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咬牙切齒的說:「眾卿可知天牢失火了。」
朝臣皆是一驚, 姜侍中前腳進了天牢,後腳天牢就失火,這不明擺著說姜侍中和京內的叛軍有接觸。
「眾卿怎麼都不說話了?」
皇帝冷笑著,「眾卿不一直與朕說姜侍中絕無叛逆之心?」
他青筋暴起, 「這就是你們說的忠心耿耿!」龍案被拍得震天響,殿下跪著的官員將頭縮得更低, 這時被點名定討不了好。
一場早朝在皇帝怒甩衣袖離開中落下帷幕。
城牆上薛知等人出逃的告示還沒揭下,又多了姜侍中的畫像。
等禁衛一腳踹開侍中府的大門後, 才警覺整座府邸早已人去茶涼。
一場天子腳下的金蟬脫殼被玩得淋漓盡致,直接把皇帝給氣病了,如今宮裡是亂成一鍋粥, 皇帝寵妃雖多, 但能主事的皇后早已去世。
太后直接拍板命柳妃前去照顧皇帝, 而平時看不出來, 那位閒居在後宮裡的柳妃娘娘竟然真的有本事穩住了後宮裡的大小事。
但細品此事也應是意料之中,高位妃嬪中柳妃的家世最高, 要不是她平日裡深入簡出, 爭一爭說不定還能坐上後位。
柳妃在龍床前細心照顧著,素手拿著溫熱的布巾給龍床上昏迷不醒的人擦汗。
太監端著托盤恭敬的說道:「娘娘,藥送來了。」
柳妃讓開位置,顯然沒有親自餵藥的想法, 她貼身婢女見此連忙詢問:「娘娘您是頭疼病又犯了?」
柳妃當即步子不穩,被婢女攙住了臉色才好些。柔弱的說:「陛下喝藥要緊,你先服侍陛下。」
太監自然以為柳妃是放心不下陛下,暗稱柳妃用情至深。
今日早朝之後,皇帝在御書房內突然暈過去,到現在皇帝都沒有甦醒過來的跡象。
太醫稱皇帝是怒火攻心,氣急之下才昏過去。如今皇帝也是中秋鼎盛時期怎麼會昏迷這麼長時間。
但柳妃不著急問罪,殿裡跪診的太醫也鬆了口氣。煎了一些平心靜氣的藥餵皇帝喝下去,就等著他能醒過來。
藥不在多在精,太醫院的藥當然是精中之精,幾碗藥下去,皇帝竟無半點醒來的意思,脈象竟然也在變弱,診脈的太醫不敢置信又覆手上去。
她見太醫表情惶恐,心中有了猜想,面上不顯,挑眉問:「張太醫如何了?」
被稱為張太醫的老人撲通一聲跪下,竟是老淚縱橫,「娘娘,陛下脈象…有…衰敗之像。」一句話被說得斷斷續續。
柳妃皺眉,但並沒有立即發落出言不遜的張太醫,「劉太醫你去診。」
殿內跪著的太醫中站起來一位,躬身過來,柳妃揮手讓他直接去診斷。
半晌,劉太醫也是一臉疑惑,「回娘娘,陛下的脈象正如張太醫所說。」
先有兩位太醫診治確定後,柳妃這才開口,「本宮讓你們救治陛下,你們卻說陛下只是氣火攻心,服下兩貼藥便能痊癒,現在又告訴本宮,陛下脈象不穩。」她語氣不瘟不火但卻無法讓人忽視。「這是當本宮好欺負一些?」
威嚴的氣勢讓殿內的宮女太監都跪下了,「若是陛下有什麼好歹本宮拿你們試問。」話中的意思不敢讓人輕視。
跪在地上的太醫們心中惶恐,更多的卻是苦悶,陛下的脈象的確是時日不多之人,這要如何救治?張太醫年長先回過神,派藥童取了千年人參切片讓皇帝含著吊命。
劉太醫臉色不好,像是受了驚嚇,柳妃起初並沒當回事,以為他尚年輕還沒經歷過這種事。
