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米蕾莎輕聲問道:“你要去北島幹什麼呢?”短短几秒,她就已經接受了布蘭特的決定。
“他們要我去幫忙裝備卡里普索號,北島人對海其實不太了解。”
米蕾莎感到釋然:布蘭特並不只是在逃跑,他還是有工作可做的。
工作可以幫他忘卻。或許,還會有再度想起的時候。
27 歷史的鏡像
摩西・卡爾多把存儲卡舉到燈下,凝神注視,仿佛能讀出裡面的內容似的。
“這東西對我永遠是個奇蹟,”他說,“居然能把一百萬本書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間——不知道卡克斯頓和古登堡看了有何感想。”
“誰來著?”米蕾莎問。
“是兩個讓人類開始讀書的人。不過話說回來,聰明也不是沒有代價的。我有時會想到個有點可怕的念頭:某塊存儲卡里存放著絕頂重要的信息,比方說治療某種猖獗傳染病的方法,但信息的地址卻找不著了,它就在那幾十億個頁面里,可我們就是不知道是哪幾頁。想想看:解藥就在手掌里放著,但是死活找不著了,這該有多喪氣啊!”
“我看這不是問題,”船長的秘書瓊・勒羅耶在一旁說——勒羅耶是信息存儲和提取方面的專家,她參與了薩拉薩星和麥哲倫號之間的資料傳輸工作,“你總會記得關鍵字的,只要寫個搜索程序,查看十億個頁面也就是幾秒鐘的事。”
卡爾多一聲嘆息:“你又何苦破壞我的噩夢呢?”接著他又露出了笑臉:“但你也未必知道關鍵字啊。你想想,有多少次是我們找到了需要的東西,才知道需要的是什麼的?”
“這隻說明你沒條理。”勒羅耶上尉答道。
米蕾莎聽著他們互相挖苦,不知道哪幾句該當真,哪幾句是玩笑。瓊和摩西並沒有刻意將她排除在對話之外,只是兩人的經歷和她迥然不同,有時候,聽他們說話就像在聽外語。
“總之,主索引已經完成,我們都知道了對方有些什麼,現在只要決定傳輸的內容就行了——這麼說好像要傳的東西很少似的。等到我們相隔七十五光年的時候,傳起東西來可就不那麼方便了,成本就更別提了。”
“說到這個,我想起一件事,”米蕾莎說,“本來該對你們保密的:上個星期,北島那邊來了個代表團,裡面有他們的科學院主席,還有幾個物理學家。”
“我猜猜他們來幹什麼——是為量子引擎?”
“正確。”
“他們什麼反應?”
“他們又驚又喜,因為沒想到我們真的有資料。當然了,他們已經複製了一份。”
“夠走運的,他們的確需要那資料。你可能還得提醒他們幾句:有人說過,量子引擎的真正目的可不是探索星空這種小事,總有一天,我們會用它產生的能量阻止宇宙塌縮成黑洞,然後開闢出一片新的宇宙。”
這番話把兩位聽者都震住了,現場一片沉默。瓊・勒羅耶趕緊打破僵局。
“當然,這屆政府是看不到了……我們還是接著幹活吧,睡覺前還有好幾兆字節要弄呢。”
他們並沒有一味地工作。有幾次卡爾多覺得累了,就走出登陸原點的圖書館,緩步走到藝廊,在計算機的指引下參觀母船(他從來不走同樣的路線,而是儘量到各處轉轉),要不就是到博物館去緬懷歷史。
博物館的地球展示廳外面總是排著長龍,參觀者多數是學生,也有父母帶著孩子去的。摩西・卡爾多地位特殊,不用排隊,有幾次插隊時他略感愧疚,但馬上就安慰自己說:薩拉薩星人有一輩子來享受這些從沒見過的風景,而他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重訪失落的家園了。
有時,他會和薩拉薩星人一起欣賞這些景色,他很難讓這些新朋友相信自己沒去過這些地方。他們眼前的一切都至少比他的時代早了八百年——殖民薩拉薩星的母船是在2751年離開地球的,他卻要到3541年才出生。然而有幾次,他還是吃驚地認出了眼前的景致,每到這個時候,記憶就會像洪水般席捲而來,將他徹底吞沒。
最詭異的是“街邊咖啡店”的場景,也是最讓他緬懷的。他每次都會在小桌邊坐下,在雨篷下喝點葡萄酒、喝點咖啡,看著熙熙攘攘的城市。只要不從桌邊起身,他就永遠無法分辨什麼是影像、什麼是現實。
地球上的大城市都被做成了縮影、恢復了生氣。羅馬、巴黎、倫敦、紐約,冬去春來,日夜更替,遊客、商人、學子、戀人,大家在他眼前各自忙碌。常有人意識到正在錄影,於是扭過頭來,衝著幾個世紀後的觀眾莞爾一笑。看到這一幕,沒有人能無動於衷。
還有些全息影像里一個人都沒有,連人類生產的東西都看不見,但是它們讓摩西・卡爾多再度領略了自然的雄奇:維多利亞瀑布的霧靄沉沉,大峽谷上空的一輪明月,喜馬拉雅山麓的皚皚白雪,南極大陸的陡峭冰岩。和城市的風光不同,這些景色在拍成影像之後又原樣保存了幾千年。它們在人類誕生前很久就已存在,最終卻都在他面前灰飛煙滅。
28 沉沒的森林
海蠍子似乎一點不著急,它慢悠悠地走了十天,才前進了五十公里。利用它身上的聲吶信標——當初可是費了好大勁,頂著它的怒火,才把信標貼上甲殼的——科學家們很快發現了一件怪事。
“他們要我去幫忙裝備卡里普索號,北島人對海其實不太了解。”
米蕾莎感到釋然:布蘭特並不只是在逃跑,他還是有工作可做的。
工作可以幫他忘卻。或許,還會有再度想起的時候。
27 歷史的鏡像
摩西・卡爾多把存儲卡舉到燈下,凝神注視,仿佛能讀出裡面的內容似的。
“這東西對我永遠是個奇蹟,”他說,“居然能把一百萬本書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間——不知道卡克斯頓和古登堡看了有何感想。”
“誰來著?”米蕾莎問。
“是兩個讓人類開始讀書的人。不過話說回來,聰明也不是沒有代價的。我有時會想到個有點可怕的念頭:某塊存儲卡里存放著絕頂重要的信息,比方說治療某種猖獗傳染病的方法,但信息的地址卻找不著了,它就在那幾十億個頁面里,可我們就是不知道是哪幾頁。想想看:解藥就在手掌里放著,但是死活找不著了,這該有多喪氣啊!”
