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後的數十年,大隋一直沒有中斷對美洲的移民,到了楊勇去世時,整個美洲大陸的漢人已經高達五十多萬人。反而是澳洲移民慢得多,直到楊勇去世,整個澳洲人口也不過十多萬人。

  朝庭的東進與南進戰略都取得了空前成功,單以國家的領土而言,大隋已經遠超歷代,只是到底美洲和澳洲都相隔太遠,中間又是海洋,總有一種虛幻的感覺,唯有西進,那裡的土地才與中原相連,天下四海圖發布後,大隋上下對土地征服的欲望簡直不可遏止,大業二十三年,大隋的軍隊開始越過西域,準備征服新的土地。

  隋軍勢不可擋,大小勃律、呼羅珊都被隋軍順利攻下,不過,再前進時隋軍很快遇到了對手--波斯帝國,此時的波期帝國正是全盛時期,他們在數百年的時間裡征服了後期的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個阿拉伯半島地區。

  不過,波斯帝國正在與拜占庭交戰,雙方的戰爭已經持續多年,大隋的加入,使得波斯帝國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境地,大業二十四年(公元626年),波斯帝國大軍在圍攻拜占庭首都的戰役中慘敗而歸,拜占庭趁勢反擊,加上東方大隋軍隊進入,波斯帝國為自己敲響了喪鐘,短短兩年時間,強大的波斯帝國就灰飛菸灰。

  不過,波斯帝國的覆滅大隋卻沒有占到多大好處,由於路途遙遠,隋軍糧草物資難以維繼,只得退兵,將侵占自波斯帝國的土地拱手讓出,一直被波斯人壓制的穆斯林人趁勢崛起,占據了原先波斯帝國大部分領土,此時的穆斯林軍團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衣大食前身。

  與波斯人的戰爭進行了二年,傷亡了數千精銳,耗資更是數百萬貫之巨。卻是為他人作了嫁衣,大隋上下對於土地擴張地狂熱心情總算冷靜了下來,楊勇自己也做了反思,現在大隋的國土面積已經夠大了,在原先的土地還沒有鞏固下來之前,匆匆再去占據新的土地不過是建在沙堡上的城堡罷了。

  此後的十數年,除了往呂宋,美洲、澳洲等地移民外,大隋基本上停止了大的軍事行動。進入了一段和平發展時期。

  大業三十五年,楊勇已是七十高齡了,由於養生得法,楊勇依然感覺精力充沛。只是元杏兒,雲媚兒卻先後逝去。讓楊勇不免感到孤寂,加上大隋承平十數年,原先所占的地方都得到了鞏固,楊勇重新湧起了雄心,下達了再次西進的命令。

  皇帝地命令一下。大隋的戰爭機器重新運作起來,十數萬隋軍加上數十萬民夫開始向西推進。很快將原先放棄的大小勃律,呼羅珊等領土重新納入大隋懷中,面對隋軍的咄咄逼人,白衣大食調集全力抵擋隋軍,雙方在赫爾曼德河畔展開了拉據戰,互有勝負。

  白衣大食此時已經成為一個強國,國土面積僅次於大隋。為了對抗白衣大食。不讓奪得地呼羅珊等地丟失,楊勇在新奪得的土地上採取了分封制。將呼羅珊等地劃分給羅藝、史萬歲、屈突通三人作為封地,這三人成為新地三大異性諸侯,他們的領地不再是以前的一萬頃,兩萬頃,而是每人足足有十數萬平方公里。

  從西晉八王之亂後,歷代王朝都認為分封諸侯是禍亂之源,在此後中國的一千多年封建社會中,基本上不存在諸侯分封,唯一的例外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將各個兒子封王鎮守各方,可是朱元璋一死,他地兒子朱棣就奪了侄兒的皇位,似乎更是印證了不可分封諸侯地事實。

  朱元璋只封自己的兒子尚且如此,何況外人,只是楊勇卻另有想法,周分諸侯而有八百年天下,後世的王朝卻很少有超過三百年,中央集權固然有很多優勢,只是很容易僵化,國家越大,這種僵化就越嚴重,以致於除了開國一代兩代強盛外,基本上到了第三代就走下坡路。

  楊勇自然不希望大隋也走上這條老路,相比於歷代皇朝,大隋的疆域更是前所未有的廣大,呼羅珊等地離大隋實在太遙遠了,若是前線將領沒有獨斷之權,很容易丟失,若是因為怕出亂子就乾脆放棄這些地方無異於因噎廢食,還不如直接明確其責任,使其能安守本分,何況羅藝三人雖然得到了十數萬平方公里的封地,可是原先哪裡先並非大隋領土,對於大隋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損失。

  除了羅藝、史萬歲、屈突通三大異性諸侯外,楊勇封得更多地還是自己兒女,每一名皇子都得到了成千上萬平方公里地封地,其中以楚王楊裕封地最大,幾達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無論是皇子也發好,異姓諸侯也好,他們地封地都離遠中原,楊勇分封諸侯並不是要造成國家的不穩定,中原地區絕不可以分割,若是後世掌握了絕大部分資源的中央連諸侯也無法壓制,實在也到了該亡的時候,相比亡於外族,楊勇倒是寧願大隋王朝亡於自身的諸侯。

  大業四十年,楊勇已經是七十五歲高齡了,大隋的東宮儲位依然懸而未立,這讓朝中大臣憂心仲仲,雖然看著上皇帝無論精神還是身體都非常好,只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大臣們非常擔心一旦皇帝撒手歸去卻沒有立下太子,引得各皇子爭位,現在各個成年皇子雖然遠離中原,可是各人都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一旦眾皇子相殘,對大隋簡直是一場浩劫。

  諸臣在尚書左僕射呂沐霖的帶領下,再次向皇帝請立太子,眾臣言詞肯切,楊勇也不得不考慮身後之事了,答應了眾臣立太子的請求,不過,卻是改明立為暗立,以密匣的形式將太子的姓名存於太極殿的匾額下,眾臣每日上朝都要經過的頭頂上,派人日夜守護,除了皇帝自己,有膽敢私自開啟者。無論是誰,皆以謀逆罪論。並立下規矩,密匣只有在皇帝突然駕崩又沒有公開太子身份的情況下,才能由尚書省左右僕射匯同六部尚書,當朝皇后,四大貴妃共同注視下開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