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
收到台灣慰勞電,李國輝等人感動得痛哭流涕。他們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都不必說了,國民政府終於又管他們了,他們找到了娘
1950年秋天,李彌到達泰北。他是坐船先到香港,在香港停留了一些日子,與一批舊部接觸之後,這才飛到曼谷,在清萊打扮成馬幫,到達泰緬邊境的孟板,在一家小布店裡會見了李國輝和譚忠。他不敢立刻就到李國輝等人駐紮的孟薩去。 因為李彌深知自己這個“新任總指揮”依舊是一個兵也沒有的光杆兒司令。他怕現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不肯交出軍權。如果李國輝和譚忠不肯交出兵權,那他可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的。不過幸運的是,李國輝和譚忠都是黃埔出身的正統軍人,得到了蔣介石的命令,就堅決服從,表示一定效忠校長和老長官,把軍權完全交出。
可是,有了組織,有了新任的總指揮,新的問題也來了。在淮海戰役中逃了一路,在雲南解放戰爭中又多次逃躥的李彌在得到指揮權後並沒打算帶著大家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或者帶大家去台灣,而是非要反攻大陸。可此時的93師的弟兄們早就已經不想打了,長年的征戰,使得國軍官兵只想早點兒回到一個安定的環境之中,但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裡要資本,便把這支第八軍殘部當成了證明自己實力的證據。休整一年之後,李彌要求93師反攻大陸。一開始,國軍攻勢迅猛,連奪四個縣城。但是,解放軍畢竟不是緬甸政府軍那樣的軟腳蝦,尤其是當時駐紮雲南的還是赫赫有名四野一部,統兵者更是後來十大將之一的陳賡,豈能由得一小股殘敵如此作亂?於是,在初時的猝不及防之後,3支解放軍師,數萬大軍迅速合圍。第八軍殘部就這樣落敗,被迫再次退回了緬甸。而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國軍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是慘勝。不過,國民黨殘兵以不足萬餘之力,硬是打敗了印緬聯軍,也算是徹底在中緬邊界站住了,同時也讓李彌大為興奮——這貨在殘兵部隊反攻大陸的時候已經跑到了台北,在其打敗印緬聯軍又再次返回——李彌認為,自己殘兵不足3000餘眾,在一周內連克4縣,又再次打敗了印緬聯軍,說明了“雲南反共復國軍”的戰力是強大的云云。當然,這話也有道理,國軍打了解放軍一個措手不及,逼得對方緊急調派3個師數萬人才擺平,也確實顯示了相當的實力,而且,後來國內在昆明成立了軍區,還建立了軍校,也與此事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可以說,李彌對自己手頭上的部隊越來越看重了。雖然發覺無法打回大陸,可他發現,對於此時的東南亞來說,恐怕只用兩個師的兵力便可以橫掃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所以,他就想發展武裝,進占緬甸全境,建立另一個“中華民國”,自任總統。
可是,發展武裝需要人,也需要武器
金三角一帶有人。光是從國內逃到緬甸的大批華人就足夠李彌組織一支上萬人的部人,兩個師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再狠一點兒,一個集團軍他也拉得起來。可關鍵是武器……93師殘兵打敗了印緬聯軍,威鎮東南亞,卻讓蔣介石在外交上很被動。老頭子雖然有心利用這支部隊建立一個反攻基地,可對這麼一支部隊他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尤其是93師還被共產黨給打了回來,並沒能在國內站住腳,所以,他原先的那股熱情已經淡了不少。因此,也就沒再大量的空運武器給李彌。
但是,老蔣小氣,張力卻覺得這事兒大有可為。
印度支那半島日後是個什麼情況誰不知道?別的不說,緬甸亂吧?柬埔寨亂吧?老撻亂吧?越南弄成那樣,後來都改革開放了,也沒聽說這三個國家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倒是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都能聽到他們那邊兒有戰亂和軍政府的事情……既然如此,身為一名有責任心的“友好人士”,確實有理由把這些鄰國好好的整理整理。
兩個師就可以橫掃緬甸、泰國、柬埔寨他是不信的,區區一個越南都能讓美國佬兒那麼慘,這三個國家與越南距離那麼近,差也應該不會差太多。而除了武力方面,侵犯主權國家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在外交上很容易陷入被動。可話說回來,那麼多華人來的,建幾個自治政府不難吧?
