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94年2月,沈之岳病逝台北,享壽82歲。這名隱蔽戰線上的戰士,從此走進歷史,也帶走了許多不留存於任何檔案的秘密。

  ! 親民樸實的沈之岳先生 * 陸炳文

  作者:陸炳文 發布於:2010-08-24 文字:【大】【中】【小】

  摘要:

  國策顧問沈之岳先生悄悄的走了,幾乎沒有帶走任何一片雲彩,可是先生的精神永遠不會褪色,將長留大家心中,尤其是他的舊識、部屬與學生。

  先生曾經走過的這82個寒暑,正值世局丕變、國步維艱、社稷阽危、生民塗炭之際,他早歲已具危機意識,遂決心終其一生,獻身於救亡圖存、轉危為安的大事業,對於先賢諸葛公之淡泊盡瘁,文信國之正氣凜然,頂禮膜拜,百折不移。

  更重要的是,先生的淡泊與正氣,始終心口合一,言行一致,不同於吾輩後生,偶爾口是心非,或者言行不一,猶不自知。

  親沐先生薰陶20多年的筆者,耳濡目染最深刻的,也就在於他的淡泊名利,以及他的光明正大。

  記得先生還在當調查局局長的時候,某次地方選舉盛傳會出事情,先生力排眾議,輕車簡從趕到桃園,在國校前廣場,跟民眾擠在一起聽政見,他亳無官架子、平易近人的樸實作風,就如同鄰家親長一樣,當場根本沒人認出來先生就是局長、現代包青天,他卻一次又一次接觸到民隱民瘼。只有筆者一人隨侍在側,當下曾自問,如果換成別人,說不定避之唯恐不及,說不定要前呼後擁,也說不定需要清場,這樣的話,又如何聽得到真正的民意呢?

  先生擔任執政黨中央社會工作會主任期間,碰上中美即將斷交的大危機,今天美國的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當以助卿身分被派來台灣談判,不料在松山機場外,遭到義憤填膺的群眾,報以丟雞蛋的「熱情」款待,這段不愉快的突然偶發事件,誰該負責實在很難說,絶對輪不到先生身上,倒是可以肯定的。不過他倒乾脆,總要有人一肩扛嘛,光明磊落地向上級自請處分,知道真相者聞之無不動容!一直跟在身邊者聽聞,尤其能見到先生之應變從容。

  稍後,層峰軫念先生功在國家之勛猷,特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自此他仍不改其親民之志,奔波海內外各地,希望多探求一些民情和僑情,以備諮詢。有一回,先生到南部訪問,照例不驚動地方首長,誰曉得消息還是走漏了,即使如此,他仍堅持不接受招待,也不住大飯店,竟然投宿在養鹿的工寮里,那是一位顏姓學生自己在關子嶺搭蓋的,當天夜裡先生其實是無從休息,因為聞訊而來的舊屬很多,圍爐品茗,閒話家常,不知東方之既白。

  筆者不揣譾陋,膽敢把親民樸實、象徵正義的沈先生,他生前三件比較不為人知的芝麻小事公諸於世,並無別的意思,但思有所報效於萬一而已。

  後記:本文原載1994年3月10日「台灣新生報」,即將收入《平凡人沈之岳的不平凡》專輯中,計劃2011年2月間出版,用以紀念先生100歲誕辰;今配上圖照若干幀,先發布於粥會官網,以饗海內外廣大網友讀者。2010年8月24日在如意齋中補白時,用的仍舊是1970年3月24日,先生送給筆者的那支老帕克金筆,雖然自來水筆早巳成了蘸墨水筆,然而,筆觸所留住濃積的師生或僚屬“情”誼,並不因此有些許淡化及退去之痕跡。

  ?

  ! 特工奇才沈之岳是“余則成”還是“李涯”?

  國共諜報戰中,沈之岳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前公安部部長王芳的回憶錄,介紹過沈之岳的一些情況。1938年,沈之岳受軍統局派遣,偽裝成中央大學學生沈輝,以蕭致平教授私人助手的身份,隨著一個教授訪問團來到延安。沈之岳自學過俄語,精通英語,槍法也很準。他還特地研讀了幾本馬列著作,能夠講一通革命理論,與當時的“進步青年”並無二致。

  抵達延安後,沈之岳要求留下來“參加革命”。經過保衛部門的嚴格審查,他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分配到中共中央機要部門擔任收發工作。據王芳回憶,“不久引起毛澤東的懷疑,於是把他外調到浙江白區工作”。由此可見,沈之岳的工作性質,有機會接近中共中央領導人,否則不會引起毛澤東的注意。有人分析,沈之岳到達浙江後,暗中為國軍收集新四軍情報。皖南事變後,沈之岳全身而退,秘密撤回國統區,在軍統局第一處擔任科長。

  沈之岳長期在軍統局、保密局等情治部門任職,深受兩蔣父子信任。隨國軍撤往台灣後,曾任國民黨中央南方工作組組長、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副局長、國防部情報局副局長等要職。

  1963年,沈之岳化名孫子超,秘密潛入澳門,指揮刺殺劉少奇的行動。在他離開台灣前,大陸方面就搞到了他到澳門住的飯店房間、證件、照片和進澳門的輪船班次、時間等詳細資料,以及入澳後活動任務、接見人員、與台灣聯絡的信件和電報等情報。中央高層決定,由公安部通過外交途徑,將他們在澳門的活動情況通知澳葡當局,澳葡當局逮捕了一批台灣特務,並將沈之岳驅逐回台灣。此次行動失敗後,國民黨當局懷疑他們內部有問題,但是查不出誰是臥底。

  在蔣經國的極力推薦下,1964年,沈之岳出任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局長,全面改組調查局。他規定調查局幹員必須有大專以上學歷,最好能通曉一二種外語。同時,他還建立“小金庫”,在戒嚴時期通過兩岸地下貿易(如中藥材)及炒股票,替調查局開闢了預算外的經費來源,而他本人卻兩袖清風,得到許多調查局成員的推崇和感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