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用今天的眼光看,在1950年的朝鮮半島是誰能體現三個代表?是杜魯門、麥克阿瑟、李承晚三人,是他們在朝鮮半島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了先進文化,代表了朝鮮民族的根本利益,否則無法解釋同一個民族,同一塊土地卻是天壤之別.

  在平壤你可以更深切地體驗到,勞動黨是典型的君臣父子黨,個人凌駕在黨之上,人民軍是效忠於個人的,所以更像皇家的御林軍.令人談虎色變的無處不在的東廠錦衣衛,萬馬齊喑的社會生活,饑寒交迫的老百姓,以家族為核心的特權集團,窮兵黔武的國策……概括起來一句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三千里江山耐不住太多的悲哀,六十年歲月經不住太長的等待.苦難深重的朝鮮人民日思夜盼,苦悶的心中無聲呼喚,明君啊,走中國的路吧,改革開放吧,我們只求吃飽飯.一位老華僑告訴我,現在比日本人那時差多了,那時能吃飽穿暖,現在的保安員比日本憲兵隊還厲害.旁觀者明白,穩定是高於一切的.

  其實,在日本人統治時期朝鮮半島北部就缺糧,可那時半島是統一的,又存在一個大東亞共榮圈的前身小東北亞共榮圈,即日本、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地區,基本上形成一個共同市場,在日本人的指揮棒下實行統制經濟來回調度,那時東北人不能吃大米,偷吃了就是經濟犯,把大米調給日本和朝鮮,所以那時北韓並不缺糧.後來小東北亞共榮圈垮掉,取而代之的是以蘇聯為核心的經互會共同市場,也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起碼是化肥不缺,可長期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地板結,產量反而下來了.北韓面積並不小,有13萬多平方公里,但四分之三是山區和丘陵,不適於發展糧食作物,而人口比60年前又增加不少,壓力比那時又大了,1950年韓戰以前三八線兩邊是可以三通的,停戰以後三八線和柏林圍牆一樣完全封死.鴨綠江西側再一改革開放,兄弟黨的援助少了,那時金主席尚能沉著應對,好在老大哥還在,就只顧反修防修這一頭了,還是悟得不夠,初中生文化又低了點,忽略了另一頭,誰承想老大哥一夜之間就垮了.本來一直靠一個跨國經濟體系維持的北韓經濟一下子退到了連李氏王朝都不如的境地,人家李氏王朝尚有一統江山,現在是半壁河山獨木支撐史達林同志衣缽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大廈,那怎麼可能呢?

  1991年12月25日是個聖誕節,這一天是震撼世界的一天,是翻天覆地的一天,是人類歷史新紀元的一天,晚上7點30分,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黯然降下,宣告全球的冷戰時代結束了.這一天應該成為全世界共產黨員的忌日.此前,同樣是25日,1989年12月25日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在全國人民的憤怒聲討中被槍殺.

  此舉震驚了東方的布爾什維克,許多高級幹部都慌了,私下裡議論紛紛,蘇聯(1924年建立)那麼強大,不到70年一下子就垮了,我們能挺住70年嗎?1985年夏天李鵬去東歐轉了一圈,返回莫斯科後在大使館接見中國留學生時說,保加利亞發展很快,離共產主義不遠了,誰知道四年後就垮了,再過兩年蘇聯也垮了.

  在一片慌亂中,小平同志講話了,要求大家不要驚慌失措,要沉著應對.並在蘇聯垮台那天算起一個多月之內立即南巡去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開始了.

  金主席是一個精明幹練之人,蘇聯一垮,他也在思考今後的路,像小平那樣南巡不行,三八線擋著他過不去.向北一看相中了羅津─先鋒地區,一錘定音搞了開發區.可是黃鼠狼專咬病鴨子,正當朝鮮調整政策的關鍵時刻,金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被人破壞了,這就是中韓建交.金主席能不氣得七竅生煙嗎?

  其實根本原因在於蘇聯一垮,勢必造成樹倒猢猻散的大局面.本來1989年夏天西方大國集體制裁中國,那時不急是因為手裡還有一張大牌──蘇聯,逼急了可以再次"一邊倒".後來1990年8月2日海灣危機爆發,中國得到喘息機會,蘇聯一崩潰大牌就沒了,怎麼辦?大牌沒了找小牌,小牌就是韓國.小平同志也是被大局勢逼的,他從南巡迴到北京僅過了一個多月就派楊尚昆去朝鮮談與韓國建交問題,金日成明確表示不同意,雖然話說得很委婉.自此中朝關係開始走向惡化,朝鮮與台灣逐漸接近,在平壤的書店裡看不見馬恩列斯和毛的著作,全都是金氏父子的著作.隨著蘇聯的解體,馬列主義意識形態一起崩潰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金日成的去世成為經濟全面崩潰的導火索,當年就立竿見影,再一次證明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計劃經濟本來就是高耗低效的體制,自始至終是在病態下運轉,朝鮮也不例外.本來朝鮮具有許多發展經濟的自然條件,其優勢明顯,它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例如煤礦資源,不僅儲量大而且煤層淺,當年美國B29轟炸機充當了業餘地質勘探隊員,炸彈下去有時炸出的是煤.

  其它如銅、鐵也很多,還有鈾礦、鋰礦等.兩面臨海本可以大搞捕撈業、海水養殖業,可卻搞了圍海造田.大片的山區本應因地制宜搞綜合利用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卻沒搞起來.中央財政是典型的吃飯財政,應付浩大的軍費開支後所剩無幾,無幾的錢再瞎折騰搞中國式的首長工程,例如1988年在平壤市中心蓋一座亞洲最高大廈共105層,至今16年過去水泥框架仍然立在那裡,成為經濟崩潰的象徵.地方上本來沒有什麼財政,無論道一級還是郡一級,所以在道府和郡府,市政方面比起平壤差多了,更顯得陳舊破敗.

  任何事都是物極必反,經濟一崩潰地方上的權力反倒擴大了,一方面中央不能供應和滿足地方與各個系統的實際需要,就使行政系統很大程度上失效,其凝聚力大大降低,必然產生八仙過海的局面;另一方面,地方與各個系統(包括企業和事業單位)的人員也因得不到基本的生存供應,更要去八仙過海了,人心早已散了.黑市必然產生,並慢慢成為合法存在,黑市的範圍很寬,許多是看不見的戰線,你只要有錢,當然最受歡迎的是美元,無論是黨政幹部、軍官、便衣,看到美元眼睛就發亮,因為他們首先是人,每天早上一起來,首先面對的是全家人的吃、穿、住、行,而不是面對黨旗、國徽和與之相關的東西.黑市是全民的呼喚,汽車、房子都能買到.沒有公開的房屋交易市場,是私下裡公有住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汽車是買了以後找個單位掛靠,花點兒錢上牌照.其它的花樣多得很,不再細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