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重要的是,到部隊後,可以執行保衛祖國的任務,趕上好機會,還可以參加戰鬥,打下飛機,立下戰功。

  參戰立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當初在贛州“支左”時,就有民航學校去接學員,因為他們“支左”任務比較緊張,沒有去成。雖然沒有提前去學飛行,但是大家還是非常慶幸。

  現在就要走向戰鬥崗位了,一個個心裡都樂開了花。

  航空兵部隊已經來人接收他們了,部隊要在他們最後的兩個飛行日的訓練中,親自通過教練機帶飛,考核他們的技術狀況,觀摩他們的飛行,算作畢業考試。

  來接他們的有兩個部隊,一個是空軍航空兵部隊,一個是海軍航空兵部隊。到底誰去那個部隊,都是一個未知數,要聽領導的安排。

  雖然說每個人的命運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大家的心裡還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有的人想去海軍,說是軍隊排名向來是:陸、海、空,海軍排第二;有人想去空軍,說是空軍比海軍大,又比較老,又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鬥。

  最不願意的就是留下來當教員。為了使航校的教學力量後繼有人,也有個新老搭配,每期學員都要留幾個任教。

  大家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帶著命運的安排。

  張志宏對去空軍還是去海軍,到沒有更多的考慮,只要不留下當教員,去那兒都行。

  航校為了平衡兩個飛行部隊,避免在人員挑選上出現矛盾,決定以建制為單位,分配到兩個航空兵部隊。除了個別留校的外,原則上一大隊的學員到空軍,二大隊的學員到海軍,在人數上有差距時,做一下個別調整。

  這樣,張志宏、陳大壯、林超、等人就自然而然的分配到了空軍部隊。

  得知這一消息,大家都非常高興,不為別的,就因為幾個戰友沒有分開,今後還可以在一起,只有程志有點不太高興。原來程志的教員向他透露,有可能留下當教員。

  他們將要去的部隊是航空兵S師,來接他們的是C團的王旭團長,祝耀祖政委,李幹事、劉參謀、蕭航醫等。其他人大家還都不認識,只有祝政委來接他們,大家感到有些意外。

  祝政委不是在預備學校六大隊當政委嗎?什麼時候到了航空兵部隊?

  見到祝政委,大家都很高興,兩年多不見了,政委還是老樣子。個子不是很高,顯得很精幹。不太大的臉上長著兩隻大大的耳朵,小嘴,薄薄的嘴唇,單眼皮,一雙明亮的眼睛在不停的轉動。見到大家,顯得很高興,滿臉帶著笑容。

  大家圍住他問長問短,對於他的調動,大家不便多問,最關心的還是留下來的那些戰友的命運。

  “政委,這幾年都好吧?”

  “政委,我們那些戰友都轉校了嗎?”

  大家七嘴八舌,問個不休。

  “大家不要急,我一個一個的告訴你們。”祝政委明白大家想知道什麼。

  原來張志宏他們第一批轉校後,不久,其他的航校又需要學員,符合條件的大部分都轉了校,剩下小部分政治條件和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分配到別的空軍部隊改做其他工作,預備學校也就撤編解散了。

  祝耀祖不想到其他部隊,覺得沒有發展前途,就通過上層的關係,調到了航空兵部隊。現在有回過頭來,到航校來接過去的弟子。

  對於張志宏他們來說,這是個巧遇,但對祝耀祖來說,這是必然,因為現在各個航校訓練的學員都是從預備學校出去的,都是他的弟子。

  程志看到祝政委來接飛行員,像發現了新大陸,覺得到部隊有了希望,可以讓祝政委給學校說一說,不要留他當教員,把他也帶走。

  程志家在北京,是一個幹部子弟,所以在預備學校時就是一個消息靈通人士。父親是長征時期的老紅軍,現在是軍內的一名高級幹部。母親也是紅軍,也是部隊的一個團級幹部。父母親對他的希望,就是能在部隊有所發展。

  因為航校對一個軍人的發展畢竟有局限性,最高升到校長,也只不過是個師級幹部,而且航校比較少,校長的位置也就比較少。不像航空兵部隊,編制大,崗位多,又是戰鬥部隊,升遷的機會多,頂上也可以到軍隊的最高將領。

  其實祝政委來之前,已經和程志的父母親通過電話,對他們的想法略知一二。祝耀祖是什麼樣的人,是最善於揣摩別人心思的人。特別對他上面的首長,不需要過多的交代,只需一個暗示就行了。

  當程志找到他時,就滿口應承:

  “小程,你放心吧,像你這樣的人才不到部隊誰到部隊,你不說,我也要想辦法把你帶走。聽說你飛的很不錯,我們部隊非常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他隱瞞了首長暗示他的實情,他要讓程志感到是他在關照他,這就是政工幹部的工作藝術。當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前途也掌握在程志父母親的手中。

  在祝政委和校方多次的交涉下,特別是搬出了上級“首長的意思”這一“尚方寶劍”後,校方答應放程志到部隊,只是有些惋惜,沒能留住這棵好苗子。

  部隊的考試只是走過場,那麼多的學員,只有王團長一個飛行幹部,根本帶不過來,只能按照航校的介紹,按照上、中、下的技術水平,抽查了幾個人,就算考試結束,其實還是連鍋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