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清理完了戰場之後,敖烈下令,讓北漢將士把大營向前延伸十五里,直逼魏軍的大營,在距離上對魏軍形成壓制,不給曹操留出輾轉騰挪的空間,敖烈相信,現在自家將士們的士氣正盛,而魏軍將士的士氣經此一戰之後必定會大幅滑落,保持對魏軍的壓制,就會讓魏軍的士氣一直處於被壓制狀態,這對取得最後決戰的勝利是有利的。

  當北漢將士按照敖烈的命令,整體向前移動了十五里,在距離曹操的大營只有十餘里遠近安頓好了營寨之後,曹操也已經從昏迷中徹底醒了過來。其實這已經是曹操第二次醒來了,早在剛剛回營後不久,曹操就已經醒來過一次了,當他聽到李進、越兮、夏侯霸等人先後戰死沙場的消息,他便再次陷入了昏迷,並且這一次昏迷的時間遠比上一次要久得多,直到敖烈率軍逼近魏軍大營,安紮好了營寨,曹操才真正的走出了昏迷。

  因為曹操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營中諸將又被北漢精兵打的喪了膽,所以魏軍上下並沒有派出一支人馬對安營紮寨過程中的北漢將士進行襲擾,而是任憑他們在自家的門口紮下了大寨。

  曹操在曹仁等將士的攙扶下,來到了營中的瞭望台上,遠眺十餘里外的北漢大營,目光逐漸變得黯淡了下來。如今,曹操麾下雖然兵力眾多,可是軍中銳氣盡失,短期之內已經不可能在和如狼似虎的北漢將士一較高下了,而且接連折損名將,讓曹操即便是想發起反擊,也找不到適合充當箭頭的先鋒大將了,若是以武力遜色的戰將領頭,恐怕只會招來更大的失敗,那可是得不償失之舉,曹操是一定不會那麼做的。思來想去,曹操覺得,眼下唯一的辦法,還應以保存實力為主,暫避北漢將士的鋒芒,等他們的銳氣稍減,再做打算為宜。

  曹操心中思量已定,剛要開口把自己的想法付諸於命令,站在曹操身後的主簿楊修忽然說道:「大王,敵軍士氣正盛,我軍卻軍威墮盡,此刻實不宜與敵再做糾纏,臣建議,我軍應後退三十里,再作打算才是。」

  本來曹操已經決定退軍了,可是在聽到楊修的這番話之後,曹操卻改變了主意。為什麼呢?因為曹操是一國之主,他以命令性的形式退軍,還可以勉強說是戰略性撤退,以圖麻痹北漢將士,為以後的勝利創造條件;可是現在曹操想說的話卻都被楊修給說了出來,而且說的還是如此的直接、坦白,若是楊修的這番話傳揚出去,必將會對本就低落的士氣造成更大的打擊,恐怕會讓將士們很久都不能擺脫失利的陰影了,對日後和北漢的決戰,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還會主張對方的士氣。

  所以,在楊修的話說完了之後,曹操怒目看向楊修,冷聲喝道:「楊德祖!你無故惑亂軍心,論罪當誅!來人,把楊修推下去,即刻問斬!」

  曹仁等文武大臣連忙跪在曹操身前,為楊修求著情:「大王,臨陣斬將乃是不祥之兆啊。況且楊德祖本也是為了我軍的安危考慮,縱然思慮不周、言語不當,但是罪不知死啊,還請大王開恩!」

  第四百八十七章 決戰官渡(二)

  在數十位官員的一片懇求聲中,曹操怒氣稍減,瞪著楊修喝道:「眾卿為你求情,孤便免了你此次犯下的大過。不過死罪可免,活罪卻是難饒!著令把楊修官降一級,杖責二十,以儆效尤!日後再有輕言退軍者,定斬不赦!」

  楊修定定的看著曹操,良久方才向曹操跪地行禮道:「臣……多謝大王不殺之恩。」隨後,兩名虎衛軍上前,架起了楊修,把楊修帶到軍校場的空地上,狠狠地打了二十大板。楊修本是文人,何曾受過這樣的重責?未及挨上十棍,便已經疼的暈了過去,等二十軍棍打完,楊修的後背早已是皮開肉綻,鮮血淋漓了,然後便被虎衛軍像是拖死狗一樣帶回了他居住的營帳中。

  其實這也是楊修自作自受,他平時依仗著自己的小聰明,總愛去猜測曹操的想法,並且每每在大庭廣眾之下,把曹操內心中的想法公諸於眾,久而久之,楊修的做法引起了曹操的不滿。表面上,曹操一直在誇讚楊修天資聰慧,可實際上,曹操早已看楊修不順眼了。曹操性格多變且多疑,他身為一個上位者,最不喜歡的就是下屬能窺測得出自己的心意,如果楊秀能像郭嘉那樣,在窺測到曹操的心思之後,能夠為曹操排憂解難,替曹操安排一些他不好出面的事情,或者為他擋下一些他口頭上答允,可實際上並不想那麼去做的事情,那麼曹操說不定會對楊修十分的器重;可楊修卻並沒有那麼做。他在猜測曹操心思的同時,卻不知變通。而且也沒有在本質上為曹操做出過任何有建議性的謀劃,反而是沾沾自喜,屢屢在人前賣弄,平鋪直述的把曹操的心思講出來,以自己能猜到曹操的心思為本事,和郭嘉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曹操藉機想要殺掉楊修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夜,幾名和楊修私交不錯的官員。來到楊修的帳內探望他,其中一人無意間說起,今夜的巡值將士的暗語為「雞肋」,楊修聽後,忍不住笑著說道:「我就說嘛,大王的心思我是最明白的了,怎麼可能猜錯?大王心中其實已經決定退軍了。只是白天的時候礙著眾人的面,不好意思直接下令而已。幾位回去之後便可收拾行李了,大王不日便將退軍,趁早收拾行李,免得到時慌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