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壤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大同江及其支流從市中心穿過,留下幾個湖泊,由於大同江從長白山區走來到這已經離入黃海只有80多里,海風可以吹過來,一年四季空氣都非常清新,因此被聯合國相關組織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沒有污染,除了電廠沒有再冒煙的煙筒.江面與湖面上經常能看見小群的野鴨和海鳥,這種景象你在小城市和農村根本看不到.形成一種強烈鮮明的反差印象,在農村里很難看到雞、豬、牛、馬、羊、狗、鴨、鵝等家畜、家禽,小鳥都很難見到,只能有一種解釋,家養的沒有飼料,野生的都被捉住吃光,就連田鼠、野兔也見不到.可平壤大不一樣,90年代以前的高樓大廈一大片一大片,大街上很乾淨,登高遠望,西部和北部不遠處的丘陵半環抱著處於大同江一角的平壤市,一年四季風韻各有不同.

  平壤的建築雖然已經顯得陳舊了,但大都市的氣勢依舊,顯透出夕日的輝煌.平壤的人口估計有100多萬,但因為馬路寬、建築間距寬,並不顯人多,連周末人也不多.

  平壤是在韓戰停戰以後的一片廢墟上建設起來的,當年由蘇聯專家做的城市規劃,並留下了金日成時代的強烈印記.許多高大雄偉並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星羅棋布在市區各地成為他最好的紀念碑.就連大型體育場館集中在一起的就有十幾個,平常使用率非常低,顯得冷清清、空蕩蕩,造成很大浪廢.

  幾乎所有來到平壤的外國人須做的第一件事,是向聳立在市中心一小片高地上巨大的金日成塑像獻花默哀,這是例行公事具有相當的強制性,否則你不要來這裡.就這一件事,我想你就能夠馬上明白,這個國家屬於誰,國家的性質是哪一類.

  平壤有幾個現象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許多年青漂亮的女交警在馬路上值勤,留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商店、飯館、旅店等服務性行業集中了漂亮女性,反映出政府很注重形象工程,愛做表面文章.再一個現象是除了公務性接觸(如在商店裡與售貨員)以外,很難看到人們的笑容,那怕是苦惱人的笑.儘管企業大都停產了,但大街上的人仍是來去匆匆,很少有悠閒自得的人,馬路上汽車很少,自行車也不多,大多數人是走路.初來咋到的人會有一種感覺,這裡的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似乎很簡單,街上沒有報亭、讀報欄、明顯的公廁、存車處、冷飲店、垃圾箱……,所到之處沒有任何都市應有的喧譁,完全是一個沉默中的社會.因缺油、缺電公交車很少,地鐵也是按點開行,上下班尖峰時間公交車站上聚集著大量等車的人,特別是在冬季的夜晚,寒風中黑壓壓的人群莊嚴肅穆,單薄陳舊的冬裝,好像都不怕冷,沒有幾個胖人,連便衣也很瘦.普遍營養不良.

  一個司局長級的幹部,每月大概三、四千朝幣,國家規定匯率是1元人民幣兌換與17元朝幣,可在黑市上為1比100到130元,這就是說,一個司長每月收入折合人民幣為30至40元.按計劃內的供應,物價低得驚人,可是供應量不夠或者根本就沒貨,例如糧食,機關幹部每月28市斤,在沒有其它油水的情況下一般不夠,缺口部分自己去農貿市場補齊,那可是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是近一兩年內才合法化的,由於90%的東西來自中國,物價自然比中國要貴一、兩成.因此一個清水衙門的司長其生活狀況就可想知了.

  但是在普遍貧困的狀態下仍存在兩個相對富裕的階層.一個是有外匯的階層,在海外有400餘萬僑胞和外籍朝鮮人,在中國大約200餘萬,日本七、八十萬,美國和加拿大各有二、三十萬人,其他散落在世界各地,他們每年匯到國內的錢加上韓國給這邊親屬的支援是很可觀的外匯,當然這也間接支持了政權.中國華僑的處境普遍要好得多,在前幾年最困難的時候,平壤發生多起人民軍軍官在夜間持槍入室搶劫華僑的惡性事件,在外地就更多了,為此中國大使館提出過多次交涉.順便提一句,中國使館的後勤供應由丹東市外事辦公室負責,每周有卡車從丹東往平壤使館送東西,外交部的幹部沒有人願外派平壤.據說原在朝鮮農村的華僑在最困難時期被集中到城市裡來,這是一種保護措施,但也有外交上的壓力.其實朝方心裡很明白,老二哥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翻臉不認人的.管你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什麼兄弟黨兄弟國家,愛誰誰,蘇聯老大哥打了,越南小兄弟也打了,對咱還算客氣的,不逼急眼決不能翻臉.

  中朝兩黨關係在心理上結成扣的始作俑者是小平同志.這是歷史的真相.

  實在是出於無奈,中國搞改革開放金日成同志心裡是不樂意的,但那是內政自然不好說什麼,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大內身也不由己.1989年風雲突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集體制裁中國,小平同志出於打破西方封鎖的實用主義需要,被迫放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違反《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與韓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而事先一直瞞著金日成同志.條約規定,對涉及兩國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進行彼此協商.可是中方自始至終對涉及朝方的這樣重大的利益問題從未協商過一次,只是到了建交的最後時刻,才通知對方:明天我和你的敵人結婚了.

  回想當時金日成的感受,絕對幾天睡不好覺,心裡的五味瓶都打翻了,一種被人愚弄與始亂終棄的感覺.痛定思定開始反擊,兩個巨人的較量開始了,可是兩人的輩份不一樣,一個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一個是朝鮮人民的"慈父".輩大的先小心翼翼並委婉地向輩小的試探,想要平等地與台灣建交,輩小的勃然大怒,通知對方,可以那樣做,但後果是立即斷交.輩大的被嚇回去了.隨後是中國申請辦奧運以一票落選,"慈父"給了"兒子"一記耳光,仍不解恨,偏偏此時朱老闆又來湊熱鬧,剛由上海調進大內,春風得意想要露兩手,上來就燒三把火,前兩把廣為人知,如解決三角債什麼的,後一把火知道的人就少了,他要解決圖們江出海口問題,這事情說細了很羅嗦,總之金主席不同意.中方的道理不如人家的理硬,中方依據的是中俄北京條約里有關大清國割讓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後以圖們江為界,但當時朝鮮是中國的附屬國沒有資格簽字,再說中朝當時也沒有明確邊界,後來1964年中朝邊界劃界時,當時的總參、國防部外事局和外交部沒有一個能給大內遞話的明白人,至使中方未保留圖們江的出海權,只差15公里中國人就接上了日本海,只好望洋興嘆.這就為朱熔基等人留下了很大的遺憾.100多年前的老條約拿出來給朝方看,這本身就是不講理,你為何不拿1964年的邊界條約?又是一次大國沙文主義,朝方很硬的加以拒絕,其實是報復中韓建交.老朱挨了一記耳光,留在了心裡,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老朱後來終於找到機會,把仇報在新義州.這些就是第二代、第三代與金氏父子之間恩恩怨怨的概要經過.小平說過,中美關係終歸要好起來,第四代補上了一句話,中朝關係也是要好起來的.但修補起來要費更大的代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