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8 月底,蓋倫前往美國,阿爾貝特·邵勒、霍斯特·希孟茲、施特法努斯和海因茲·赫爾陪同前往。他們在華盛頓呆了一年。
談判並非十分順利。美國人試圖首先占有“東方僱傭軍”掌握的檔案材料。但蓋倫據理力爭,堅持自己的立場。
“我同意把所有文件交給你們,條件是使用這些文件的組織必須由我一人負責建立。此外,我希望能夠挑選我將來的助手。我還希望永遠不利用這個組織反對我的國家。”蓋倫說。
美國人終於讓步了。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蓋倫的預言得以證實。
1946 年3 月,後來成為中央情報局的戰略情報局在陶努斯山建立了第一個“觀察所”。“冷戰”開始了,鐵幕在傷痕累累的歐洲落下了。
1946 年7 月6 日回到德國時,蓋倫將軍向格爾哈德·威塞爾和赫爾曼·保恩通報了他的談判結果。美國政府准許在它的監督下建立一個德國情報局。該局主要處理蘇聯問題。前德國中央保安局和保安處人員可以進入該局工作,如果他們表現忠誠的話。
這一消息得到戰略情報局上尉埃里克·瓦爾德曼的證實。聯邦調查局誕生了。但它當時還未使用這個名稱,暫時還只是稱為“蓋倫組織”。
這位前“東方僱傭軍”領導人立即著手創建他的情報網。他發揮了當年的聰明才智。該組織最初的兩個辦事處設在陶努斯山中。一個設在布盧休斯美軍營房附近的建築物里;另一個設在克朗斯堡城堡。“蜘蛛協會”幫助挑選物色“候選人”。
當時,戰略情報局總部設在法蘭克福。當這位“灰色將軍”經過法蘭克福時,大概無意中碰舊了西蒙·維森塔爾和納粹分子追捕者、後來的中央情報局局長里查德·赫爾姆斯。
經蓋倫保釋並任用的有前哲學教授、德國中央保安局領導人、分管蓋世太保駐巴黎分部的弗朗茨·西克斯。
弗朗茨·西克斯生於1909 年8 月12 日,1930 年加入國社黨(黨證號碼:245670),1934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教授。他曾要求並獲准加入黨衛軍,從黨衛軍巴特托爾茨容克學校畢業後升為黨衛軍中校。1936 年他一面在柯尼斯堡大學執教,一面負責保安處總部圖書館和新聞組的工作。兩年後他又上升為黨衛軍上校,參與德國中央保安局二處C 組(國內問題)的領導工作,後來擔任該處處長。
1939 年他成為海德里希手下負責監管入侵和占領波蘭的心腹班子成員,同年擔任柏林大學政治系主任,後來又成為德國中央保安局七處“思想問題”研究組負責人。1941 年,他率領一支保安處偵察隊(莫斯科特遣隊)開赴東方戰線,直抵維切布斯克,並在那裡活動了兩個月。
1948 年4 月10 日,紐倫堡美國軍事法庭判處西克斯有期徒刑20 年。1951 年1 月31 日根據約翰·麥克洛伊高級專員和美軍駐西歐總司令托馬斯·漢迪的請求,他被減刑10 年。
1952 年提前釋放後,他立即加入了“蓋倫組織”並在蓋倫手下工作達8年之久。1960 年以後,西克斯擔任弗里德里希沙芬柴油機公司曼內斯分公司GG服務部主任。
1967 年,“灰色將軍”該退休了。為安排其接班人,他又留任一年。接班人是他多年的助手格爾哈德·威塞爾。1968 年1 月10 日,根據基辛格總理的提議,後者被任命為聯邦情報局局長,5 月1 日就職。情報局當時已臻於完善,它的工作效率之高令人吃驚。
格爾哈德·威塞爾,57 歲,中將,他曾出任聯邦德國駐華盛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代表,後來統治“情報帝國”。他手下有500 名官員,4000 多名諜報人員。他的辦公室在聯邦情報局總部。總部位於普拉赫(慕尼黑郊區)一處圍有電網的府邸中心,占地20 公頃。
萊因哈德·蓋倫住在巴伐利亞施塔貝格河畔一處價值25 萬馬克的寓所里。該寓所是美國中央情報局1965 年作為酬勞饋贈給蓋倫的。據鄰居們說,他幾乎只來這裡過夜。他的名字列於知名人士名冊。備註欄里寫著:“國家官員”。
蘇聯人未能把蓋倫這樣的人抓到手。只有幾個較低級別的諜報局和保安處人員投靠他們。一般說來,克里姆林宮對來自蓋世太保成員的“為時已晚的合作”建議一直遲疑不決。東方人通常是通過警察和警察機關的人來了解認識第三帝國的。他們不能容忍這些人不受懲罰而逍遙法外。在蘇聯,“蓋世太保的助手們”至今仍受到譴責。
其實,不少“褐色和黑色分子”在兩個德國都重新謀得了職業,雖不說受到重用。
最後對壘的規模和激烈程度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巨人之間進行著一場決鬥。德國和蘇聯處於前沿,其他國際力量皆無足輕重。雙方遭受的損失和投入的兵力確實令人難以想像。在1945 年戰爭結束之前,蘇聯的兵力相當於對方的二倍,坦克和自動炮相當於對方的三倍,飛機相當於對方的八倍。他們抗擊了28 個旅和237 個師。從元旦至5 月15 日,德軍在東線各個戰場上損失100 多萬兵力、12000 輛坦克和自動炮、近3 萬門野戰炮和6000 架飛機。