“我看這不是問題,”船長的秘書瓊・勒羅耶在一旁說——勒羅耶是信息存儲和提取方面的專家,她參與了薩拉薩星和麥哲倫號之間的資料傳輸工作,“你總會記得關鍵字的,只要寫個搜索程序,查看十億個頁面也就是幾秒鐘的事。”
卡爾多一聲嘆息:“你又何苦破壞我的噩夢呢?”接著他又露出了笑臉:“但你也未必知道關鍵字啊。你想想,有多少次是我們找到了需要的東西,才知道需要的是什麼的?”
“這隻說明你沒條理。”勒羅耶上尉答道。
米蕾莎聽著他們互相挖苦,不知道哪幾句該當真,哪幾句是玩笑。瓊和摩西並沒有刻意將她排除在對話之外,只是兩人的經歷和她迥然不同,有時候,聽他們說話就像在聽外語。
“總之,主索引已經完成,我們都知道了對方有些什麼,現在只要決定傳輸的內容就行了——這麼說好像要傳的東西很少似的。等到我們相隔七十五光年的時候,傳起東西來可就不那麼方便了,成本就更別提了。”
“說到這個,我想起一件事,”米蕾莎說,“本來該對你們保密的:上個星期,北島那邊來了個代表團,裡面有他們的科學院主席,還有幾個物理學家。”
“我猜猜他們來幹什麼——是為量子引擎?”
“正確。”
“他們什麼反應?”
“他們又驚又喜,因為沒想到我們真的有資料。當然了,他們已經複製了一份。”
“夠走運的,他們的確需要那資料。你可能還得提醒他們幾句:有人說過,量子引擎的真正目的可不是探索星空這種小事,總有一天,我們會用它產生的能量阻止宇宙塌縮成黑洞,然後開闢出一片新的宇宙。”
這番話把兩位聽者都震住了,現場一片沉默。瓊・勒羅耶趕緊打破僵局。
“當然,這屆政府是看不到了……我們還是接著幹活吧,睡覺前還有好幾兆字節要弄呢。”
他們並沒有一味地工作。有幾次卡爾多覺得累了,就走出登陸原點的圖書館,緩步走到藝廊,在計算機的指引下參觀母船(他從來不走同樣的路線,而是儘量到各處轉轉),要不就是到博物館去緬懷歷史。
博物館的地球展示廳外面總是排著長龍,參觀者多數是學生,也有父母帶著孩子去的。摩西・卡爾多地位特殊,不用排隊,有幾次插隊時他略感愧疚,但馬上就安慰自己說:薩拉薩星人有一輩子來享受這些從沒見過的風景,而他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重訪失落的家園了。
有時,他會和薩拉薩星人一起欣賞這些景色,他很難讓這些新朋友相信自己沒去過這些地方。他們眼前的一切都至少比他的時代早了八百年——殖民薩拉薩星的母船是在2751年離開地球的,他卻要到3541年才出生。然而有幾次,他還是吃驚地認出了眼前的景致,每到這個時候,記憶就會像洪水般席捲而來,將他徹底吞沒。
最詭異的是“街邊咖啡店”的場景,也是最讓他緬懷的。他每次都會在小桌邊坐下,在雨篷下喝點葡萄酒、喝點咖啡,看著熙熙攘攘的城市。只要不從桌邊起身,他就永遠無法分辨什麼是影像、什麼是現實。
地球上的大城市都被做成了縮影、恢復了生氣。羅馬、巴黎、倫敦、紐約,冬去春來,日夜更替,遊客、商人、學子、戀人,大家在他眼前各自忙碌。常有人意識到正在錄影,於是扭過頭來,衝著幾個世紀後的觀眾莞爾一笑。看到這一幕,沒有人能無動於衷。
還有些全息影像里一個人都沒有,連人類生產的東西都看不見,但是它們讓摩西・卡爾多再度領略了自然的雄奇:維多利亞瀑布的霧靄沉沉,大峽谷上空的一輪明月,喜馬拉雅山麓的皚皚白雪,南極大陸的陡峭冰岩。和城市的風光不同,這些景色在拍成影像之後又原樣保存了幾千年。它們在人類誕生前很久就已存在,最終卻都在他面前灰飛煙滅。
28 沉沒的森林
海蠍子似乎一點不著急,它慢悠悠地走了十天,才前進了五十公里。利用它身上的聲吶信標——當初可是費了好大勁,頂著它的怒火,才把信標貼上甲殼的——科學家們很快發現了一件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