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逼得皇太極決定御駕親征,先掃清身後的障礙,然後在之後再行入關奪取大明的江山,不過在選擇到底拿哪個先做目標上,皇太極猶豫不已,相比之下,朝鮮要更容易攻打一些,而且在情理上,皇太極也更樂意攻打朝鮮。

  因為朝鮮早在第一次攻打時就聲稱臣服,卻在四月皇太極登基稱帝,改元崇德後不肯上書承認,這使得皇太極大為光火,也是此次要出兵的理由之一。

  於是攻打復州還是攻打朝鮮,這成了一個問題。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

  方成到達復州後,復州、金州、旅順等地耽羅府兵力僅僅是步卒就已多達三萬三千人,堪稱數年以來的兵力之冠。

  皇太極實際上早在年初就不得不將多爾袞從新從盛京城裡調到蓋州,而蓋州城裡的多爾袞卻又不得不抽調一部分兩白旗給皇太極,因為皇太極已經決定先拿下不肯稱臣的朝鮮,以用來敲山震虎。

  朝鮮蕞爾小國,逼迫其臣服只在反手之間,根本不需耗費太多精力,到時候除了這後顧之憂,再行攻打復州盤踞的明軍既可。

  皇太極打得這個主意,把多爾袞從盛京城裡調來,雖說前次讓代善代替多爾袞守蓋州,不過那只是權宜之計,代善的兩紅旗一直在用在朝鮮和蒙古人身上,守在蓋州的也一直是兩白旗和一些女真漢軍以及從新近所降的蒙古部落哪裡抽調的壯丁,早在年初皇太極讓阿濟格和阿巴泰去攻明,皇太極就與多爾袞兄弟三人達成了默契,既放歸多爾袞回蓋州,多爾袞分潤些兩白旗的旗丁給阿濟格,至於多鐸則被留在盛京城裡,現如今已經隨著皇太極攻伐朝鮮。

  能夠獨領大軍的誘惑讓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人迷昏了眼睛,乖乖的聽了八哥皇太極的話。

  結果卻是三兄弟被徹底分了開來,雖然看上去多爾袞得以掌握數萬大軍,並且無人牽制,三兄弟又先後被封為親王,三人的勢力和聲望都一下子僅次於登基稱帝的皇太極,可多鐸卻被留在皇太極的身邊作為人質,往大了說,阿濟格也是個人質,還分散了兩白旗的實力,可以說皇太極硬生生的將原本頗具威脅自己的帝位的多爾袞兄弟連消帶打,已經無力動搖自己的地位。

  所以皇太極才會在出征朝鮮之初,就讓多爾袞再分潤些兩白旗旗丁給多鐸,這下子多爾袞是不給也得給,要不然若是惹得兄弟反目成仇,皇太極還真去了心腹大患。

  只是一開始阿濟格攻明時帶走了三十來個牛錄,雖說多爾袞只實際只給兩白旗了二十來個,剩下的十幾個是阿濟格自己當年在努爾哈赤未死時候賜下來的十五個親衛旗丁,這才湊出了三十幾個帶去關內,最後報給皇太極自然就是三十幾個牛錄一萬餘大軍,這也沒什麼錯,最多是皇太極上有計策,多爾袞三兄弟想法子應付而已。

  二十幾個牛錄卻一樣是七千大軍被抽走,皇太極又幫多鐸要兵,這人數不能給的少了,多爾袞可知道多鐸這個兄弟,雖說大事上不糊塗,但在這等少了幾個牛錄的小事上非得鬧騰上不可,好在多鐸本來就有努爾哈赤給的親兵十五個牛錄在多爾袞手上,並沒一起帶往盛京,再加上兩個牛錄湊足五千人給多鐸,勉強也夠了。

  只是這樣一來,蓋州城裡的兩白旗一下子被抽走了五十個牛錄之多,剩下只有四十多個,一萬兩千的兩白旗兵馬而已。

  蓋州城裡的臨時抽調的蒙古旗丁兩萬餘人再加上阿巴泰與阿濟格帶去攻明的那些,被抽調出一部分組成了十一個蒙古旗,三個屬於原來的女真八旗,剩下的八個才是蒙古八旗。

  多爾袞的兩白旗只能掌控三個蒙八旗,兩萬蒙八旗也減少到了一萬人不到,但好在戰力已經不是當初臨時抽調的牧民可比,雖說比不上女真人自己的八旗子弟,不過和女真漢軍還是有的一比。

  蓋州城裡的女真漢軍也被抽調走了兩部五千人,只給多爾袞留下石廷柱、馬光遠兩部五漢軍千人,再加上樊化龍的三千水師。

  於是多爾袞不得不發現,自己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年初的所能統轄的五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三萬人出頭而已,比起對面的耽羅府兵馬還略有少些。

  雖說三兄弟加起來的兵力已然是超過了本來的兩白旗,各自都有了不少兵馬,這實力卻硬生生的變少了,而不是當初一樣可以三兄弟抱團誰都動不了,所以多爾袞自認即使以三萬兵馬,無法攻打明軍的復州,拿來守城還是綽綽有餘的,一切都等到皇太極攻破了朝鮮回軍既可。

  千載難逢的機會!

  不趁著這個時候攻打蓋州,實在是浪費,方成果斷的決定出兵,而且,還不是僅僅出動三萬三千的兵馬,而是再從四營水師中抽調所有能戰的步卒六千餘人,湊足四萬大軍,占上兵力的優勢,只給囚牛水師留下了能夠開得動船的六千人。

  只等著皇太極的大軍攻入朝鮮後就出兵,只是方成主意打得好,樂極生悲的速度也非常快。

  十二月底,皮島失守,這個消息讓正調兵遣將準備攻打蓋州的方成面色鐵青,徹頭徹尾的被淋了一頭的冷水。

  這封戰報來得不早不遲,正好是已經決定開春就進攻蓋州的方成的桌前,簡直就是在打臉,皇太極此舉,堪稱奇恥大辱,至少方成火氣上涌,指著送來的戰報,道:“敲山震虎,也不瞅瞅你是否有那資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