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下來的路上,時常有聚集成群的百姓、文士沿途觀望,無不歡心聲援徐戍,對此,各地官府雖然想要阻止百姓連成一片造成對政權的影響,但是畏懼徐戍的兵威,全都不敢加以阻攔,至於朝廷發下來的命令,也大多無法執行,一時間,天下人只知朝廷不讓徐戍討伐西羌,而不知徐戍與朝廷的惡劣政治關係。

  行軍進入鹿頭山,直逼綿竹關,這正是史上蜀漢滅亡的終結點,當年諸葛瞻父子,本應依據山險而固守,武略不足的諸葛瞻卻不等姜維大軍前來前後夾擊鄧艾,便擅自下關搦戰,氣盛易怒,死拼硬打,終究丟了這蜀漢的最後屏障,終至覆國,留下千古遺憾。

  遙望四下群山,果然奇險雄壯,到了跟前在發現,此處有董厥的三千人馬駐守,似是專門為阻止徐戍進入成都平原而來。

  徐戍派關統上前叫關放行,董厥只是仗兵固守不予理睬,三番四次終於無果,徐戍手執漢臂弓,連帶書信射進關上,jǐng告董厥,如果不放行,則將以‘勾結西羌叛逆’之命攻打綿竹關,董厥受制於朝廷的死命令,不敢開門,反倒傳信去請張翼、馬岱前來援助。

  得到消息,二人這就糾集一萬人馬,兵分兩路從徐戍的後方追襲而來,徐戍兩面受敵,倒不是擔心打不過二人,只是一旦事情鬧大,成都就有理由頃兵來攻,到哪時也不一定就會輸,只是會耽誤了平定西羌的時機,思量再三,徐戍下令攻打綿竹關,雖然這綿竹關難打,但哪怕耗費個一兩千人,只要能在張翼趕來前速速通過就行。

  號令剛剛吹響,戰略軍當仁不讓的成了攻關先鋒,可就在發起進攻的時候,關上數聲鑼響,關門大開,自內奔出一路人馬,為首之人,年方十五歲模樣,稚嫩的面龐帶著堅韌不拔的表情,見了徐戍,他便下馬參拜。

  “衛將軍,我乃綿竹關守關校尉,董厥將軍阻卻將軍去路,我等開不下去,特地囚禁了他,給將軍開門放行!”。

  聽了他鏗鏘有力的話語,徐戍頗感意外,心中也頗為歡喜,關統等將領紛紛湊上前來看一看這個大膽的小校尉。

  “你叫什麼?哪裡出身?”,徐戍微笑發問。

  “回衛將軍,我名叫羅憲,字令則”。

  徐戍一怔,急忙問道:“你是廣漢太守羅蒙之子?!”。

  羅憲反倒吃驚起來,心想堂堂一個荊州都督,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出身門第呢?驚詫之餘,更是對徐戍佩服的五體投地,然而徐戍也在內心發笑,原來眼前這個愣頭青,就是歷史上鎮守巴東郡的羅憲。

  “好,羅憲,我要你跟著我去征討西羌,你可願意?”。

  羅憲大喜過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頓時跪地拜服,激動萬分。

  第271章 六萬羌兵魂葬汶江

  初二,川中大地迎來了第一場雪,銀裝素裹,飛霜如霧...

  由於徐戍早就料到會在川中周旋很久,而自身又不可能得到朝廷的軍備補充,於是,從荊州帶來的冬裝就派上了用場,大雪一來,將士們反倒覺得無比溫暖,徐戍未雨綢繆的遠瞻性讓人佩服不已。

  等張翼、馬岱糾集各處兵馬殺奔綿竹關的時候,早已人去關空,現在如果穿過綿竹關追殺徐戍,無異於自尋死路,二人不敢怠慢,一邊上奏朝廷,一邊進駐綿竹關,徐戍雖然進得去,恐怕就出不來了!

  開赴汶川的道路十分艱難,加上風雪交加,有的走路不慎的士兵甚至跌下懸崖,葬身蜀道之中,徐戍一道命令下來,但凡遇難的士卒,一律冠上‘護國功勳’名號,各自家屬加撫恤金五十兩,國讎家恨,再加上徐戍深入軍心的做法,讓將士們充滿了趕緊,恨不能西羌人就在眼前,好讓自己生吞活剝了去。

  得知徐戍大軍逼近汶江,苦等多年的封須險些流下激動的淚水來,他沿途糾集人馬,派勒姐、當煎所部一萬人為一路,先零、燒當所部八千為一路,牢姐、彡姐所部六千為一路,卑浦、烏吾所部七千為一路等等,自率其餘部落主力攻擊五萬人,共計九路人馬,自河西四面八方向汶江移動,意圖趁徐戍大軍立足不穩,打他個出其不意掩其不備。

  各路探子火速飛報而來。剛剛抵達汶江東岸的徐戍不禁哈哈大笑。道:“正愁怎麼一個個收拾他們,這下子好了,聚在一起來送死,哈哈哈,省了老子東奔西走!”。

  在眾將期盼的目光中,徐戍下令關統、戈均、趙統、趙廣各率一萬兵馬,順著汶江南下,到不為人知的地帶西渡,包抄敵軍之後,由於量戎已經趕到。徐戍則帶領量戎與羅憲,率戰略軍一萬人打造聲勢,準備渡河與西羌決一死戰。

  既然擺開了陣勢,封須自然不會怯懦。簡直是求之不得,西羌人從不喜歡拐彎抹角,正面拼殺才是他們所崇尚的至上武力。

  初八,汶江兩岸囤積人馬無數,正直冬季,河床近乎乾涸,江面雖然有四五百米寬,但是人馬全都可以直接趟河而過,大寨林立,炊煙四起。旗幟最多的自當是漢軍人馬,因為關統等部隊不曾攜帶,全都留在了汶江東岸迷惑敵人。

  是夜,封須盤算周密,派出大將柯茶帶領兩路人馬共計一萬二千人北上襲取蠶陵,意圖趁封須牽制徐戍的時候,偷襲漢軍後方重地北川縣,徐戍自然不會派兵過去阻截,一旦暴露自己的人馬只有一萬,那就危險了。於是八路探子派出去監視,隨時通報敵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