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全團分析飛行事故的同時,團里派出兩名人員到賀新明的家鄉去通知賀新明犧牲的消息,並接他的父母來部隊,處理善後之事。

  飛行一大隊三中隊的會議事裡,全體教學員在副中隊長的帶領下,正在討論分析事故的原因。他們沒有方方面面的事實根據,只有從可能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大家提出一個原因,否定,又提出一個原因,又否定,總是不能使人信服。

  林教員根據自己最後落地時的感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這次事故的原因,可能與天氣有關。我和744返回機場加入航線後,當高度下降到300米以下時,明顯的感到氣流不穩。特別是在下滑時,飛行方向很不好保持,飛機有明顯的下沉。根據這種現象,聯繫《氣象學》這本書上介紹有關情況,由於低空風切變造成這次事故的可能性最大。”

  林教員是大隊的兼職理論教員,平時很注意飛行理論的學習,知道的東西也比較多。在教學中,他也很注意啟發學員學習理論,所以當張志宏和陳大壯分到他的教學組後,就讓他們多學習飛行理論。

  “你們看,”林教員拿出了一本《氣象學》,翻到風切變的章節,繼續發言:

  “書上是這麼寫的,風切變是一種大氣現象,是風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突然變化。由於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所以風切變包括水平風的垂直切變,水平風的水平切變以及垂直風的切變。風切變是導致飛行事故的大敵,特別是低空風切變。

  “以危害性最大的微下沖氣流為例,它是以垂直風切變為主要特徵的綜合風切變區。由於在水平方向垂直運動的氣流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也就是說垂直運動的風速會出現突然的加劇,就產生了特別強的下降氣流,被稱為微下沖氣流。

  “這個強烈的下降氣流存在一個有限的區域內,並且與地面撞擊後轉向與地面平行而變成為水平風,風向以撞擊點為圓心四面發散,所以在一個更大一些的區域內,又形成了水平風切變。如果飛機在起飛和降落階段進入這個區域,就有可能造成失事。”

  林教員念的書上的話,大家聽得似懂非懂,都想聽聽下文。

  “有些理論的東西,大家可能一時半會還弄不懂,簡單的講就是在空中流動的氣流,由於受到外界的干擾,會突然改變流動方法,水平流動的,突然變成垂直流動,撞擊地面後,又變成垂直流動,這就是風切變。”林教員用簡單易懂的話解釋了風切變,又聯繫這次事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們這次事故也是在著陸時,也出現了飛機突然的非正常下降,偏離原有的下滑軌跡,飛行姿態不可控,這就是典型的風切變。當然了,這只是我的看法,事故結論要由領導去作。這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我們所要的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如何去判斷和處理。”

  “745,你說遇到這樣的情況如何去處理?”

  林教員又問了問陳大壯,陳大壯搖了搖頭。

  “我就知道你不會知道,現在上飛機前不學理論,這是很大的損失,這次事故如果725事先學了這些理論,當發現飛機下降很不正常時,只要加大油門復飛,再做一次或者在空中等待一下,等風切變過去後再著陸,就可以完全避免。”

  “是啊,這都是理論知識差的結果,這是血的教訓。”其他教員也有同感。

  討論會使張志宏增長了不少見識,他立志要向林教員學習,多學飛行理論,用理論指導飛行實踐。

  第四十六章 生死考驗(六)

  更新時間2008-5-9 8:29:19 字數:2432

  經過全團上下對事故原因的分析,最後由團黨委研究,對事故做出了大多數同志認可的結論並上報了航校黨委:由於低空氣流突然變化,飛行員缺乏經驗,處理不當,使飛機失速墜地,造成一等事故。

  對這一結論,有個別飛行員不太贊同。

  “怎麼還是飛行員‘處理不當’,與氣象預報沒有關係嗎,如果事先知道要有風切變發生,飛行員不去飛行,不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了嗎?”

  “這一點你應當理解,領導的結論也不好作,如果事故原因在氣象台,氣象台的領導和預報員就要受處分,何況理由也不充分,畢竟他們的預報受科學條件的限制,不可能那麼准。反正人已經死了,放在飛行員身上,他也不會爭辯,對大家都好。當然,飛行員本身也有問題,如果他處理得當,事故也可以避免。”另一部分人想通了這個問題。

  “反正飛行員犧牲後可以定為烈士,這對本人和家屬也是一個安慰。”有的人也在安慰自己。

  不管怎麼說,飛行員應當吸取的教訓都明確了,那就是要加強理論學習,遇到特殊情況處理要果斷。

  賀新明的善後事情也處理完畢了。他的父母從家鄉到部隊後,部隊召開了追悼會,並被定為烈士。當大家看到賀新明還帶著稚氣的遺像和其父母悲痛欲絕的表情時,還是再次流下了熱淚。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個戰友倒下了,其他的人還要前進,飛行事業不能停止。

  大家化悲痛為力量,把對烈士的懷念化為飛行的動力,掀起了學理論、學技術的練兵熱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