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好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玄和寧休去了一趟縣城,京城來的楊三公子正在收購建材、招收人手的消息就傳了開來。

  寧休這個江湖人,自己沒什麼錢,卻從來不把錢看在眼裡。

  ——憑他的本事,缺錢的時候隨便找個冤大頭,自然有人好酒好菜地招待,末了再送上厚厚的程儀。

  前世的明微也是這麼幹的,當然這輩子不用了。

  總之,明微說不用擔心錢,他就真的不擔心。寫了幾張告示,往縣城一貼,明明白白地寫著,不但收價高,而且介紹商隊過來的中人還有錢拿。

  之所以加上後一條,是因為高塘除了一個馬場,沒有別的東西值得商隊踏足。他們必須先把消息傳出去,才有可能引來商人。

  得到消息的時候,知縣馮易正在後花園裡會客聽小曲。

  書吏過來稟報,馮易就笑道:「京城來的貴公子,果然財大氣粗啊!」

  他的客人,一位形容儒雅的中年文士笑問:「京城來的貴公子?卻不知這楊公子是什麼來歷?」

  馮易道:「他是博陵侯府的三公子,祖母便是那位明成公主,正經的皇家血脈之後。據說在京城極其風光,寵冠後宮的裴貴妃是他姨母,在聖上面前,比皇子還要有臉面。」

  中年文士奇道:「既然是這麼個人物,為何會來高塘這樣的西北小縣?豈不委屈?」

  「聽說他搞砸了十年來首次秋獵,又和三皇子安王殿下鬧了一場,聖上才將他貶出京的。」馮易不以為意,「他有那位貴妃姨母,多半在這裡留不久。」

  「那他還想建宅子?」

  馮易笑道:「貴公子嘛,哪裡吃得了苦?能熬到現在不容易了。去年冬天雪下得大,馬場的屋子都給壓垮了,聽說他帶著人重新建了屋子,將馬場理了一遍,說出去也是相當不錯的政績了。」

  嘴上這麼說,馮易的語氣卻很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這樣的勛貴公子,過來就是混日子的。建屋子、理馬場,本該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放他身上,八成要吹破牛皮。

  無所謂,反正這些勛貴,跟他不是一路的。他只要好好打理縣務,時候到了升遷走人就行。

  中年文士點點頭:「倒也是。」

  於是兩人繼續飲酒。

  ……

  喝完了酒,知縣自去歇息,中年文士出了縣衙,在城裡閒逛。

  高塘是小縣,萬餘人口,縣城就那麼點大。一條長街,從城南到城北,基本就概括了最熱鬧的地方。

  中年文士晃悠悠地來到告示牌前,果然看到上面貼著來自馬場的公告,上面還蓋了牧監的大印。

  告示前圍著百姓,就有新來的問:「這寫的啥?不會又要交稅吧?」

  「不是,這回是好事。」一個略識得幾個字的男人說。

  「告示還有好事?這位爺,您給說說,上頭寫啥呢?」

  聽得旁人求告,男人頗感得意,搖頭晃腦地念道:「高塘牧監高價收購:石料、木料、粘土、青磚……」

  起先都是些建材,後頭還有布料、器具等物,甚至還有食材。告示上明白地寫著,最低比市價多三成價錢。若有稀罕物價,可再行議價。不怕貨物太多,有多少收多少。

  新來的震驚了:「那不是啥都收?我自家種的菜,養的雞收嗎?」

  男人還沒答話,就見城門那邊一個少年飛奔而來,大笑著喊:「爹,快把咱們的獵物都扛過來,他們收,全都收!真的比市價多三成!」

  一句話引得眾人心思浮動,紛紛圍上去:「連獵物都收?真的高三成嗎?」

  「真的真的,那位官爺說他家公子喜歡吃,有多少收多少!」

  西北不如中原繁華,掙錢的地方少,聽得這話,眾人一窩蜂地往城門口涌過去。

  那些帶著自家種的菜、養的禽來縣城賣的人,紛紛提著自己的貨,擠到阿玄面前。

  這些人七嘴八舌地問,阿玄拖了個僕役過來回答。

  「收,只要東西好,都收!不過我們沒這麼多人手,你們得送到馬場去,另外給路費!」

  百姓們歡天喜地。縣城去馬場不近,可他們怕的是走路嗎?當然不是。何況走路還有錢掙!

  於是,來縣城賣貨的絕大多數山民,挑擔提筐,往馬場去了。

  轉眼,往日來往不絕的長街,只剩下寥寥攤販。

  中年文士皺了皺眉,目光定在旁邊那位負琴的男子身上。

  他嗅到了非同一般的氣息,這是一個玄士。

  那位公子身份貴重,身邊有玄士陪同,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這也足夠說明,他們身家豐厚。

  一隻肥羊啊!

  中年文士在旁邊站了一會兒,就見阿玄隨口許出了幾百兩的貨款。還有個商行的夥計過來打聽消息,如果介紹商隊過來,能得到多少介紹費。

  阿玄一邊扇著風,一邊漫不經心地說:「看你介紹多少貨過來,最少一千兩以上的貨,一千抽一,最高一百兩。」

  那夥計歡天喜地。

  他一個月的工錢,才幾錢而已,只要成功介紹幾單,豈不是比自己的工錢還高?

  中年文士看了一下午,寧休察覺到他的目光,向這邊看過來時,他十分鎮定地回以一笑,遙遙施禮,仿佛一個看熱鬧的閒人。

  傍晚,他回到縣衙。

  等知縣馮易理完事,又與他閒談。

  「聽說先生去街上看熱鬧了?」

  中年文士含笑:「閒著無事,就去瞧了瞧。這位楊公子果真財大氣粗,竟許下種種條件……」他狀似好奇地問,「這般花錢如流水,他也承擔得起?」

  馮易道:「這對勛貴人家來說算什麼?這位楊公子,是博陵侯府二房的獨苗,長公主和博陵侯不知道留了多少產業給他,在京里都能揮金如土,何況我們這西北小縣?便是買下整個縣城,都花不了多少錢。」

  中年文士讚嘆:「倒是小可孤陋寡聞了,從來不曾見過京城來的貴人。」

  馮易笑道:「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他們雖然富貴,但不見得能安穩一輩子。這位楊公子,身世有幾樁秘聞,誰知道將來能不能善終。」

  中年文士大感好奇,便又追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