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科幻探險] 《他才是我》作者:王晉康【完結】
王晉康1948年生於河南南陽,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科普作協會員兼科學文藝委員會委員,河南作協會員。作品風格蒼涼沉鬱,冷峻峭拔,富有濃厚的哲理意蘊,善於追蹤20世紀最新的科學發現尤其是生物學發現。語言典雅流暢,結構精緻,構思奇巧,善於設置懸念,作品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很好的結合。在九十年代新出現的科幻作者中,王晉康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堪稱中國科幻這一時期的旗幟性作家。
法庭辯論之前,我認為不得不作一點解釋。“滿頭銀髮的陳法官慈祥地說,”
法庭接受了這台電腦——為方便起見,就稱它為替身先生吧——的訴狀,不少人
對此難以理解。但是,本法庭認為,替身先對於它‘為什麼有權以自然人的身份
起訴’,給出了相當有力的申辯。因此,我們至少應當給它一次機會,讓它在法
庭上陳述自己的觀點。請問被告,你對此有異議嗎?“
他神色平和地注視著法庭的人。原告一一一台方頭方腦的電腦,沒有軀體,
沒有五官和四肢,這會兒它正轉動著耳朵(拾音器)和眼睛(攝像機),平靜地
等著被告的回答。被告——一位54歲的男人程如海,表情陰沉,目光乖戾,仇恨
地斜睨著法官,對他的提問不理不睬。被告律師蘇萬童先生,西裝革履,金絲眼
鏡,長發瀟灑地披在肩上。他是本地最有名的律師,關於這次辯護的成敗預計,
他曾笑言:“如果我失敗,人類也該滅亡了,”由此可見他的自信。
旁聽席上有被告的母親金同華女士,她滿頭銀髮,眉頭微蹙,喃喃地禱告著。
她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金女士旁邊是被告妻子謝琴,女兒程若嬰,兩人都是職
業女性,衣著整潔,面容端正,但頗顯憔悴。總的看來,三個女人的表情都有點
奇怪,她們的視線經常停留在被告身上,但目光很複雜:擔心、憐憫,和……下
意識的疏遠。
沒錯,疏遠。他們之間的疏遠是很明顯的。
蘇律師聽到了法官的問話,他知道今天的戰鬥不會輕鬆,但他早就制訂了自
己的辯護策略,那就是以退為進,後發制人,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當事
人沒有異議。請這位——所謂的替身先生發言吧。”
這位替身先生自己兼任原告方律師,這時它的屏幕閃亮著,有一隻紅色的小
指示燈閃爍幾下,開始發言,“首先要感謝三位法官陳先生、何先生和杜女士,
也感謝被告的大度。”他的聲音圓潤悅耳,帶著男性的磁力。旁聽席上的三個女
人同時側過目光,驚異地看著它。這完全是被告程如海的聲音!或者更準確地說,
是程如海未受傷前的聲音!當然,有了現代聲學技術和電腦技術,復現一個人的
聲音太容易了。但不管怎樣,聽到久違的親人的聲音,三個女人的心頭別有一番
滋味。
替身先生繼續說:“依現行法律的觀點來看,我只是一台機器,不是自然人。
但我想問一個問題,什麼是人?以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人只是一個特定的信息
集合,如此而已。假如我們面前突然出現一個身著明代皇帝服裝的人,他自稱是
崇禎皇帝,他並未在北京煤山上吊,而是通過時空蟲洞到了今天。那時該怎樣鑒
別他?人們肯定會問他生活中的各種細節:貼身太監的姓名、嬪妃的容貌、皇宮
的食譜、早朝時大臣的禮節……如此等等。假如他所說的與歷史文獻中可以找到
的資料全部能互相印證,恐怕我們不得不考慮他說話的真實性了。但假如他的話
矛盾百出,甚至在他的敘述中出現了那個朝代絕不會出現的現代詞彙,則他毫無
疑問是冒牌貨。所以,認定一個人的身份,歸根結蒂還是驗證他腦中保存的信息。
法官先生,你們同意我的話嗎?”