至到她去偏殿休息時,劉太醫偷摸的跟上來,讓她屏蔽了下人。
「娘娘,微臣探查陛下脈象時發現陛下的體內似乎有寒食散。」
柳妃臉色微變,眼神意味不明的上下打量著這位劉太醫,語氣中聽不出緩急:「太醫能確定嗎?」
「微臣暫時不能確定,但是陛下近些年一定有服用一些東西毀了身體的根本。」劉太醫以為她不信,連忙證明自己的說法,「不知娘娘最近能否感覺到陛下最近脾氣暴躁,易怒,而且心神經常恍惚。」
柳妃把握著一個被冷落的女人該有的樣子,只見她嘆了口氣,眼神幽怨的落在自己冰涼華貴的護甲上。
劉太醫叫苦不止,這怎麼能問柳妃,宮裡誰不知道柳妃娘娘不得皇帝喜歡。但等皇帝出事的時候,柳妃竟然是第一個站出來撐大局的。
心中替這位娘娘不值,面上便愈發恭敬:「娘娘不放問問皇帝身邊的人,便知微臣所說是否屬實。」
柳妃滿眼疲倦的強撐著站起來,「本宮知道了,這件事先不要向外聲張。」
見柳妃像是信了他說的話,劉太感激零涕還來不及,怎麼會到處說這些密辛。
柳妃揮退劉太醫後,神色莫測的坐了會才起來。
正殿裡宮女太監神情慌亂,她隱約能聽到外面似乎有人在鬧事。
當即皺眉問:「怎麼回事?陛下還在殿內休養,何人如此大膽?」
「回娘娘的話是榮嬪抱著小皇子在外面求見陛下。」
「簡直胡鬧!」神色威嚴:「陛下靜養豈能受得了她哭鬧,把她給本宮趕回去。」
宮女不太好回話,她面色為難的小聲說:「剛才您沒來的時候,已經送回去一遍了。」
言下之意是榮嬪不顧臉面了,一旁的宮女還在說:「太監不敢對榮嬪娘娘不敬,宮裡的侍衛也不好出手。」
朝臣皆是一驚, 姜侍中前腳進了天牢,後腳天牢就失火,這不明擺著說姜侍中和京內的叛軍有接觸。
「眾卿怎麼都不說話了?」
皇帝冷笑著,「眾卿不一直與朕說姜侍中絕無叛逆之心?」
他青筋暴起, 「這就是你們說的忠心耿耿!」龍案被拍得震天響,殿下跪著的官員將頭縮得更低, 這時被點名定討不了好。
一場早朝在皇帝怒甩衣袖離開中落下帷幕。
城牆上薛知等人出逃的告示還沒揭下,又多了姜侍中的畫像。
等禁衛一腳踹開侍中府的大門後, 才警覺整座府邸早已人去茶涼。
一場天子腳下的金蟬脫殼被玩得淋漓盡致,直接把皇帝給氣病了,如今宮裡是亂成一鍋粥, 皇帝寵妃雖多, 但能主事的皇后早已去世。
太后直接拍板命柳妃前去照顧皇帝, 而平時看不出來, 那位閒居在後宮裡的柳妃娘娘竟然真的有本事穩住了後宮裡的大小事。
但細品此事也應是意料之中,高位妃嬪中柳妃的家世最高, 要不是她平日裡深入簡出, 爭一爭說不定還能坐上後位。
柳妃在龍床前細心照顧著,素手拿著溫熱的布巾給龍床上昏迷不醒的人擦汗。
太監端著托盤恭敬的說道:「娘娘,藥送來了。」
柳妃讓開位置,顯然沒有親自餵藥的想法, 她貼身婢女見此連忙詢問:「娘娘您是頭疼病又犯了?」
柳妃當即步子不穩,被婢女攙住了臉色才好些。柔弱的說:「陛下喝藥要緊,你先服侍陛下。」
太監自然以為柳妃是放心不下陛下,暗稱柳妃用情至深。
今日早朝之後,皇帝在御書房內突然暈過去,到現在皇帝都沒有甦醒過來的跡象。