這個念頭一起,張力就發現再也止不住了。
所以,他立即就通過聯絡人——一個在香港販賣毒品,還挺霸道,號稱豪哥,結果因為不小心惹上了劉福,被收拾了一通,弄得有點兒跛腳的傢伙,讓這人親自跑了一趟金三角,聯絡了李彌。希望通過李彌達成自己的這個願望。當然,既然要幫忙,他張某人自然也要在其中撈足好處:緬甸有不少好東西的說。
可是,李彌卻太貪心了。這個傢伙,只想著自己把持各種大權,卻不願意分一杯羹給張力。在他看來,張力只需要給他武器,他再付錢或者毒品就可以了,別的,兩者沒有合作的基礎。既然如此,張力自然也就不願意再跟這人合作,於是,他到台灣找到了李國輝
他要李國耀重返金三角。
理由也很簡單:難道你真的希望你的兄弟們被李彌指揮著四處衝殺?為他自己搏取上升的資本?
李國輝當然不樂意。他對國民政府是忠誠的,可以在接到上峰的命令之後立即就拋棄一切軍政大權,放棄在緬甸為一方諸候的地位和已經取得相當成果的事業,但是,人總會失落的。從金三角回到台灣之後,他雖然獲得了嘉獎,可是,除了嘉獎之外卻什麼都沒有。更可氣的是,台灣軍中居然還有人稱他為毒品販子……他那是想販毒嗎?如果黨國能夠給他足夠的軍餉,足夠的武器支持,他用得著幹這種噁心事兒?他是堂堂的黨國軍人,如果不是真的走投無路,怎麼可能會幹那種事兒?想當初,從雲南敗出國境線,全軍衣食無著,有一個士兵因為實在是飢餓難忍,跑到旁邊的莊稼地里,偷摘了農民的紅薯,結果被他下令當場槍斃——那時候他們可是餓得都快走不動了啊。這種情況,他依然堅守軍紀,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黨國的尊嚴,為了國民**軍的榮譽。但是,沒人理會他的難處。黨國不要他們,他們只好自力更生,好不容易打了一場勝仗,驚動了台灣,老頭子把他叫了回來,收了他的兵權,沒關係,可是,不能這麼埋汰人啊他李國輝販國毒,是可恨,可是他沒有對不起黨國。那麼艱難的情況下,他都沒有想過投降……可誰會聽他的解釋?蔣委員長在外面說的好聽,也把他讚揚的相當不錯,可是,再怎麼樣他也只是個團長,誰會理會他到底有什麼冤屈?沒錯,他還是少將,可是,哪怕是少將團長,那也是團長現在的台灣,少將又算個屁?上將都擠成堆,有的還找不著工作呢
1950年秋天,李彌到達泰北。他是坐船先到香港,在香港停留了一些日子,與一批舊部接觸之後,這才飛到曼谷,在清萊打扮成馬幫,到達泰緬邊境的孟板,在一家小布店裡會見了李國輝和譚忠。他不敢立刻就到李國輝等人駐紮的孟薩去。 因為李彌深知自己這個“新任總指揮”依舊是一個兵也沒有的光杆兒司令。他怕現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不肯交出軍權。如果李國輝和譚忠不肯交出兵權,那他可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的。不過幸運的是,李國輝和譚忠都是黃埔出身的正統軍人,得到了蔣介石的命令,就堅決服從,表示一定效忠校長和老長官,把軍權完全交出。
可是,有了組織,有了新任的總指揮,新的問題也來了。在淮海戰役中逃了一路,在雲南解放戰爭中又多次逃躥的李彌在得到指揮權後並沒打算帶著大家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或者帶大家去台灣,而是非要反攻大陸。可此時的93師的弟兄們早就已經不想打了,長年的征戰,使得國軍官兵只想早點兒回到一個安定的環境之中,但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裡要資本,便把這支第八軍殘部當成了證明自己實力的證據。休整一年之後,李彌要求93師反攻大陸。一開始,國軍攻勢迅猛,連奪四個縣城。但是,解放軍畢竟不是緬甸政府軍那樣的軟腳蝦,尤其是當時駐紮雲南的還是赫赫有名四野一部,統兵者更是後來十大將之一的陳賡,豈能由得一小股殘敵如此作亂?於是,在初時的猝不及防之後,3支解放軍師,數萬大軍迅速合圍。第八軍殘部就這樣落敗,被迫再次退回了緬甸。而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國軍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是慘勝。不過,國民黨殘兵以不足萬餘之力,硬是打敗了印緬聯軍,也算是徹底在中緬邊界站住了,同時也讓李彌大為興奮——這貨在殘兵部隊反攻大陸的時候已經跑到了台北,在其打敗印緬聯軍又再次返回——李彌認為,自己殘兵不足3000餘眾,在一周內連克4縣,又再次打敗了印緬聯軍,說明了“雲南反共復國軍”的戰力是強大的云云。當然,這話也有道理,國軍打了解放軍一個措手不及,逼得對方緊急調派3個師數萬人才擺平,也確實顯示了相當的實力,而且,後來國內在昆明成立了軍區,還建立了軍校,也與此事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可以說,李彌對自己手頭上的部隊越來越看重了。雖然發覺無法打回大陸,可他發現,對於此時的東南亞來說,恐怕只用兩個師的兵力便可以橫掃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所以,他就想發展武裝,進占緬甸全境,建立另一個“中華民國”,自任總統。
