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太后道:“好些了……”
秦王道:“可身子怎麼越來越不好了呢?”
太后道:“會好的——講點別的吧,那個李斯當了丞相,還盡心吧?”
秦王道:“提起他,孩兒倒是想起來,李斯提議,把相國召回來……”
原來太后是側臥著的,一聽這話,她坐了起來:“召回來?李斯他是怎麼講的?”
秦王道:“他說相國有大功於秦,嫪毐的案子也過去兩年了……”
太后下了榻,秦王道:“孩兒聽他的建言,一定把相國召回來……”
太后問:“能夠嗎?”
秦王道:“往日不能夠,如今,可以辦到了……”
太后道:“太王太后知道了這事一定很高興……”
秦王道:“這事孩兒回去就辦——派趙高過去請……”
太后問:“趙高?已經起用了?”
秦王道:“這就起用——依然給他一個中書令……”
四、祭台
呂不韋莊園後便是北邙山。這是一座不大的山。從前一天起,
這裡出現了一座削了頂的金字塔,塔的底部,每邊足有五十米,塔高有三十米,塔面看上去很陡。被削了頂的塔身上面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平台。塔是用巨大的樹幹堆積而成的。塔的一面搭了橋板,供人上下之用。塔頂平台的中央,豎著一根巨大的樹樁,在這中央樹樁的外圍,有九根較小的樹樁,形成了一個扇形。
這一天,紅日從東方射來第一縷陽光,呂不韋身著素裝,從橋板之上登上塔的平台,坐在了中央的木樁之上。
兩人一組,各抬著一個巨大的牛頭,從橋板上上了平台,然後把牛頭擺在外圍的九個樹樁上,一樁一個。
擺好後,抬牛頭的人下塔。
呂不韋一個人端坐在中央那個樹樁之上。
橋板被迅速拆除。離塔五十米,呂不韋的幾千名食客驚恐萬狀地在四周圍攏著。
橋板拆除後,塔下每隔三步一人,用手裡的火把將塔座點燃。
點火的人們離開塔座,撤向四方。
這時,出現了十輛戰車,排成一行,圍著塔奔馳。它們越來越向外,那些食客逐漸被向外驅逐著……
趙高奉秦王之命來接呂不韋,已經到達河南境內。
趙高催促車夫:“快,天黑之前趕到相國莊上……”
車隊奔馳。
一車夫:“中書令大人,看前面……”
遠方的天空被染成了紅色。
趙高心中感到疑惑,越發催促車夫:“快!快!”
車隊奔馳。
村中的村民奔出村來,混亂之中,大家喊叫著:“相國自焚了!”紛紛向火光那邊奔跑……
趙高大驚失色。
五、噩耗
秦王在太后宮中,對太后道:“算起來,相國該到了……”
太后掩飾不住地興高采烈:“對,掐著指頭就能夠算出來……”
外面奏報:“中書令趙高回來了!”
太后激動得站了起來,奔向宮門。
趙高進宮:“回稟大王、太后……”
太后問:“相國他……”
趙高一陣支吾:“相國他……”
太后與秦王齊問:“怎麼啦?”
趙高依然支吾:“相國……”
太后與秦王再問:“到底怎麼啦?”
趙高道:“相國他……自焚身亡了……”
秦王大驚,太后昏了過去……
過了片刻,太后甦醒了。
趙高向太后和秦王奏報了赴河南的詳情,太后的淚水一直流著,秦王也濕了雙眼。宮中陷入死一般的寂靜。此境過後,秦王命趙高:“你速速返回,主持安葬相國——在焚身之處建起墓地……”
趙高默默離去,太后輕輕道:“回來……”
趙高返回,默默地聽候太后訓令。
太后道:“在灰燼之中細細查找,看有沒有一鳳形玉佩,找到後,送回宮來……”
趙高道:“接太后懿旨……”
六、失佩
數日後,趙高回來了。他向太后、秦王回奏:“稟奏大王、太后:臣返回河南,已經按照大王的旨意安葬了相國。只是,玉佩並沒有找到。相國的眾家人按照相國生前叮囑,火熄之後,立即將現場封了。他們講,檢查現場,發現了相國生前總不離身的那把劍——臣把它帶了來,可並沒有發現玉佩……”
秦王道:“或許火大,那玉佩焚碎了……”
太后的身子開始顫抖了。
趙高把劍呈上,太后強忍,把劍接在手中看了,然後遞給秦王,道:“孩子,這劍你收著——也不枉相國對你的精心教誨……”
秦王收了,道:“孩兒配好劍鞘,佩在身上,將終生不離……”
秦王道:“可身子怎麼越來越不好了呢?”