陳法官點點頭:“繼續陳述。”
“現代科學還認為,信息的本質在於某種締合模式,而不是信息的載體。比
如說,在這兒透過窗戶,你們能看到‘陸德築機’的霓虹燈,這是一家著名的工
程機械製造企業的名字,這個信息是由無數電子作用於液晶管而形成的,人們只
會注意其中包含的詞彙含義,或者說是注意這些明暗晶格的締合模式,絕不會去
問;這些信息是由哪幾個電子所激發。所以說,這種締合模式是超越物質層面的。
同樣,人的身體一直進行著新陳代謝,一些細胞死去了,另一些新生細胞替而代
之。即使是不會分裂增生的腦細胞,它內部的原子也在不停地吐故納新。一言以
蔽之,從物質組成上說,每個人每個時刻都不是精確意義上的‘舊我’。但在相
對流動的物質載體中,惟有其締合模式是不變的,只有這樣,世界上才有相對穩
定的、有特定思想特定記憶的特定的人類個體。這就是我向法庭提出的論點;判
斷一個人的身份時,最關鍵的因素是他所容納的信息,而不是他的實體。”
替身先生停下來,觀看法官和聽眾席上的反應。法官們沒有顯露任何表情,
王晉康1948年生於河南南陽,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科普作協會員兼科學文藝委員會委員,河南作協會員。作品風格蒼涼沉鬱,冷峻峭拔,富有濃厚的哲理意蘊,善於追蹤20世紀最新的科學發現尤其是生物學發現。語言典雅流暢,結構精緻,構思奇巧,善於設置懸念,作品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很好的結合。在九十年代新出現的科幻作者中,王晉康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堪稱中國科幻這一時期的旗幟性作家。
法庭辯論之前,我認為不得不作一點解釋。“滿頭銀髮的陳法官慈祥地說,”
法庭接受了這台電腦——為方便起見,就稱它為替身先生吧——的訴狀,不少人
對此難以理解。但是,本法庭認為,替身先對於它‘為什麼有權以自然人的身份
起訴’,給出了相當有力的申辯。因此,我們至少應當給它一次機會,讓它在法
庭上陳述自己的觀點。請問被告,你對此有異議嗎?“
他神色平和地注視著法庭的人。原告一一一台方頭方腦的電腦,沒有軀體,
沒有五官和四肢,這會兒它正轉動著耳朵(拾音器)和眼睛(攝像機),平靜地
等著被告的回答。被告——一位54歲的男人程如海,表情陰沉,目光乖戾,仇恨
地斜睨著法官,對他的提問不理不睬。被告律師蘇萬童先生,西裝革履,金絲眼
鏡,長發瀟灑地披在肩上。他是本地最有名的律師,關於這次辯護的成敗預計,
他曾笑言:“如果我失敗,人類也該滅亡了,”由此可見他的自信。
旁聽席上有被告的母親金同華女士,她滿頭銀髮,眉頭微蹙,喃喃地禱告著。
她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金女士旁邊是被告妻子謝琴,女兒程若嬰,兩人都是職
業女性,衣著整潔,面容端正,但頗顯憔悴。總的看來,三個女人的表情都有點
奇怪,她們的視線經常停留在被告身上,但目光很複雜:擔心、憐憫,和……下
意識的疏遠。
沒錯,疏遠。他們之間的疏遠是很明顯的。
蘇律師聽到了法官的問話,他知道今天的戰鬥不會輕鬆,但他早就制訂了自
己的辯護策略,那就是以退為進,後發制人,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當事
人沒有異議。請這位——所謂的替身先生發言吧。”
這位替身先生自己兼任原告方律師,這時它的屏幕閃亮著,有一隻紅色的小
指示燈閃爍幾下,開始發言,“首先要感謝三位法官陳先生、何先生和杜女士,
也感謝被告的大度。”他的聲音圓潤悅耳,帶著男性的磁力。旁聽席上的三個女
人同時側過目光,驚異地看著它。這完全是被告程如海的聲音!或者更準確地說,
是程如海未受傷前的聲音!當然,有了現代聲學技術和電腦技術,復現一個人的
聲音太容易了。但不管怎樣,聽到久違的親人的聲音,三個女人的心頭別有一番
滋味。
替身先生繼續說:“依現行法律的觀點來看,我只是一台機器,不是自然人。
但我想問一個問題,什麼是人?以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人只是一個特定的信息
集合,如此而已。假如我們面前突然出現一個身著明代皇帝服裝的人,他自稱是
崇禎皇帝,他並未在北京煤山上吊,而是通過時空蟲洞到了今天。那時該怎樣鑒
別他?人們肯定會問他生活中的各種細節:貼身太監的姓名、嬪妃的容貌、皇宮
的食譜、早朝時大臣的禮節……如此等等。假如他所說的與歷史文獻中可以找到
的資料全部能互相印證,恐怕我們不得不考慮他說話的真實性了。但假如他的話
矛盾百出,甚至在他的敘述中出現了那個朝代絕不會出現的現代詞彙,則他毫無
疑問是冒牌貨。所以,認定一個人的身份,歸根結蒂還是驗證他腦中保存的信息。
法官先生,你們同意我的話嗎?”
陳法官點點頭:“繼續陳述。”
“現代科學還認為,信息的本質在於某種締合模式,而不是信息的載體。比
如說,在這兒透過窗戶,你們能看到‘陸德築機’的霓虹燈,這是一家著名的工
程機械製造企業的名字,這個信息是由無數電子作用於液晶管而形成的,人們只
會注意其中包含的詞彙含義,或者說是注意這些明暗晶格的締合模式,絕不會去
問;這些信息是由哪幾個電子所激發。所以說,這種締合模式是超越物質層面的。
同樣,人的身體一直進行著新陳代謝,一些細胞死去了,另一些新生細胞替而代
之。即使是不會分裂增生的腦細胞,它內部的原子也在不停地吐故納新。一言以
蔽之,從物質組成上說,每個人每個時刻都不是精確意義上的‘舊我’。但在相
對流動的物質載體中,惟有其締合模式是不變的,只有這樣,世界上才有相對穩
定的、有特定思想特定記憶的特定的人類個體。這就是我向法庭提出的論點;判
斷一個人的身份時,最關鍵的因素是他所容納的信息,而不是他的實體。”
替身先生停下來,觀看法官和聽眾席上的反應。法官們沒有顯露任何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