可是,發展武裝需要人,也需要武器
金三角一帶有人。光是從國內逃到緬甸的大批華人就足夠李彌組織一支上萬人的部人,兩個師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再狠一點兒,一個集團軍他也拉得起來。可關鍵是武器……93師殘兵打敗了印緬聯軍,威鎮東南亞,卻讓蔣介石在外交上很被動。老頭子雖然有心利用這支部隊建立一個反攻基地,可對這麼一支部隊他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尤其是93師還被共產黨給打了回來,並沒能在國內站住腳,所以,他原先的那股熱情已經淡了不少。因此,也就沒再大量的空運武器給李彌。
但是,老蔣小氣,張力卻覺得這事兒大有可為。
印度支那半島日後是個什麼情況誰不知道?別的不說,緬甸亂吧?柬埔寨亂吧?老撻亂吧?越南弄成那樣,後來都改革開放了,也沒聽說這三個國家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倒是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都能聽到他們那邊兒有戰亂和軍政府的事情……既然如此,身為一名有責任心的“友好人士”,確實有理由把這些鄰國好好的整理整理。
兩個師就可以橫掃緬甸、泰國、柬埔寨他是不信的,區區一個越南都能讓美國佬兒那麼慘,這三個國家與越南距離那麼近,差也應該不會差太多。而除了武力方面,侵犯主權國家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在外交上很容易陷入被動。可話說回來,那麼多華人來的,建幾個自治政府不難吧?
這個念頭一起,張力就發現再也止不住了。
所以,他立即就通過聯絡人——一個在香港販賣毒品,還挺霸道,號稱豪哥,結果因為不小心惹上了劉福,被收拾了一通,弄得有點兒跛腳的傢伙,讓這人親自跑了一趟金三角,聯絡了李彌。希望通過李彌達成自己的這個願望。當然,既然要幫忙,他張某人自然也要在其中撈足好處:緬甸有不少好東西的說。
可是,李彌卻太貪心了。這個傢伙,只想著自己把持各種大權,卻不願意分一杯羹給張力。在他看來,張力只需要給他武器,他再付錢或者毒品就可以了,別的,兩者沒有合作的基礎。既然如此,張力自然也就不願意再跟這人合作,於是,他到台灣找到了李國輝
他要李國耀重返金三角。
理由也很簡單:難道你真的希望你的兄弟們被李彌指揮著四處衝殺?為他自己搏取上升的資本?
李國輝當然不樂意。他對國民政府是忠誠的,可以在接到上峰的命令之後立即就拋棄一切軍政大權,放棄在緬甸為一方諸候的地位和已經取得相當成果的事業,但是,人總會失落的。從金三角回到台灣之後,他雖然獲得了嘉獎,可是,除了嘉獎之外卻什麼都沒有。更可氣的是,台灣軍中居然還有人稱他為毒品販子……他那是想販毒嗎?如果黨國能夠給他足夠的軍餉,足夠的武器支持,他用得著幹這種噁心事兒?他是堂堂的黨國軍人,如果不是真的走投無路,怎麼可能會幹那種事兒?想當初,從雲南敗出國境線,全軍衣食無著,有一個士兵因為實在是飢餓難忍,跑到旁邊的莊稼地里,偷摘了農民的紅薯,結果被他下令當場槍斃——那時候他們可是餓得都快走不動了啊。這種情況,他依然堅守軍紀,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黨國的尊嚴,為了國民**軍的榮譽。但是,沒人理會他的難處。黨國不要他們,他們只好自力更生,好不容易打了一場勝仗,驚動了台灣,老頭子把他叫了回來,收了他的兵權,沒關係,可是,不能這麼埋汰人啊他李國輝販國毒,是可恨,可是他沒有對不起黨國。那麼艱難的情況下,他都沒有想過投降……可誰會聽他的解釋?蔣委員長在外面說的好聽,也把他讚揚的相當不錯,可是,再怎麼樣他也只是個團長,誰會理會他到底有什麼冤屈?沒錯,他還是少將,可是,哪怕是少將團長,那也是團長現在的台灣,少將又算個屁?上將都擠成堆,有的還找不著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