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張力把李國輝和譚忠送到了新加坡。那裡,早先被他派過去的陳志超和雷洛兩人將知道怎麼配合……當然,陳志超和雷洛兩人並不是完全為了李國輝和譚忠才派去的新加坡。他派這兩人去那裡為的是另外的目的,他要搶奪原本應該有可能屬於李氏家族的新加坡。

  李氏家族,李光耀,李顯龍,兩代新加坡總理,中間還有個吳作棟,同樣也是李氏家族的門下。這個家族幾乎控制了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後新加坡的一切。而頭上華人的帽子,也讓許多中國人,甚至是我們的政府對他們曾經充滿了好感,忘記了國際關係的基本常識就是純粹的利益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結果被這個李氏家族從中國占盡了便宜,卻反過來狠狠地坑了我們好幾次。

  沒錯,我們中國人以前也通過各種代價學到過這個國際關係的基本常識,可是,我們又往往意無意地在腦子裡留了個後門,對新加坡另眼相看,多少帶點感情,幾乎把它當成一個遠親。很多中國人有種模模糊糊的感覺,覺得全世界猶太人都向著猶太人,向著以色列,那全世界華人也該都向著華人,向著中國。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國家,跟中國又不接壤,沒什麼利益衝突。過去中國鬧“極左”,“輸出**”,影響了兩國關係不難理解。現在中國不搞“階級鬥爭為綱”了,全力以赴搞經濟,改革開放歡迎外資,而新加坡跟中國同文同種還採用簡體漢字,應該是既熟悉西方又熟悉中國,自然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受益者,所以一直不知不覺把新加坡當朋友,對新加坡一直容忍再容忍,優惠再優惠。中新建交以來兩國貿易額、投資額大幅度增長且不論,中國還通過聘請新加坡頭面人物當中國國策顧問,把海峽兩岸的“汪——辜”會談地點選在新加坡等方式給足了新加坡面子;更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不惜自己吃虧,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幫助東南亞各國穩定貨幣,從而在關鍵時刻直接幫助了新加坡。要知道,金融業是新加坡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犧牲自己穩定金融,新加坡的收益最大。 中國為新加坡所做的已經超越了國際關係常識中的“絕不為別人犧牲自己利益” 的基本原則,把新加坡當朋友對待了。那新加坡又是如何對待中國的呢?

  ——新加坡政府,亦即李光耀和李顯龍這一對父子所執掌的政府早就聲稱,自己要當東南亞“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國家,建交後仍然跟台灣保持軍事合作關係。而且說到做到。 ——李光耀、吳作棟在各種場合的講話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國的增長是世界最大的挑戰,將來亞洲的穩定取決於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之類的話。李光耀更說過,作為中國人的後代,他知道中國人的忍耐力很強,但同時知道中國人的爆發力也很強,非常記仇。東亞、東南亞的國家在歷史上都得罪過中國。一旦中國強大,這 些國家必然遭到中國的猛烈報復,所以必須讓中國永遠成為二流國家。——新加坡還一直鼓吹美國是東南亞重要的平衡力量(平衡誰?)美軍撤出菲律賓基地後,新加坡立刻提出美軍可以在新加坡補給,現在新加坡已經成為美軍在東南亞的唯一立足點。 ——中國首先提出和東協合作。新加坡為平衡中國在東南亞的力量,又立即大力提倡印度-東協合作。本來印度在東南亞沒有立足之地,都是新加坡硬拉進來的。新加坡也是東南亞第一個和印度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國家。時間是2000年,當時印度還處在核試驗後的短暫孤立時間。 印度核試後,東協對印度進行核試驗不但不進行譴責, 反而給予默許或支持。 這其中新加坡起了很大作用。印度外長核試後首先訪問 的東 盟國家就是新加坡。 ——在中國和東協建立自由貿易聯盟的過程中,新加坡總是在提醒東協各國要團結一致,要注意到自己和中國是競爭對手等等。 ——中國人在新加坡受歧視的現象屢見不鮮。中國女運動員到新加坡旅遊時集體遭到商店店主無緣無故的侮辱後,新加坡報刊輿論一反“顧客是上帝”、“顧客永遠正確”的商家原則,大肆貶低、嘲諷中國人,為那個流氓店主辯護……

  這就是新加坡。

  無數中國人曾一度對其充滿好感的國度可惜,這個國家給予中國的只有傷害,沒有哪怕一點點友好。

  甚至於,當中國遭受“非典”(SARS)災害之際,新加坡總理吳作棟還響應美國華盛頓郵報“封殺中國”的號召,公然拒 絕訪問中國。為此,新加坡《聯合早報》論壇還得意洋洋地說什麼,“吳作棟的舉動得到東南亞國家的讚揚和歡迎”。 而吳作棟自己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還公開質疑中國治理SARS的能力,宣稱中國會花掉2到3年的時間來治理SARS,並提議,在此期間,外資應該撤離中國,而不應該“把 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東協防SARS峰會開始是有中國的,可新加坡卻提議說這是東協自己的會議,沒必要請別人。會後吳作棟得意洋洋宣揚說其他東協國家領導人都看他的態度,是他帶 頭拒絕中國的建議的,宛如自己是東南亞國家的英雄般。……新加坡的這些動作並不是簡單的不友好,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姿態,而是非常惡毒的蓄意傷害,是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企圖一舉置中國於死地的敵對行動。因為這些行動的目標後果是:一,掀起一場新的全球反華浪潮,重新封鎖中國,徹底破壞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大環境。二,動員外資撤離中國,給中國經濟造成儘可能大的困難,爭取讓中國經濟崩潰。三,破壞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抗災治國的信心,讓中國政府的指揮失靈,從而造成中國社會像前蘇聯那樣的總崩潰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