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刻,羅斯福正在白宮二樓圓形書房裡,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色味俱全的蘋果,一邊向他的摯友哈里·霍普金誇耀其心愛的集郵冊。

  突然,電話鈴響了。“我是諾克斯,我們偵獲了一份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發出的作戰電報。”

  “不可能!”總統說。

  “看來已經幹起來了。”

  “不可能!!”

  “日本人正在進攻珍珠港。”

  “不可能!!!”

  “我將電文念出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致夏威夷所有艦船:珍珠港遭受空襲,這不是演習’。”

  “通知所有的艦船和軍港!”總統盛怒之下熱血沸騰。

  “進攻還在繼續。”諾克斯說:“我幾乎聽到炸彈的爆炸聲了,布洛克說,這回我們挨揍!”

  總統立即將這一消息通知了赫爾,隨即,他一動不動坐了整整18 分鐘。

  此時,日本兩位大使野村和來棲在日本大使館門口已預備好汽車,正焦急地等待著《致美國政府備忘錄》第14 部分的英文譯稿。為了避免“偷襲”

  的惡名聲,日本政府訓令遞交該文件的時間是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即日機襲擊珍珠港前半小時。由於日本大使館翻譯工作遲誤,直到下午2 時20分。兩位大使才急急忙忙地走進美國國務院大門。此時,正是珍珠港早晨9 時50 分,日本第二攻擊波機群已飛抵珍珠港上空。

  野村將要遞交文件,赫爾早已通過“魔術”密碼翻譯機了如指掌。只見他裝出一副匆匆看了一遍的樣子,然後猛然轉過身來,兩眼盯住野村,憤怒他說:“我想直截了當地告訴你,我在過去同你進行歷時九個月的談判中,從來沒說過一句謊話。這一點只要看一下記錄就會一清二楚。我在五十年的公職生活中,從未見過這樣厚顏無恥、充滿虛偽和狡辯的文件。到目前為止,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個星球上,竟有如此牽強附會和說出這麼多謊言的國家。”

  野村正想說話,赫爾揮手加以制止,並用下顎指指門口。“和談”醜劇就此落幕!

  野村兩眼飽含著淚水,灰溜溜地走出了美國國務卿辦公室。當兩人尚在返回途中,美國廣播電台正在反覆廣播:“pearlHarbo—urattacked”(珍珠港遭到攻擊),緊張而激憤的播音員已失去平時那種沉著的語調,不時發出顫抖的聲音。這一爆炸性新聞使正在歡度星期日的美國人民受到莫大的衝擊。

  珍珠港事件後不久,參議員康納利寫道:“美國陸軍和海軍同床酣睡,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如今,珍珠港事件的始末已經水落石出,這是軍界的一件大事,它牽涉到許多人的責任,其中包括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災難過後,海軍部長諾克斯立即乘飛機趕到珍珠港。幾天以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立即任命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工作於12 月18 日開始。委員們聽取了一百二十七人的證言,查閱了無數的文件。所有收集的文件的正文加在一起足有五千頁打字紙那麼厚。所有美國人都認為:背信棄義是這場戰爭的根源。想必是這種觀念使整個美、日戰爭成了一場不可調和的激戰。然而,當珍珠港稍稍平靜之後,美國就以軍禮相待,收殮安葬了被擊斃的日本飛行員。從安葬時拍的照片上看,棺材安放在墓穴里,美國士兵持槍肅立在墓穴旁。美國士兵和軍人們毫不隱諱地承認攻擊珍珠港的日本飛行員顯示了卓越的專業才幹。但是,他們痛恨日本。確實,完完全全可以看出,全體水兵都憎恨日本和日本人,都強烈要求報仇雪恨。

  第二節 危急

  1944 年5 月14 日8 時,日本“伊—16”號潛艇奉命裝載糧食從特魯克港起航,前往布干維爾島的布因,補給一支久遭圍困、瀕於餓死的日本駐軍。

  航行中,潛艇艇長開內少佐向上司發報:“預定5 月2 日20 時到達布因。”

  但報文被美國情報機關截獲,美西南太平洋艦隊即令駐圖拉吉港的第39 護衛艦分隊出擊。

  5 月18 日下午,第39 分隊分隊長漢密爾頓·漢斯海軍中校率領新服役的護衛艦“喬治”號、“拉比”號和“英格蘭”號離港,開往南緯5 度10分、東經158 度10 分的截擊點。次日下午,3 艦抵達預定海區並展開對潛搜索。當時,碧空如洗,東風拂柔,艦員們各就各位,尋覓著深海獵物,3 時許,“英格蘭”號聲納兵報告:“發現目標,方位305 度,距離1800 碼。”

  各艦隨即拉響了戰鬥警報。當距離400 碼時,發現目標左轉。位於“喬治”

  號旗艦上的漢斯令“英格蘭”號跟蹤目標,準備攻擊,自率“喬治”號和“拉比”號在外圍堵截。13 時40 分,“英格蘭”號距敵460 碼時轉入戰鬥航向。

  41 分,向潛艇齊射兩群刺蝟彈(定深40 米);未見擊中跡象,深彈的爆炸聲使聲納失掉了對潛接觸。經過一番緊張的搜索,14 時10 分重新獲得聲納接觸,隨即,又向目標實施攻擊,兩次齊射刺蝟彈(定深60 米)仍無效果。

  這時,“英格蘭”號偶經潛艇上方,測得潛艇深度為100 米,炮手改定深度後,向敵艇進行了第五次刺蝟彈齊射。幾秒鐘後,傳來“砰、砰”爆炸聲,有經驗的艦員判走已擊中目標。不久,又發出悶雷般的巨響,破木、殘渣泛起,油漬漂浮海面,“伊—16”號潛艇已沉毀無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