太后道:“會好的——講點別的吧,那個李斯當了丞相,還盡心吧?”
秦王道:“提起他,孩兒倒是想起來,李斯提議,把相國召回來……”
原來太后是側臥著的,一聽這話,她坐了起來:“召回來?李斯他是怎麼講的?”
秦王道:“他說相國有大功於秦,嫪毐的案子也過去兩年了……”
太后下了榻,秦王道:“孩兒聽他的建言,一定把相國召回來……”
太后問:“能夠嗎?”
秦王道:“往日不能夠,如今,可以辦到了……”
太后道:“太王太后知道了這事一定很高興……”
秦王道:“這事孩兒回去就辦——派趙高過去請……”
太后問:“趙高?已經起用了?”
秦王道:“這就起用——依然給他一個中書令……”
四、祭台
呂不韋莊園後便是北邙山。這是一座不大的山。從前一天起,
這裡出現了一座削了頂的金字塔,塔的底部,每邊足有五十米,塔高有三十米,塔面看上去很陡。被削了頂的塔身上面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平台。塔是用巨大的樹幹堆積而成的。塔的一面搭了橋板,供人上下之用。塔頂平台的中央,豎著一根巨大的樹樁,在這中央樹樁的外圍,有九根較小的樹樁,形成了一個扇形。
這一天,紅日從東方射來第一縷陽光,呂不韋身著素裝,從橋板之上登上塔的平台,坐在了中央的木樁之上。
兩人一組,各抬著一個巨大的牛頭,從橋板上上了平台,然後把牛頭擺在外圍的九個樹樁上,一樁一個。
擺好後,抬牛頭的人下塔。
呂不韋一個人端坐在中央那個樹樁之上。
橋板被迅速拆除。離塔五十米,呂不韋的幾千名食客驚恐萬狀地在四周圍攏著。
橋板拆除後,塔下每隔三步一人,用手裡的火把將塔座點燃。
點火的人們離開塔座,撤向四方。
這時,出現了十輛戰車,排成一行,圍著塔奔馳。它們越來越向外,那些食客逐漸被向外驅逐著……
趙高奉秦王之命來接呂不韋,已經到達河南境內。
趙高催促車夫:“快,天黑之前趕到相國莊上……”
車隊奔馳。
一車夫:“中書令大人,看前面……”
遠方的天空被染成了紅色。
趙高心中感到疑惑,越發催促車夫:“快!快!”
車隊奔馳。
村中的村民奔出村來,混亂之中,大家喊叫著:“相國自焚了!”紛紛向火光那邊奔跑……
趙高大驚失色。
五、噩耗
秦王在太后宮中,對太后道:“算起來,相國該到了……”
太后掩飾不住地興高采烈:“對,掐著指頭就能夠算出來……”
外面奏報:“中書令趙高回來了!”
太后激動得站了起來,奔向宮門。
趙高進宮:“回稟大王、太后……”
太后問:“相國他……”
趙高一陣支吾:“相國他……”
太后與秦王齊問:“怎麼啦?”
趙高依然支吾:“相國……”
太后與秦王再問:“到底怎麼啦?”
趙高道:“相國他……自焚身亡了……”
秦王大驚,太后昏了過去……
過了片刻,太后甦醒了。
趙高向太后和秦王奏報了赴河南的詳情,太后的淚水一直流著,秦王也濕了雙眼。宮中陷入死一般的寂靜。此境過後,秦王命趙高:“你速速返回,主持安葬相國——在焚身之處建起墓地……”
趙高默默離去,太后輕輕道:“回來……”
趙高返回,默默地聽候太后訓令。
太后道:“在灰燼之中細細查找,看有沒有一鳳形玉佩,找到後,送回宮來……”
趙高道:“接太后懿旨……”
六、失佩
數日後,趙高回來了。他向太后、秦王回奏:“稟奏大王、太后:臣返回河南,已經按照大王的旨意安葬了相國。只是,玉佩並沒有找到。相國的眾家人按照相國生前叮囑,火熄之後,立即將現場封了。他們講,檢查現場,發現了相國生前總不離身的那把劍——臣把它帶了來,可並沒有發現玉佩……”
秦王道:“或許火大,那玉佩焚碎了……”
太后的身子開始顫抖了。
趙高把劍呈上,太后強忍,把劍接在手中看了,然後遞給秦王,道:“孩子,這劍你收著——也不枉相國對你的精心教誨……”
秦王收了,道:“孩兒配好劍鞘,佩在身上,將終生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