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在人為。”

  郭嘉洒然一笑,道:“元讓將軍不必多慮,嘉自有計較。”

  夏侯惇對郭嘉十分信服,聞言點點頭,就不再多問。

  郭嘉神色轉為凝重,又叮囑道:“元讓將軍切記,務必要看好城中百姓,萬不能有任何差遲,否則我軍在葉縣阻擊荊州軍地計劃怕是就要受阻了。”

  夏侯惇鄭重地道:“軍師放心,某理會得。”

  郭嘉點點頭,眸子裡掠過一道冰冷地光。

  就在這個時候,周堅和一眾心腹文武早已經移駕宛城,靜待袁操相爭結果。

  除了三萬精銳步軍,馬超的兩萬西涼鐵騎也北上駐紮在宛城北郊,南陽的十萬屯田兵更是進入了戰略狀態,隨時準備披裝掛甲出征。

  在攻下揚州後,周堅再次對麾下軍隊進行了整編。

  除了駐紮在襄陽的十萬精銳大軍,共有淮南、江夏、南陽、關中四座屯兵大營,其中關中的屯田兵大營為二十萬人規模,其餘的都為十萬人規模。

  另外還有水軍五萬,甘寧的兩萬南海水軍和周泰的三萬荊州水軍。

  最後就是馬超整編訓練的兩萬西涼鐵騎。

  周堅麾下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六十七萬,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不過,除了駐紮在襄陽的十萬精銳大軍和馬超的兩萬西涼鐵騎,還有五萬水軍是純粹地職業軍人,除了戰爭和日常訓練,並不從事其他的任何勞動生產。

  其餘的五十萬屯田兵並不算是職業軍人,只在農閒時進行操練。

  “夏侯惇這是要幹什麼?”

  周堅蹙眉道:“曹操已經率軍去了官渡,夏侯惇手裡還能有多少兵馬,這個時候不集中有限地兵力收縮防線,還敢主動出兵南陽,難道他以為憑區區萬餘兵馬就能守住葉縣不成?”

  “應該不是。”

  龐統第一個提出了質疑,“夏侯惇身經百戰,乃曹操麾下第一大將,根本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應該是想在葉縣布局什麼,以阻擋我軍北上。”

  諸葛亮也點頭道:“不錯,不過夏侯惇並不善謀,還不足以謀劃全局。亮以為,這裡面肯定另有他人謀劃,甚至極有可能是郭嘉在策劃。”

  “郭嘉?”

  周堅眉頭蹙地更緊,數年前征討揚州差點栽在曹操和郭嘉手中,對於郭鬼才他一直懷有極高地戒心,絲毫不敢大意。

  龐統答道:“孔明所言極是,曹操必然能料到,縱然他能擊敗袁紹大軍,我軍也不可能放過這千載難逢地良機,必然會在關鍵時刻出兵,因此不可能沒有後手。然曹操本來兵力就遠不及我軍,麾下諸將也不足以抵擋我軍,陳宮、程昱等雖然善謀,但比起郭嘉畢竟還是差了些,更遠不及軍師。唯有郭嘉,才有可能牽制我軍介入中原戰場。”

  戲昌面色淡然,一言不發,對龐統小小地恭維也不放在心上。

  諸葛亮附議,“**不離十,若亮所料不差,郭嘉八成就在夏侯惇軍中。”

  周堅看向戲昌,道:“志才有什麼看法?”

  戲昌微笑道:“昌以為士元和孔明所言在理,除了郭嘉,曹操帳下諸將及諸謀臣還沒有這麼大的魄力,在這個時候還敢主動出兵南陽。”

  蒯越、徐庶及徐晃、馬超等將都紛紛點頭附合。

  周堅‘嗯’了一聲,問道:“郭嘉既然敢主動出兵南陽,必是有了絕對地把握,能將我軍擋在葉縣。卻不知郭嘉要如何抵擋我軍北上?”

  眾人皆沉默,就連龐統、諸葛亮,一時也想不出郭嘉究竟有何算計。

  戲昌也在搖頭,他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又如何能夠事事料人先機,只能透過蛛絲馬跡和曹軍的一舉一動,來分析郭嘉的計劃和戰略,最終再得出結果。

  周堅眉頭又是一蹙,把手一揮,看向蒯越和徐庶,道:“異度、元直,抓緊時間搜集曹軍地最新情報,務必要探明郭嘉準備如何在葉縣抵擋我軍。”

  “遵命。”

  蒯越、徐庶不敢怠慢,連忙拱手領命。

  壽春。

  孫堅揮軍猛攻壽春十餘日,非但未能攻上城頭,反而損兵折將,死傷慘重。

  在心腹大將親率數百死士奪城失敗,並被太史慈一箭射死後,孫堅才不得不下令暫時收兵回營,讓麾下地一眾武將和謀臣暗自鬆了口氣。

  至於程普、黃蓋二將,則悲憤地恨不得插翅飛到壽春城頭,宰了太史慈給韓當報仇。

  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追隨孫堅日久,感情最深。

  然而早在十多年前,祖茂就戰死長沙。

  如今韓當也不幸戰死,讓程普和黃蓋在憤怒的同時,也生出一種深深地悲涼和無奈。

  中軍大帳。

  魯肅實在忍不住了,勸道:“主公,壽春有周瑜地十萬淮南屯田兵,我軍兵力本就不及淮南軍,以弱勢之兵強攻城郭,只能徒增傷亡,請主公明斷。”

  荀彧、諸葛瑾、程普、黃蓋等心腹文武也紛紛勸阻,力勸孫堅暫時休兵。

  雖然所有人都很悲痛和憤怒,但卻誰都明白,休兵罷戰是最明智地選擇。

  當初決定出兵,目的也只是為了牽制住周瑜地淮南軍,令其不敢輕舉妄動,而絕非是打到壽春,和周瑜地淮南軍死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