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麼,下一個巴納德星距離我們有6光年、伍爾夫359星7.7光年,勃蘭德2147星8.2光年、鯨魚座uv星8.4光年、天狼座8.7光年、羅斯154星9.5光年、羅斯248星10.4光年,波江座e星10.8光年,羅斯128星10.9光年……算了,範圍越大,周圍的星體越多。但是最近根據觀察,並且明確有證據的,是距離我們12光年遠的的鯨星座t星,在這裡我們觀察到了一顆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且基本上確定上面會有生命存在;最近的觀察表明,這個星球上可能有雲氣存在,經過一年多來人工和探測器共兩千多此觀察,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當然,我們無法確定生命存在的形式、是否有高級生命。我們所說的高級生命是指擁有腦組織的生命形式。

  而我們要想近距離探索鯨星座t星,如果現在開始發射探測器,按照十分之一光所發射,那麼探測器到達需要120年。哦,這個是地球的紀年法;換成金星的話,那麼我們需要等待156年。而後,探索的信號還需要返回,就又是12地球年的時間。

  星空探索,作者為了偷懶,咳咳……為了單位統一,我們依然採用了地球的時間單位。畢竟,地球上百年來的星際觀察數據太多太多,要是改單位不方便。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發展,未來的星空時間必然shiite五花八門,我們現在就需要一個標準。

  另外通信上,我們還有一個弱點,在太空中的超弦通信裝置,最大只有15億公里的範圍有效,而這在動輒以光年計算的宇宙中,顯然沒有多大的作用。我們要想進入太空,必須要有更加先進的通信技術才行。或者說,架設太空中的超弦通信裝置的基站。不過,我計算了一下,成本足以讓我們崩潰。一光年內需要架設大約8千萬個基站才能勉強排成一條線傳遞信息。按照近地基站造價1000萬計算,每遠一點成本價格上升1%估計。那麼最後的數字,抱歉我沒有計算,因為它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反正就是,將地球和金星綁在一起都不夠承擔這個費用。嗯,大約應該是500億億元。

  當然,今天我不是說通信技術,而是說,我們現在就應該探索了。太空的尺度太大,我們必須提前百年為未來的百年、千年做計劃!

  太空,不是星球內部。飛機啟動。幾個小時就到了。太空中,任何臨時計劃都來不及!要知道,哪怕是我們前往一趟半人馬星座,按照十分之一光年的速度計算。單程就需要42年啊!臨時做計劃。信息的傳遞時間就要4.22地球年時間。我們再收到反饋,就要8.5年左右!這個時候,什麼計劃都沒有用了!

  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就應該為未來布局了。因此,我設計了一種探測器發射裝置。利用的技術都是我們現有的技術,甚至有些我是借鑑了別人的勞動成果。但是我只能說,這是目前成本價最低、最具可行性的星際探測方式了。

  首先根據質能公式m=m÷(1-v^2÷c^2)^2可以得知,當物體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速度越大,質量也越大。其原因暫時依然不明,應該是高級的宇宙法則在作用。

  根據我的大致計算,一顆星際探索探測器,要具備強大的能力——而現代使用的依舊是電力。因此我推薦使用微小型的技術成熟的核裂變技術,據我所知現在我們應該掌握了那些掌上核裂變技術了吧。”

  “這個我知道。”這個時候一直負責能量研究的黎玉章站了出來。作為高手公司的核心人員,已經七十多歲了,但看上去依然朝氣蓬勃,“你所說的掌上核電站我們也是最近不就才完善的。是核裂變技術。至於核聚變,抱歉,現在他們有一百米直徑,需要大量的海水冷卻。

  另外,掌上核電站最合理的是一個直徑30厘米,可以連續工作50年,每小時輸出10度電力;而且非常穩定、安全,是一個成熟的產品。已經即將量產,將作為未來太空通信、各種小型探測器、衛星的能量源。

  現在,在滿足太空需求的情況下,最小可以做到直徑十厘米,每小時輸出一度電,10年工作時間;最大一米,可以調節,每小時最大可達到500度電,工作60年;最低可調整到10度點,工作200年。兩百年後續硬體老化,無法延續。

  額,還有重量。30厘米的重量大約有90公斤,核燃料比較重。一米的重量有17噸。再給我們一年時間,30厘米大小的也將能夠自動調整電力輸出壽命將有可能繼續延長。時間單位的計量上,為了統一,採用的是地球紀年。科研上資料太多,我們只能繼續延續地球的時間。

  不過我擔心在太空的探索當中,十年百年的,根本就不夠用啊。”

  “謝謝。”陳鋒微微躬身,“那這樣的話,我們將採用30厘米的核聚變。每小時輸出10度電力,應該可以基本滿足太空探測器的需要了。

  那這樣,一個具有不錯功能的星際探測器,設計重量大約在200公斤左右。我們按照200公斤計算。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利用超級組合電磁導軌,將探測器發射出去。這個導軌不是我們平常所見到的長度,幾千米。而是,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

  利用導軌,我們儘可能的加快探測器的速度,然後發射出太陽系。而在探測器前進的時候,我們利用太陽帆給探測器加速。

  太空沒有阻力,這讓我們可以將太陽帆在合理的範圍內設計的足夠大,利用納米薄膜技術,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面積上萬平方米的太陽帆,而重量可以控制在30千克以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