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最緊張的要算是後勤部門的同志們。他們既要處置好傷員,又要保證部隊繼續戰鬥的糧食彈藥供應。但是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部隊結束戰鬥沒有休息就要出發,從後方運送糧食彈藥是來不及的,他們只好利用德川戰鬥繳獲的物資補充部隊。113師楊春明同志在部隊攻打德川時,帶上徒手司機排,隨戰鬥部隊進入德川搜集糧彈,儘量利用繳獲的汽車把物資運出來。他終於在德川西面的一個小山洞裡發現了近200台滿載物資的汽車,命令徒手司機立即把它們開了出來,又將部隊急需的彈藥、糧食卸到路口,攔路補充給部隊。其他各單位的後勤也都搜集了大量的物資,及時補發給部隊,連菸草也補充了不少。

  經過德川戰鬥,我們利用繳獲的敵軍裝備,多數團隊換上了美式武器。每班兩支美式湯姆衝鋒鎗,一挺79輕機槍。112師後勤還從俘虜中找到了八個偽軍司機,五個美軍司機,用繳獲的汽車,把繳獲物資分散隱蔽起來,並補充給部隊。部隊前進時,他們押著這13台汽車,全部拉上彈藥,跟隨隊伍前進,保證了部隊連續戰鬥的需要。德川戰鬥繳獲的偽軍美式裝備和糧食彈藥,給戰役第二階段狠狠地打擊美軍加強了物質基礎。

  戰地醫護人員也是夜以繼日地忙碌著。他們跟戰鬥部隊一樣辛苦,一樣疲勞。醫護人員常常幾天幾宿得不到休息。他們夜晚在離公路不遠的民房裡,拉著黑窗簾布,點著汽油燈或馬燈,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通宵搶救傷員。113師接受穿插迂迴任務,向三所里開進時,野戰醫院還有約60餘名中、重傷員未能轉運走,其中一部分正在手術中。醫院接受出發任務後,他們進行了緊急研究,認為時間緊迫,既不能放下重傷員不管,又不能馬上跟隨部隊前進。他們的責任是,部隊戰鬥在哪裡,他們的醫療救護工作就要跟隨到哪裡。他們的口號是:“一切為了戰鬥,一切為了傷員!”最後他們作出決定,一面同軍收容所聯繫,要求收容這部分重傷員,一面擺上四個手術台抓緊做手術,儘快把重傷員處置完。全院緊張忙碌起來,一直到下午6時才做完手術,把重傷員移交給了軍收容所。

  這時師部已前進了。他們必須比部隊的行軍速度要快,才能追上部隊。師後勤負責衛生工作的副處長高宗元同志馬上命令全體輕裝前進,但醫療中心組有20多匹馬馱子,有的一匹馬馱兩個制式箱子,或一匹馬馱四個改裝的小藥箱子。這些醫療器械和藥品是手術必備的,無論如何不該輕裝的了,只好將個人攜帶的生活物品儘量精簡。全院的決心是:“輕裝急行軍,拂曉前一定趕到目的地。”因為在戰鬥打響前,他們必須做好戰地搶救的一切準備。

  明月當空,銀光鋪地。113師野戰醫院牽著馬馱子出發了。他們找不到嚮導,高宗元拿著一張師里發給他們的路線圖,尋覓部隊走過後的痕跡,急速前進。在敵後行軍,萬一走錯了路或碰上敵人,那可就麻煩了。因此他們既焦急又提心弔膽,個個累得汗流浹背。他們只有一個想法,戰鬥打響前,無論如何要追上隊伍。他們克服了一切困難,終於趕上了部隊。

  第五章 為了抓住主要目標(2)

  二、勇奪險關

  27日下午2點,部隊正在德川周圍打掃戰場、搜捕散兵,志願軍司令部通報我們說,麥克阿瑟、沃克不甘心失敗,決心要堵住已被我們打開的缺口,重新恢復德川地區的部署,保住虎頭鉗的支撐點,並以其幫凶軍土耳其旅和美騎1師兩個營從价川出發,立刻占領戛日嶺,企圖阻止我主力向西挺進。

  戛日嶺是距德川西面20公里處的一道天然屏障。這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海拔700多公尺。价川通德川的公路盤山而上,十分險峻,一向有“十八盤”之稱。公路彎彎曲曲通過山頂埡口,可算得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關口。敵人占領了埡口,就卡住了我軍主力前進的必經之地。113師即便穿插迂迴成功,占領了三所里,如得不到主力配合,不僅不能取得預期的勝利,而且成了孤軍深入的一著險棋。因此占領戛日嶺,是保證戰役第二階段全軍勝利的首要一仗!

  韓副司令和軍長、政委事前考慮到了這一點,因而採取了這樣的戰鬥部署:由德川分三路包圍集結於价川地區的美軍,我113師由德川西南插到价川以南的三所里;112師沿德川至价川的公路北側走鄉間小道,向价川攻擊前進;114師則沿德川至价川的公路攻擊前進,迅速占領戛日嶺。戛日嶺離軍隅里、价川20多公里,土耳其旅的先頭部隊已乘車前往;我114師部隊雖說離戛日嶺只有18公里,若靠常規步行,顯然是不能搶占戛日嶺的埡口了。因此我和該師的首長都很焦急,要求前衛342團採取迅速猛打的動作,無論如何要在27日晚上占領戛日嶺,保障我軍主力兩個師在明天拂曉前後挺進到戛日嶺西面的有利地區。韓先楚副司令員同梁興初軍長、劉西元政委當面研究時說:“38軍下步的任務是艱巨的。一要插向三所里,二要攻占戛日嶺!但關鍵是插到敵後三所里!”

  韓先楚把“艱巨”和“關鍵”四個字咬得很重。這時參謀同志向我們軍首長報告了預料在三所里地區敵我兵力的對比情況。在我正面的第50軍、第66軍、第39軍、第40軍的沉重打擊下,估計經這裡逃竄的美軍三個師,都是美軍主力,其中騎兵第1師是華盛頓的“開國元勛師”,至今仍保持著“騎兵”稱號,其實已沒有一匹戰馬了,早就是機械化師了;美第2師是二次世界大戰征戰歐洲的主力。他們是美軍統治集團引以為榮的兩個寵兒。韓先楚副司令員待參謀人員介紹完情況,指著作戰地圖上的三所里說:“嚴重的問題是,美軍三個師共有300多輛坦克,400多門火炮,而我們一個師卻只有十幾門迫擊炮,只有一些反坦克手雷,懂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