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不打算下轎的劉昆只好走下來和勝保見禮。眾人也都下轎,打躬作揖忙個不停。

  勝保一見劉昆當先發問:“敢是曾右堂已經出城了?”

  劉昆道:“我等正是送右堂大人歸來。”

  勝保搖搖頭道:“罷!罷!緊趕慢趕,還是遲了一步。——曾大人此次出城帶了多少親兵?”

  劉昆笑一笑道:“只帶了三名戈什哈和李保、劉橫二護衛。”

  “那怎麼行!”勝保故作吃驚道,“如今不比平常,江西又恁般遙遠,就算不帶親兵,也該知會地方衙門沿途護送才是!——本官當奏明聖上,為曾大人爭一爭!”說畢上轎,掉轉轎頭回城。

  時間是咸豐二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一上官道,曾國藩對轎前坐著的轎夫說一句:“快些吧!”轎夫不敢怠慢,揚鞭催馬,馬蹄聲霎時急促起來。

  一行人緊走快趕,五天後便趕到河間府。

  過城門時,已近午時,曾國藩吩咐轎夫,過了鬧街再打尖歇腳。

  轎夫原是極心疼馬的,起先幾日,曾國藩不催促車子也走得飛快,進了河間府城關後,馬就有些累了,轎夫又狠不下心吆喝,速度自然就慢了許多。

  曾國藩雖心急似火,也不好再催,便吩咐一聲,找個大些的客棧,人要打打尖歇一歇腳,馬也要餵些草料。轎夫自然是滿心歡喜。

  走著走著,曾國藩忽然聽轎前有人問一聲:“轎里坐著的可是去江西主持鄉試的曾大人?”

  曾國藩拉開轎簾一看,見一名衙役雙腿叉著站在轎前發問。

  轎夫“吁”地一聲把馬帶住。

  李保從後面幾步趕了過來,回答:“是又怎麼的?”

  衙役沒有回答,轉身便飛也似地去了。

  曾國藩被弄得莫名其妙,李保罵罵咧咧地重又回到跟在後面的馬車上。

  一行人繼續前行。

  又走了三箭地,卻見斜刺里忽地擁出二十幾人,中間一頂藍呢大轎,往曾國藩轎前一攔,轎里走出一個人來。

  轎夫不明就裡,急忙跳下轎車,用雙手把馬帶住,馬才沒有受驚。

  那人下了轎子,衝著曾國藩的轎車深施一禮道:“下官參見曾大人!”

  三名戈什哈和李保、劉橫急忙飛跑了過來,李保搶前一步打開轎門。

  曾國藩走出轎子一看,不由失聲叫道:“來人可是吳廷棟吳太守?”

  來人正是河間府知府吳廷棟。

  吳廷棟道:“下官知道大人典試江西,必從河間通過,就著人日夜在官道守候守,惟恐大人的轎子悄悄通過。——大人請上下官的轎,咱們回衙再談。”

  曾國藩拱拱手道:“難得吳太守這般熱情!本部堂這裡謝過了。只因江西事急,本部堂不敢在途中耽擱。待本部堂典試歸來,再到府上打擾如何?”

  吳廷棟卻哪裡肯聽,口裡說著:“下官只好得罪了!”便把曾國藩硬推進自己的轎里,喝一聲“回衙”,便手扶著轎杆直奔知府衙門而去。

  李保、劉橫只好帶著馬車跟在後面。

  曾國藩在轎里大叫:“吳太守快不要如此,學差擾官如何得了!——傳揚出去,有礙太守的清名啊!”

  吳廷棟扶著轎杆哈哈大笑道:“下官自家掏腰包請大人吃頓飯,難道這也需要向皇上請旨嗎?”

  飯後,吳廷棟把曾國藩請進自己的書房。吳廷棟道:“下官得蒙大人向皇上舉薦才被重新起用,下官終生難忘,請大人坐好,受下官一拜。”

  說畢,吳廷棟雙膝跪倒,重新施行大禮。

  曾國藩一把扶住吳廷棟,道:“本部堂是為國家薦才,太守萬莫掛在心懷。只要太守好好替百姓辦事、替國家分憂,本部堂就算舉薦千次萬次,亦不為過。”

  兩人談至夜半,談興竟絲毫不減。

  要歇的時候,吳廷棟從書房裡拿過來一函圖書,遞給曾國藩道:“大人,您看看這幾卷書和現行印製的書有何區別?”

  曾國藩接書在手,見是《幾何原本》四字,就先沉思了一下,道:“本部堂先猜猜,這好像是明末徐光啟整理夷人利瑪竇的一部書,好像是關於算學的。不知是也不是?——本部堂在京師工部曾見過,翻了翻,不甚懂。”

  吳廷棟一拍手道:“大人真不愧‘博覽群書’四字。——但這套書,卻又不是徐光啟整理的。大人還是先看看,再發議論。”

  曾國藩將書翻開,卻驀地睜圓了雙眼,道:“這版雕得這般好!——卻是那家書館的功夫?——這倒真讓本部堂開眼了!”

  吳廷棟笑道:“大人不妨再猜猜,這套書就算印它三千套,得費多少時日?”

  曾國藩沉吟著說道:“這麼細緻的雕版,依本部堂想來,沒有四個月是斷難完成的。再印三千套,也須二到三個月。這樣算來,七個月當算是快的。怎麼樣?”

  吳廷棟道:“下官把這套書讓大人來看,是因為這套書的印刷,好不快得驚人!

  ——只用了一個月!”

  曾國藩一聽這話,反倒笑了:“吳太守啊,你這回可被人騙了!——這印書刻版原本就是讀書人的事,讀書人的事還想瞞過讀書人嗎?這家書館用的刻字匠就算個個三頭六臂,難道連覺都不睡嗎?——說破天本部堂也不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