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頁
郭嘉雖未將心思言明,然而曹操與郭嘉極為默契,自然知曉其勸自己親征的想法。
想到此處,曹操嘆道:“文若,曹某若親往徐州一行,河北可出兵幾何?”
荀彧聞言便知曹操心思已定,苦笑一聲,對曹操道:“六萬兵馬,已是極限,且丞相過青州時,須沿途再征些糧秣,以備軍需!”
之前屯兵徐州兵馬數萬,若再添六萬兵馬,已然是河北所有的有生力量了,六萬軍馬再度渡河,也可讓那龐山民看出河北破釜沉舟的決心,曹操見荀彧肯負責大軍渡河的軍需調度,頗為欣慰。
當下曹操便於朝堂之上,點軍中上將速速籌備,翌日便親率援軍,救援徐州。
若說之前曹操親征定的是中原局勢,此番親征便是決定河北存亡。
今日見荀彧為軍需為難,郭嘉便心知肚明,河北若敗,即便可平安歸返,日後怕是連籌措軍需都頗為困難了,數年來曹操經營河北,雖然勤勉,然而比之龐山民那諸多“奇策”而言,卻遜色不少。
事到如今郭嘉才意識到早先龐山民那有悖常理的言辭,並非謬言。
那唐王早已表明志向,說願為一商賈,籌措荊襄軍需,以滿足麾下文武東征西討。這看似自貶之言,實際上卻暗藏鋒芒。
之前誰會想到身為一地諸侯的龐山民會“cāo此賤業”,又有誰會想到,曹操有朝一日會被糧秣軍需所困擾。
曹操欲親赴徐州督戰的消息,很快便傳至壽春,陸遜於城外迎接諸葛亮大軍之時,便將細作打探而來的北地消息,盡數與諸葛亮說了。
若說之前只曹丞相名號便可威懾群雄的話,如今曹操親征,卻在諸葛亮看來也並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於城前與陸遜相見,聞得這般消息,諸葛亮只輕笑一聲,對陸遜道:“伯言莫非懼丞相名號?”
陸遜聞言思索片刻,很快便回過神來,對諸葛亮道:“孔明先生是說,曹操此來,只是虛張聲勢?”
諸葛亮聞言卻微微搖頭,對陸遜道:“非是虛張聲勢,而是迫不得已,伯言以為,那曹操麾下還有多少土地,可供我荊襄征伐?若丟了青,徐二州,對曹丞相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陸遜聞言,微微愕然,只片刻便回過神來,對諸葛亮道:“先生是說曹操已承受不起再丟青,徐二州的代價了?”
“曹操破釜沉舟而來,便是斷絕其麾下群臣委曲求全的念想……”諸葛亮聞言,收起面上笑容,一臉鄭重道:“若亮與士元可破青徐,河北便是下一個江東,若其不降,也只得接受被我荊襄重重圍困的局面,屆時予取予奪,只在主公一念之間!”
PS:感謝飯糰秦棋,leeroger兩位同學投出的月票。
另,本書本月收尾,更新或許會比之前稍慢,特此通告一下……(未完待續。)
第一章 NO.610 敲山震虎、以力破巧
曹操盡起河北兵馬,馳援徐州。
曹操面對如此局勢還能有這般堅韌的梟雄心性,龐山民也極為欣賞,只是這梟雄心性的代價,恐怕便是徐州一地要血流成河了。
還好之前賈詡堅壁清野,將徐州百姓盡數遷出,不然龐山民也不知曉自己能否狠下心來,使諸葛亮與龐統二人,與曹操決戰徐州。
數日來荊襄朝堂不少朝臣亦勸龐山民親征應對,如今天下諸侯僅餘二王,魏王親征,若唐王毫無反應,似乎也太過小覷對手,雖然如今的丞相大人於荊襄朝臣眼中,再無往日那般威風凜凜,然而梟雄數十年經營的名聲,卻早已深入人心。
丞相擅以弱勝強,不然之前官渡一役,袁紹也不會敗在其粗心大意之下。
況且青,徐二州,曹操已經營十餘載,早已固若金湯,若臥龍,鳳雛二人此番敗於曹操之手,則有墜荊襄百戰百勝之名。
二蒯於朝堂之上雖勸過數次,可龐山民並未應下親征青,徐一事。
雖龐山民此番親征有著充分的理由,然而對於諸葛亮與龐統二人的信任,使得龐山民欲將這一場大戰,交由二人以成全其美名。
對於自己的本事,龐山民心中有數,雖混跡亂世這些年來,他也積累了不少沙場征伐的經驗,然而比之臥龍,鳳雛二位,仍差距不小,在龐山民看來,他的特長在於經營民生,使治下殷富,至於爭雄於疆場之上,還當交由更為適合的人去做。
或許旁人會說,唐王如此乃小覷丞相,然而龐山民卻知道,這般應對恰恰是對曹操這個宿敵最大的尊重。
臥龍,鳳雛,荊襄五虎……如此軍威可亂世稱雄。
毫無保留的拿出的最強的實力,理應比之唐王親征,意義更大。
“若曹操這都能贏,便再給他幾年苟延殘喘的時光,又能如何?”
朝堂之上,龐山民將心中所想與群臣說過,勸唐王親征之言,也漸漸少了起來,如今兩軍雖未交鋒,而一封封的信使回報,卻讓朝中群臣亦能感受得到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
河北聚集軍馬的速度極快,不過數日,已有三萬軍馬橫渡黃河,抵達小沛。
遠道而來的曹軍並未休整,還是極快的加入到了構築城防的工作中來,原本一座不起眼的屯糧小城,如今卻被加高一丈有餘,且城頭之上,弩車林立。
想到此處,曹操嘆道:“文若,曹某若親往徐州一行,河北可出兵幾何?”