“紅軍發起的戰鬥決定了德國世世代代人的命運。”埃烏格尼·波爾丁將軍後來這樣說。
談判並非十分順利。美國人試圖首先占有“東方僱傭軍”掌握的檔案材料。但蓋倫據理力爭,堅持自己的立場。
“我同意把所有文件交給你們,條件是使用這些文件的組織必須由我一人負責建立。此外,我希望能夠挑選我將來的助手。我還希望永遠不利用這個組織反對我的國家。”蓋倫說。
美國人終於讓步了。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蓋倫的預言得以證實。
1946 年3 月,後來成為中央情報局的戰略情報局在陶努斯山建立了第一個“觀察所”。“冷戰”開始了,鐵幕在傷痕累累的歐洲落下了。
1946 年7 月6 日回到德國時,蓋倫將軍向格爾哈德·威塞爾和赫爾曼·保恩通報了他的談判結果。美國政府准許在它的監督下建立一個德國情報局。該局主要處理蘇聯問題。前德國中央保安局和保安處人員可以進入該局工作,如果他們表現忠誠的話。
這一消息得到戰略情報局上尉埃里克·瓦爾德曼的證實。聯邦調查局誕生了。但它當時還未使用這個名稱,暫時還只是稱為“蓋倫組織”。
這位前“東方僱傭軍”領導人立即著手創建他的情報網。他發揮了當年的聰明才智。該組織最初的兩個辦事處設在陶努斯山中。一個設在布盧休斯美軍營房附近的建築物里;另一個設在克朗斯堡城堡。“蜘蛛協會”幫助挑選物色“候選人”。
當時,戰略情報局總部設在法蘭克福。當這位“灰色將軍”經過法蘭克福時,大概無意中碰舊了西蒙·維森塔爾和納粹分子追捕者、後來的中央情報局局長里查德·赫爾姆斯。
經蓋倫保釋並任用的有前哲學教授、德國中央保安局領導人、分管蓋世太保駐巴黎分部的弗朗茨·西克斯。
弗朗茨·西克斯生於1909 年8 月12 日,1930 年加入國社黨(黨證號碼:245670),1934 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教授。他曾要求並獲准加入黨衛軍,從黨衛軍巴特托爾茨容克學校畢業後升為黨衛軍中校。1936 年他一面在柯尼斯堡大學執教,一面負責保安處總部圖書館和新聞組的工作。兩年後他又上升為黨衛軍上校,參與德國中央保安局二處C 組(國內問題)的領導工作,後來擔任該處處長。
1939 年他成為海德里希手下負責監管入侵和占領波蘭的心腹班子成員,同年擔任柏林大學政治系主任,後來又成為德國中央保安局七處“思想問題”研究組負責人。1941 年,他率領一支保安處偵察隊(莫斯科特遣隊)開赴東方戰線,直抵維切布斯克,並在那裡活動了兩個月。
1948 年4 月10 日,紐倫堡美國軍事法庭判處西克斯有期徒刑20 年。1951 年1 月31 日根據約翰·麥克洛伊高級專員和美軍駐西歐總司令托馬斯·漢迪的請求,他被減刑10 年。
1952 年提前釋放後,他立即加入了“蓋倫組織”並在蓋倫手下工作達8年之久。1960 年以後,西克斯擔任弗里德里希沙芬柴油機公司曼內斯分公司GG服務部主任。
1967 年,“灰色將軍”該退休了。為安排其接班人,他又留任一年。接班人是他多年的助手格爾哈德·威塞爾。1968 年1 月10 日,根據基辛格總理的提議,後者被任命為聯邦情報局局長,5 月1 日就職。情報局當時已臻於完善,它的工作效率之高令人吃驚。
格爾哈德·威塞爾,57 歲,中將,他曾出任聯邦德國駐華盛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代表,後來統治“情報帝國”。他手下有500 名官員,4000 多名諜報人員。他的辦公室在聯邦情報局總部。總部位於普拉赫(慕尼黑郊區)一處圍有電網的府邸中心,占地20 公頃。
萊因哈德·蓋倫住在巴伐利亞施塔貝格河畔一處價值25 萬馬克的寓所里。該寓所是美國中央情報局1965 年作為酬勞饋贈給蓋倫的。據鄰居們說,他幾乎只來這裡過夜。他的名字列於知名人士名冊。備註欄里寫著:“國家官員”。
蘇聯人未能把蓋倫這樣的人抓到手。只有幾個較低級別的諜報局和保安處人員投靠他們。一般說來,克里姆林宮對來自蓋世太保成員的“為時已晚的合作”建議一直遲疑不決。東方人通常是通過警察和警察機關的人來了解認識第三帝國的。他們不能容忍這些人不受懲罰而逍遙法外。在蘇聯,“蓋世太保的助手們”至今仍受到譴責。
其實,不少“褐色和黑色分子”在兩個德國都重新謀得了職業,雖不說受到重用。
最後對壘的規模和激烈程度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巨人之間進行著一場決鬥。德國和蘇聯處於前沿,其他國際力量皆無足輕重。雙方遭受的損失和投入的兵力確實令人難以想像。在1945 年戰爭結束之前,蘇聯的兵力相當於對方的二倍,坦克和自動炮相當於對方的三倍,飛機相當於對方的八倍。他們抗擊了28 個旅和237 個師。從元旦至5 月15 日,德軍在東線各個戰場上損失100 多萬兵力、12000 輛坦克和自動炮、近3 萬門野戰炮和6000 架飛機。
“紅軍發起的戰鬥決定了德國世世代代人的命運。”埃烏格尼·波爾丁將軍後來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