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新艦製成,編作艦隊,龐某便拭目以待江東水軍與荊襄水軍縱橫四海……”

  這便是龐山民之前離開建業之時,與水軍諸將所言。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和平盛世,就如這些軍中將士而言,沙場征伐的生活才叫做有滋有味,甘寧,周泰等人,本為水寇,若是讓他們過安生日子,顯然比殺了他們更叫他們難受,金戈鐵馬的生活,在這些將士們眼中,才是血性男兒應當選擇的生活。

  龐山民之前倒也沒想過無心插柳的新編艦隊居然解決了一眾江東,荊襄水軍的肄業問題。

  不過這幾日朝堂之中議論最多的還是賈詡抵達徐州一事。

  作為曹操身邊極為倚重的謀士,賈詡的本事無需多言,其鎮守徐州,荊襄人馬也不敢輕易寇邊,如今馬超屯兵陳留,陸遜屯兵壽春,皆毗鄰徐州。

  龐山民自得知曉賈詡已至徐州,便發書信嚴令馬超不得滋擾,西涼軍馬雖勇,可若被賈詡算計,以馬超匹夫之勇,難免不會中計,至於陸遜,龐山民倒還放心,陸伯言雖年少英傑,然而其心思縝密,比之諸多沙場老將亦不遑多讓。

  “曹操為保青,徐二州,屯集重兵,主公可有想過,在我大軍攻伐河北之前,先將這二州兵馬,一併端掉!”龐統言辭之間,殺伐之氣顯露,在龐統看來,如今天下間可與其沙場相爭之人少之又少,賈詡,司馬懿皆心思深沉,智計百出之輩,正當是龐統大敵,如若提早出兵,也可搶得功勳。

  用兵青徐麼?

  龐統這般言辭顯於朝堂之上然得到不少支持,關羽,張飛二人皆願為先鋒,出征青徐,就連向來主張平和的襄陽二蒯,也破天荒的支持起了用兵青徐。

  龐山民頗為詫異的看著二蒯,略一思索便明白二人為何一反常態。

  想必是江東併入荊襄版圖後,一眾世家皆獲利頗豐,嘗到了侵略的甜頭,一眾荊襄世家的態度皆有逆轉。

  想到此處,龐山民不禁笑道:“莫非二位先生忘記那賈詡已將徐州百姓,遷徙青州,龐某以為用不了多久,這些百姓便會被渡河遷往河北之地……”

  龐山民說罷,蒯越神情訕訕,蒯良卻笑道:“主公欲的河北,青徐二州總要先行攻伐,曹操自然可將百姓遷徙河北,然而主公日後攻伐河北之際,這曹丞相還能將百姓盡數遷往茫茫草原?”

  蒯良之言令蒯越恍然大悟,如此說來,青徐不可不伐,即便難以開拓青徐獲以厚利,也可從日後河北再賺回來。

  對於出兵一事,龐山民倒不太在意,且又不是曹操親征,龐山民也沒那興致親引大軍,去會賈詡,二人如今的身份,地位明顯不夠對等,便是贏了,龐山民還怕旁人說他以大欺小。

  既然龐統欲與那毒士較量一番,由他便是!

  想到此處,龐山民正欲命龐統為帥,卻聞諸葛亮輕咳一聲道:“主公,亮亦欲向主公討這番差事!”

  諸葛亮說罷,龐統眉頭大皺道:“孔明莫非欲與龐某爭功不成?”

  “非是爭功,而是亮與此人,尚有夙怨!”諸葛亮說罷,微微一笑道:“昔日其欺亮兵少,引大軍入得徐州,打的亮好不狼狽,如今已有機會復仇,亮又豈能錯過?”

  原來是老實人的仇恨啊!

  諸葛亮少有與人爭功之時,如今卻因賈詡,令諸葛亮破例一回,往日朝堂之事,多為諸葛亮避讓龐統,今日之事,倒令龐統覺得,也是還其人情之時了。

  只是對手可是賈詡,龐統一時間也頗為躊躇,在龐統眼中,日後可使其沙場盡興者,唯曹營郭嘉,賈詡二人,至於程昱智謀稍遜,而司馬懿又經驗不足,郭嘉定然是日後攻伐河北之時,荊襄必然要面對的對手,到時候誰搶得頭籌還尚未可知,然而賈詡此番入了徐州,卻是將其擒拿的大好機會。

  許都屠城之仇,不得不報。

  這道理龐統也自然明了,想到此處,龐統靈機一動,對張飛道:“翼德,若此番你為先鋒大將,攻伐徐州,願以何人為大軍軍師?”

  龐統說罷,諸葛亮便明白這廝是何打算。

  龐統於西涼之時便已令張飛折服,二人合作日久,彼此間自然知曉對方心意,未及張飛答話,諸葛亮卻笑道:“如今先鋒未定,士元又何必去問翼德想法,若大軍先鋒乃是雲長,二人所選軍師怕是大不相同。”

  諸葛亮雖未點明,然而這般言辭卻讓朝堂諸人皆曉龐統謀算,張飛正欲言當使龐統為大軍軍師,卻聞諸葛亮提及兄長,訕笑一聲道:“此事當由主公決斷,別逼俺老張來做這選擇了吧!”

  張飛這番話倒是令堂上諸人目光皆聚在龐山民身上,龐山民哭笑不得的看了張飛一眼,對其笑道:“翼德勇氣何在,若之前你言士元當為大軍軍師,倒也無需龐某來趟這渾水,如今龐某倒懷念公瑾在時,若使公瑾為帥,倒也無須看我荊襄臥龍,鳳雛二者爭功……”

  龐山民這般言辭令龐統諸葛亮二人面上神情盡皆訕訕,龐山民思索片刻道:“便由孔明出征,士元於荊襄陪伴為兄,自龐某起兵,士元少有於荊襄休養之時。”

  龐統聞言急道:“若孔明捉了賈詡,曹營可入得龐某眼中之人,唯有郭嘉,日後征伐河北定然大軍齊出,這般功勞又不知落入何人手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