太醫稱皇帝是怒火攻心,氣急之下才昏過去。如今皇帝也是中秋鼎盛時期怎麼會昏迷這麼長時間。
但柳妃不著急問罪,殿裡跪診的太醫也鬆了口氣。煎了一些平心靜氣的藥餵皇帝喝下去,就等著他能醒過來。
藥不在多在精,太醫院的藥當然是精中之精,幾碗藥下去,皇帝竟無半點醒來的意思,脈象竟然也在變弱,診脈的太醫不敢置信又覆手上去。
她見太醫表情惶恐,心中有了猜想,面上不顯,挑眉問:「張太醫如何了?」
被稱為張太醫的老人撲通一聲跪下,竟是老淚縱橫,「娘娘,陛下脈象…有…衰敗之像。」一句話被說得斷斷續續。
柳妃皺眉,但並沒有立即發落出言不遜的張太醫,「劉太醫你去診。」
殿內跪著的太醫中站起來一位,躬身過來,柳妃揮手讓他直接去診斷。
半晌,劉太醫也是一臉疑惑,「回娘娘,陛下的脈象正如張太醫所說。」
先有兩位太醫診治確定後,柳妃這才開口,「本宮讓你們救治陛下,你們卻說陛下只是氣火攻心,服下兩貼藥便能痊癒,現在又告訴本宮,陛下脈象不穩。」她語氣不瘟不火但卻無法讓人忽視。「這是當本宮好欺負一些?」
威嚴的氣勢讓殿內的宮女太監都跪下了,「若是陛下有什麼好歹本宮拿你們試問。」話中的意思不敢讓人輕視。
跪在地上的太醫們心中惶恐,更多的卻是苦悶,陛下的脈象的確是時日不多之人,這要如何救治?張太醫年長先回過神,派藥童取了千年人參切片讓皇帝含著吊命。
劉太醫臉色不好,像是受了驚嚇,柳妃起初並沒當回事,以為他尚年輕還沒經歷過這種事。
至到她去偏殿休息時,劉太醫偷摸的跟上來,讓她屏蔽了下人。
「娘娘,微臣探查陛下脈象時發現陛下的體內似乎有寒食散。」
柳妃臉色微變,眼神意味不明的上下打量著這位劉太醫,語氣中聽不出緩急:「太醫能確定嗎?」
「微臣暫時不能確定,但是陛下近些年一定有服用一些東西毀了身體的根本。」劉太醫以為她不信,連忙證明自己的說法,「不知娘娘最近能否感覺到陛下最近脾氣暴躁,易怒,而且心神經常恍惚。」
柳妃把握著一個被冷落的女人該有的樣子,只見她嘆了口氣,眼神幽怨的落在自己冰涼華貴的護甲上。
劉太醫叫苦不止,這怎麼能問柳妃,宮裡誰不知道柳妃娘娘不得皇帝喜歡。但等皇帝出事的時候,柳妃竟然是第一個站出來撐大局的。
心中替這位娘娘不值,面上便愈發恭敬:「娘娘不放問問皇帝身邊的人,便知微臣所說是否屬實。」
柳妃滿眼疲倦的強撐著站起來,「本宮知道了,這件事先不要向外聲張。」
見柳妃像是信了他說的話,劉太感激零涕還來不及,怎麼會到處說這些密辛。
柳妃揮退劉太醫後,神色莫測的坐了會才起來。
正殿裡宮女太監神情慌亂,她隱約能聽到外面似乎有人在鬧事。
當即皺眉問:「怎麼回事?陛下還在殿內休養,何人如此大膽?」
「回娘娘的話是榮嬪抱著小皇子在外面求見陛下。」
「簡直胡鬧!」神色威嚴:「陛下靜養豈能受得了她哭鬧,把她給本宮趕回去。」
宮女不太好回話,她面色為難的小聲說:「剛才您沒來的時候,已經送回去一遍了。」
言下之意是榮嬪不顧臉面了,一旁的宮女還在說:「太監不敢對榮嬪娘娘不敬,宮裡的侍衛也不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