彬的補給部隊來到大營,這才感覺到了不妙,連忙派出探馬四下打探,最終從探馬回報的蛛絲馬跡之中,曹操終於推斷了出來,曹彬的部隊遭到了伏擊,已經全軍覆沒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決戰官渡(四)
曹彬所部的覆滅,讓曹操心中的希望也跟著覆滅了,在意識到補給已經被神不知鬼不覺的切斷了之後,曹操終於放棄了堅守,下達了撤軍的命令。而曹操所要撤退的方向,正是他的成名之地——官渡。
官渡位於許昌之北,黃河之南,離許昌僅有兩百里之遙,可以說已經非常靠近曹操的許昌老巢了,曹操把下一站定在官渡,既方便補給的運輸,還能占據戰略要衝,吞併黃河南岸,以黃河之險來抗拒敖烈的北漢精兵。同時,官渡是曹操成名的地方,是他最為熟悉的戰場,也是他的福地,他想藉助官渡曾經給自己帶來的好運,再次擊退強敵。在官渡作戰,不單是曹操,對每一名魏軍將士而言,都有著激勵士氣的作用,所以,曹操毫不猶豫的撤軍到了官渡,並在官渡收縮兵力,布置防禦工事,建立起了堅固的防線。
危機被曹操這位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輕易化解。他用敖烈慣用的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法,讓軍中浮動的人心再次變得穩定下來。將一場隨時可能引發的兵變,消弭於無形之中。
把危機驅散之後,曹操的神色緩和了下來,他彎下腰來,開始仔細的拾取著地上已經被踩碎的窩頭,將窩頭的大部分都拾到掌心之後,曹操重新站起身來,當著全體將士的面。拂去窩頭上沾染的泥土,然後一口一口的吃進了自己的肚中。
咽下最後一口窩頭,曹操拍了拍手,環視著身邊的將士們朗聲說道:「將士們!我軍目前的伙食確實很差,但是我們現在是在戰場!我們必須克服自己吃下這些東西,這樣我們才能有足夠的體力去和敵人戰鬥!去擊敗強大的敵人!孤向你們保證,三日之內。便會有補給送來,到時,你們就不必再吃這難以下咽的窩頭了。」
聽到新一批的補給就要送到,魏軍將士們歡聲雷動,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大聲的呼喊了起來:「大魏必勝!」
「大魏必勝!!」
「大魏必勝——!!!」
長久以來被北漢將士們打壓到低谷的士氣。終於在這一刻發生了巨變,曹操以出色的治軍手段,成功的喚起了麾下將士們的鬥志,讓他們的士氣重新變得高昂起來。在此之前,曹操也曾使用過相同的手段。比如望梅止渴等等事例,便是最好的佐證。只是這一次和以前不同。曹操這一次並不是在畫餅,而是他篤定三日之內必定會有補給送到,否則的話,以曹操的精明,他早就下達撤軍的命令了,絕不會讓軍中出現兵變的危機。
只是曹操不知道的是,那批被他寄託了全部希望的補給,此刻正在經受著戰火的洗禮。潛伏在魏軍中的暗影成員,早已把這一批補給的路線秘密報告給了敖烈,為了不引起曹操的懷疑,敖烈並沒有出動大營中的一兵一卒,而是以飛鴿傳書的形式,把這一消息傳達給了南方軍團的統帥龐統,讓龐統想辦法切斷曹操的補給線。
有著鳳雛之名的龐統在接到敖烈的飛鴿傳書之後,立刻敏銳的洞察到,這一次襲糧,將會對主戰場上的魏軍將士造成多麼重大的打擊。於是龐統在和周瑜商議之後,兩人連夜調兵遣將,讓呂蒙和周泰分兩側迂迴包抄,繞到魏軍補給部隊的前方設伏,爭取將魏軍的這條補給線徹底切斷。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龐統還通知了鎮守在東海海面上的孫策,讓孫策也率領一支精騎,饒過曹操部將臧霸的防禦,斜向穿插到魏軍的補給線路上,對魏軍的補給部隊形成圍剿之勢。
魏軍負責押運糧草的人,是曹操的侄子曹彬。曹彬是曹真的胞弟,也是曹操的子侄之一。是曹操在一年前大肆提拔後輩子弟時湧現出來的一員大將,武力不在夏侯霸之下,只比曹彰稍微遜色,因此也很是受曹操的器重。大戰之前,曹操讓曹彬留在後方,就是想用他的武勇來確保補給安全的。
在龐統派出的三路伏軍中,最先趕到預定位置的,並非是從陸路出發的呂蒙和周泰,而是從海上斜向迂迴,然後棄船登陸的孫策所部。以孫策的急先鋒脾氣,他當然不會坐等呂蒙和周泰與他形成合圍,而是率先對曹彬所部發起了強攻,不過現在的孫策倒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魯莽,只會一味的蠻幹了,他先是設置了路障,擋住了曹彬前進的路線,然後趁著黎明前的短暫黑暗,用火箭對曹彬所部發起了突襲,等把曹彬押送的大部分糧草補給點燃了之後,利用曹彬所部救火時的混亂,這才發起了攻擊,一舉沖亂了曹彬所部的陣型,將這支補給部隊擊潰。而曹彬本人,也被孫策於亂戰之中斬下了頭顱。
等到呂蒙和周泰趕到的時候,戰鬥已經接近了尾聲,兩人率部和孫策會師之後,對曹彬殘部又是一陣窮追猛打,沒讓一條漏網之魚逃出三人合力布下的包圍圈,對曹彬部下的補給部隊來了個一網打盡。
之後,三人指揮將士們快速打掃戰場,將一切戰鬥的痕跡都清理乾淨,然後帶著那些沒有被火燒毀的糧草,悄無聲息的撤離了戰場,將這場戰鬥的真實情況,完美的給隱瞞了下去。
直到三天之後,曹操沒有等到曹彬的補給部隊來到大營,這才感覺到了不妙,連忙派出探馬四下打探,最終從探馬回報的蛛絲馬跡之中,曹操終於推斷了出來,曹彬的部隊遭到了伏擊,已經全軍覆沒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決戰官渡(四)
曹彬所部的覆滅,讓曹操心中的希望也跟著覆滅了,在意識到補給已經被神不知鬼不覺的切斷了之後,曹操終於放棄了堅守,下達了撤軍的命令。而曹操所要撤退的方向,正是他的成名之地——官渡。
官渡位於許昌之北,黃河之南,離許昌僅有兩百里之遙,可以說已經非常靠近曹操的許昌老巢了,曹操把下一站定在官渡,既方便補給的運輸,還能占據戰略要衝,吞併黃河南岸,以黃河之險來抗拒敖烈的北漢精兵。同時,官渡是曹操成名的地方,是他最為熟悉的戰場,也是他的福地,他想藉助官渡曾經給自己帶來的好運,再次擊退強敵。在官渡作戰,不單是曹操,對每一名魏軍將士而言,都有著激勵士氣的作用,所以,曹操毫不猶豫的撤軍到了官渡,並在官渡收縮兵力,布置防禦工事,建立起了堅固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