荀彧聞言便知曹操心思已定,苦笑一聲,對曹操道:“六萬兵馬,已是極限,且丞相過青州時,須沿途再征些糧秣,以備軍需!”
之前屯兵徐州兵馬數萬,若再添六萬兵馬,已然是河北所有的有生力量了,六萬軍馬再度渡河,也可讓那龐山民看出河北破釜沉舟的決心,曹操見荀彧肯負責大軍渡河的軍需調度,頗為欣慰。
當下曹操便於朝堂之上,點軍中上將速速籌備,翌日便親率援軍,救援徐州。
若說之前曹操親征定的是中原局勢,此番親征便是決定河北存亡。
今日見荀彧為軍需為難,郭嘉便心知肚明,河北若敗,即便可平安歸返,日後怕是連籌措軍需都頗為困難了,數年來曹操經營河北,雖然勤勉,然而比之龐山民那諸多“奇策”而言,卻遜色不少。
事到如今郭嘉才意識到早先龐山民那有悖常理的言辭,並非謬言。
那唐王早已表明志向,說願為一商賈,籌措荊襄軍需,以滿足麾下文武東征西討。這看似自貶之言,實際上卻暗藏鋒芒。
之前誰會想到身為一地諸侯的龐山民會“cāo此賤業”,又有誰會想到,曹操有朝一日會被糧秣軍需所困擾。
曹操欲親赴徐州督戰的消息,很快便傳至壽春,陸遜於城外迎接諸葛亮大軍之時,便將細作打探而來的北地消息,盡數與諸葛亮說了。
若說之前只曹丞相名號便可威懾群雄的話,如今曹操親征,卻在諸葛亮看來也並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於城前與陸遜相見,聞得這般消息,諸葛亮只輕笑一聲,對陸遜道:“伯言莫非懼丞相名號?”
陸遜聞言思索片刻,很快便回過神來,對諸葛亮道:“孔明先生是說,曹操此來,只是虛張聲勢?”
諸葛亮聞言卻微微搖頭,對陸遜道:“非是虛張聲勢,而是迫不得已,伯言以為,那曹操麾下還有多少土地,可供我荊襄征伐?若丟了青,徐二州,對曹丞相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陸遜聞言,微微愕然,只片刻便回過神來,對諸葛亮道:“先生是說曹操已承受不起再丟青,徐二州的代價了?”
“曹操破釜沉舟而來,便是斷絕其麾下群臣委曲求全的念想……”諸葛亮聞言,收起面上笑容,一臉鄭重道:“若亮與士元可破青徐,河北便是下一個江東,若其不降,也只得接受被我荊襄重重圍困的局面,屆時予取予奪,只在主公一念之間!”
PS:感謝飯糰秦棋,leeroger兩位同學投出的月票。
另,本書本月收尾,更新或許會比之前稍慢,特此通告一下……(未完待續。)
第一章 NO.610 敲山震虎、以力破巧
曹操盡起河北兵馬,馳援徐州。
曹操面對如此局勢還能有這般堅韌的梟雄心性,龐山民也極為欣賞,只是這梟雄心性的代價,恐怕便是徐州一地要血流成河了。
還好之前賈詡堅壁清野,將徐州百姓盡數遷出,不然龐山民也不知曉自己能否狠下心來,使諸葛亮與龐統二人,與曹操決戰徐州。
數日來荊襄朝堂不少朝臣亦勸龐山民親征應對,如今天下諸侯僅餘二王,魏王親征,若唐王毫無反應,似乎也太過小覷對手,雖然如今的丞相大人於荊襄朝臣眼中,再無往日那般威風凜凜,然而梟雄數十年經營的名聲,卻早已深入人心。
丞相擅以弱勝強,不然之前官渡一役,袁紹也不會敗在其粗心大意之下。
況且青,徐二州,曹操已經營十餘載,早已固若金湯,若臥龍,鳳雛二人此番敗於曹操之手,則有墜荊襄百戰百勝之名。
二蒯於朝堂之上雖勸過數次,可龐山民並未應下親征青,徐一事。
雖龐山民此番親征有著充分的理由,然而對於諸葛亮與龐統二人的信任,使得龐山民欲將這一場大戰,交由二人以成全其美名。
對於自己的本事,龐山民心中有數,雖混跡亂世這些年來,他也積累了不少沙場征伐的經驗,然而比之臥龍,鳳雛二位,仍差距不小,在龐山民看來,他的特長在於經營民生,使治下殷富,至於爭雄於疆場之上,還當交由更為適合的人去做。
或許旁人會說,唐王如此乃小覷丞相,然而龐山民卻知道,這般應對恰恰是對曹操這個宿敵最大的尊重。
臥龍,鳳雛,荊襄五虎……如此軍威可亂世稱雄。
毫無保留的拿出的最強的實力,理應比之唐王親征,意義更大。
“若曹操這都能贏,便再給他幾年苟延殘喘的時光,又能如何?”
朝堂之上,龐山民將心中所想與群臣說過,勸唐王親征之言,也漸漸少了起來,如今兩軍雖未交鋒,而一封封的信使回報,卻讓朝中群臣亦能感受得到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
河北聚集軍馬的速度極快,不過數日,已有三萬軍馬橫渡黃河,抵達小沛。
遠道而來的曹軍並未休整,還是極快的加入到了構築城防的工作中來,原本一座不起眼的屯糧小城,如今卻被加高一丈有餘,且城頭之上,弩車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