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忙合十躬身行禮:“小尼拜見皇上。”

  李世民與尉遲恭往來甚密,小尉遲瑰自然也認識。只見他已跪在地上,口稱:“吾皇萬歲!”

  李世民伸手一把抱起他,笑道:“趁你爹爹不在,又到處亂跑了。”說著,在他屁股墩上請打了幾下。

  我忙砌了清茶奉上,說道:“這突厥去年才被李大人擊退,怎地又來侵擾了?”

  李世民撫著嘴邊的鬍子,略顯顧慮:“此族強悍無比,總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實在令人擔憂。你是否有何妙法?”

  我苦笑著搖搖頭:“小尼只是隨口問問,略替皇上分憂而已。戰場之事,腥風血雨,皇上竟讓出家人出謀劃策,實屬罪過。”心裡想到戰死沙場的羅成,又泛上了一絲傷感。

  李世民見我雙眸黯然,也嘆了一口氣:“都是戰禍累人。”

  此時小尉遲瑰稍推開窗戶往外看了一眼,又跑過來說道:“姑姑,那個像秦叔叔的人終於走了。”

  “去,廚房裡還有點心,自己拿來吃吧。”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看他開心而去,不禁咬了下唇,沉默不語。

  李世民深深看我一眼,試探性地開口:“秦將軍近年來的身體似乎不太爽利。”

  “我曉得,方才瑰兒提起過。”我呷下一口茶,淡淡地回答。

  “你可知他所患何病?”李世民見我輕描淡寫,不禁繼續問。

  我搖搖頭,表情依舊淡然:“只知是舊患。恐是征戰時負傷太多,否則又怎會一直拖拉不見痊癒?”

  “刀劍之傷,恐不及心病難治。”李世民輕笑一聲,意味深長地看著我,“小雅,你、他還有羅成之間的事,朕雖非全部知曉,但總會略有所聞。”

  “皇上,小尼法號無悟。”我聽他依舊以“小雅”相稱,不禁開口糾正。

  豈知他毫不理會,徑直走到羅成的靈位前:“朕深知你是性情中人,出家只不過尋求個依託。過這樣的日子,又豈是你所願?”

  我淺淺一笑,說道:“皇上此言差矣。出家之人,四大皆空,此日子是空,彼日子亦是空,又有何不同?”

  李世民皺眉揮揮手:“速速收起你這套言論,朕今天並非為參禪而來。你若能四大皆空,這羅將軍的靈位,恐早已撤去了。”

  我無奈的看著他,輕嘆一聲:“我依然參不透這生死情愛,依舊忘不了羅成。佛曰:‘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但願秦大哥能早日脫離這情慾苦海。”

  “若是能忘,又怎會等到如今?”李世民仰頭咕嚕把茶喝下。

  我知道,秦叔寶一直是他的愛將,兩人一起出生入死的次數多不勝數,自然有異於常人的感情,於是輕笑著說:“皇上來此清修之地,不是只為了談論紅塵往事吧?若是這樣,小尼日後恐怕要下地獄了。”

  李世民眉頭稍有開展,“唰”地打開手中摺扇說道:“幾日前接到嘉興上折,稱用了藥劑的試驗土地,今年上半造的水稻大豐收。”

  “果真?”我心裡一陣喜,“如此說來,下半年便可放心大規模投放。”

  “這回你可願意跟朕說說其中奧妙了?”李世民輕搖摺扇湊上前來問。

  我抿嘴微微一笑:“其實也並無奧妙之處。去年聽皇上說,嘉興地區糧食驟然減產,我便去了一趟視察,卻發現當地的土質微鹼。再去看用於灌溉的水井時,卻發現水質也如此。照理來說,該地區一向為糧食重要產地,風調雨順的年頭,必定豐收,原來的水土必定沒問題。這樣迅速的變化,確實令人不解。後來,我聽說餘杭在前不久前曾發生過地震,於是便前去調查。從當地居民口中知道,地震過後,重修的水井比以往要滿。”

  李世民眉頭輕皺:“餘杭與嘉興相距近兩百里,那次地震,並未影響到嘉興。”

  “小尼便大膽做了個推測,”我從牆角拿起一支U型的鐵管,往裡面充了水,拿到李世民跟前,“若我把這頭堵上並往下壓,另一頭的水位便高了。餘杭與嘉興兩地的地下水其實相通,地震後,餘杭地下的地層斷裂,壓力消失,地下水便大量上涌,與此同時,嘉興的水位降低,引導海水導流,致使水質發生了變化。當地的居民習慣用井水灌溉,因而土質也隨之而變。下發的藥劑,正是用於改良土質的,再讓他們改用河水灌溉,當地每年雨水充沛,用不了幾年,便能把地下的海水沖淡,繼續用於生產了。”

  李世民目瞪口呆地看著我,一拍腦袋說:“你是如何能想到的?”

  “前人的經驗而已。”我故作謙虛,卻又有點得意。地理書上關於鹽鹼地的形成及改良,都說得非常清楚。只是在化驗土壤的時候,著實讓我花費了一番功夫。

  李世民哈哈大笑,說道:“嘉興乃重要的糧食供地,若壞收成拖得一兩年,朝廷也不知要損失多少。讓朕好好想想,該如何賞賜你。”

  我聞言,立刻低眉合十:“善哉!出家人四大皆空,況且此關勞苦百姓的生計,自應全心全意去辦好。小尼還應感謝皇上頂著文武百官的質疑,給予信任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