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玢的追贈及廟號都定下來了,喪事也正在舉行當中,楊晞以兒子的身體為李玢守孝三個月,這三個月時間內,朝事交由政事堂諸宰相負責。

  李璘的謀逆案也很快就審查清楚了,大部與此案有牽繫的人員也基本歸案。

  很快朝廷就下達了對李璘案的處置意外,以謀逆罪外死李璘,李璘那參與叛亂的幾個兒子李瑒等人也一同被殺。除了這幾個人被殺外,只有指揮禁軍殺進皇宮的兩名左羽林軍中郎將梁成和李保被叛斬刑,其他僕從者,大部都是被流放或者貶任。李璘及他的幾個成年兒子被殺,那李璘集團的力量也灰飛煙滅了,再也成不了氣候,那些僕從者,給予他們寬大處理,也不會有事。

  楊晞也知道,為李玢守孝結束,就是他大展身手,徹底改變大唐的時候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十三章 軍制改革

  本書已經接近尾聲,期待書友們繼續支持唐遠的新書《大宋之榮耀》。

  新書沖榜,需要大量推薦票,會員點擊,收藏,請新老書友們大力支持,非常感謝!

  --------------

  即位當了皇帝之後,楊晞意氣奮發,將幾乎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理國家當中去。

  他非常勤政,在李玢的喪期結束,親政處理朝事後,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如今的天下是他的了,雖然現在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制度及成就讓他不太滿意,但他相信,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在一幫能臣良將的輔佐下,一切都可以改變的。

  登基當上了皇帝,那就開始改變吧!

  楊晞可以說是通過政變當上皇帝的。

  雖然說他是趁永王李璘發動兵變,殺害了皇帝李玢後,率軍消滅了李璘的力量,順勢控制了局勢,並在眾親信的擁戴下,登上了皇位,但他身邊那些人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避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自己被人以武力趕下台,楊晞當上皇帝後,首先大刀闊斧進行軍制方面的改革。當然最初進行的改革是臨時性的,主要目的是將局勢控制住為主。

  楊晞對長安城內外的禁軍及其他衛軍進行了整編,令自己的幾個親信人物:龐忠、渾緘、僕固懷恩、李抱玉、李漢等人分別統屬,各部的防區相互重疊,達到相互制約的目的。而且他也嚴令,沒有他與政事堂諸宰相共同簽署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調動軍隊。

  局勢紛亂以後,維持穩定是第一要務,楊晞不希望手下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再起異心。

  他在做這樣的布置後。馬上著手進行已經中斷了一段時間的軍制改革。

  軍制改革的事由他自己親自主管,並令郭子儀、高適、李光弼、顏真卿、張鎬、李麟等大臣參與。

  參與的大臣裡面,有多位親信,但也有一些原本並不屬於他自己陣營中的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採納各方面的意見,避免因為主事的人都是自己的親信而疏忽一些問題。

  楊晞一直相信,一個地方,有彼此制約的力量,有相互之間的監督,做事才能更好。

  長安城內外的禁軍基本控制好了。沒什麼再起亂事的可能,但安祿山的叛亂剛剛過去不久,教訓可就在眼前。如今各鎮節度使手中依然握著重兵,雖然他們已經沒有了幾年以前那樣為所欲為的權力,但依然有起兵作亂的可能,這是楊晞很擔心的事。

  這是李隆基當皇帝後造成的惡疾,終導致安祿山的叛亂發生,在原來的歷史上,李隆基時代軍制方面的弊端一直影響著大唐剩餘的歷史。最終導致藩鎮割據,軍閥林立,大唐分崩解離。

  楊晞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這情況出現,因此軍制改革是必須要進行的事。即使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也要強力推行。在這件事上,他也以皇帝的身份親自負責,總領軍制改革的事務。

  後世時候,楊晞在軍中呆了多年。對共和國的軍隊制度比較熟悉,也大概知道世界上各**隊的組成方式,因此在這方面。他能提出許多這時代人所不清楚的意見和想法。

  楊晞的意見和想法當然就成為這次全面軍制改革的主導思想。

  也就在楊晞當了皇帝的三個月後,大唐朝廷宣布,軍制改革全面展開。

  這次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兵部職權的變革及各鎮節度使編製取消。

  朝廷的詔令中宣布,依然以兵部為大唐的最高軍事機關,全面掌管全國各衛軍軍籍管理、軍官的培養選拔、軍隊訓練及講武、國防、情報偵探、武器製作、馬政、舟橋之務。

  全**隊之徵討、鎮戍、訓練等皆聽命於兵部,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兵馬元帥、副元帥及行軍大總管和各分總管,發給印信,率領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駐防地。兵部的職司與原來並無太大區別,但其結構組成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兵部下面設有七個部門,一為從來沒有過的參謀部;二為兵部司;三為軍器監;四為新設立的情報司,五曰職方司,六曰駕部司,七曰庫部司。

  除了參謀部和情報司及單獨設立的軍器監外,其他部門都是原來兵部所轄的職司部門。

  軍器監劃規兵部管轄,這是必然的趨勢。

  情報司主管全部的情況偵探工作,包括軍事和民生方面,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門,其主管直接對皇帝負責,兵部尚書只是名義上的主管,沒有皇帝的授權,不能插手情報司的工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