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集團軍和第 8 集團軍就傷亡了 62000 人,其中有 17000 人陣亡。 這還不包括海軍和空軍官兵的傷亡人數。當然比起日軍傷亡人數來,這個代
價還是值得。美軍每陣亡 1 人就有 32 名日軍被打死。比起同期在中太平洋戰 場上的硫黃島和沖繩島戰役來,美軍的傷亡簡直可以說極小。在這兩個不大
的島嶼上,尼米茲指揮下的登陸部隊幾乎付出了 1∶1 的代價才最終肅清島上 的日軍。
菲律賓戰役勝利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大量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更主要 的是對實現太平洋戰爭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菲律賓戰役勝利後,盟國
在北起呂宋島北端,南到婆羅洲綿亘 2000 多英里的航線上,建立了牢不可破 的封鎖鏈,嚴密封鎖了南中國海航運線。從此日軍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東南
亞的占領軍完全陷於孤立境地,只能坐等滅亡;而日本本土賴以支撐戰爭機 器運轉的重要工業資源,如石油、橡膠等也就斷了來源;這無疑加速了日本 帝國的滅亡。
對於美國而言,菲律賓戰役勝利的價值還遠不止於此,它為戰後美國在 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和軍事存在奠定了基礎。設想如果按照厄內斯特·金上將
的戰略計劃,繞過菲律賓,情況也許就會大不一樣了。
對於麥克阿瑟本人而言,這是一次非同凡響的個人勝利。他頂住了來自 各方面的種種干擾,實現了自己的戰役計劃.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戰爭中,他獲得了美國軍隊有史以來的最高軍銜——五星上將;
戰爭中,美國政府兩次授予他「鐵十字」功勳獎章; 戰爭中,他被菲律賓政府授了菲律賓「榮譽公民」的聲譽,贏得了菲律
賓人民對他永存的感激; 戰爭中,他被澳大利亞政府授予太平洋星章,他是接受這一勳章的唯一
外國人。
從此,麥克阿瑟的名字與西南太平洋連在了一起。戰後菲律賓總統決定 發行帶有麥克阿瑟肖像的錢幣和郵票,上面的銘文是「保護人——解放者」。
第十三章 盟軍最高司令官
△日本要麼投降,要麼毀滅
△蘑菇雲在廣島上空升起
△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
△邱吉爾:麥克阿瑟有著傑出的軍人風采
△「密蘇里號」上受降盛典
△麥克阿瑟:一個大悲劇結束了 在麥克阿瑟沿西南太平洋島嶼鏈逐步向日本本土跳躍的同時,美國戰略
空軍力量對日本四島的轟炸也在加強。
對日本本土的打擊,早在 1942 年 4 月,即珍珠港事件後一個多月就開始 了。首次轟炸是從太平洋上「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 16 架 B—25
轟炸 機實施的。這些飛機在東京上空慌慌張張扔下幾枚炸彈就飛開了,他們預計 飛到中國的機場降落,但是由於油料耗盡,機組人員只得棄機跳傘。這種轟
炸與其說是軍事行動,倒不如看成是一種心理作用,是對日本帝國狂妄驕做 心理的一種挑戰。
直到 1944 年秋天,馬里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和關島被盟軍攻占後,從這 些島嶼上起飛的B—29 轟炸機才能對日本本土構成實際的轟炸。這些重型轟
炸機雖然由於使用雷達控制的高空轟炸對工廠來說精度不夠,但對於居住在 東京市區的綢密人口卻是場新的災難。幾百噸炸藥如雨點一般落在東京市
區,造成的死傷和破壞極大。
這種空襲斷斷續續地進行著。在政府的宣傳督促下,東京市區家家戶戶 的後院和沿著大路中間的花壇,都挖了簡陋的防空壕。同其他日本戰時生活
方面一樣,士氣建設和宣傳起了重要作用,老百姓「發誓搞好防空,取得勝 利」。消防演習在軍樂聲中大事操練。
空襲警報經常響起,過去島國的寧靜再也不復存在了。大批學齡兒童被 疏散到鄉村,年齡稍大些的兒童則被送到農場或者在農村臨時建成的一些工 廠里幫忙。
1944 年秋天,根據政府規定,東京市郊種植了幾十萬棵向日葵。這些燦 爛的植物多少給可憐已巴的日本公民單調的生活帶來一絲新鮮。轟炸已使他
們處在戰爭的最前線。花朵比食物和衣著豐富的多;配給制度嚴格控制著食 物,做衣服的布少得可憐,以致人們寧可穿著髒衣服,也不敢洗,以免衣服 被洗破。
由於海運遭到沉重的損失,進口減少,吃的東西越來越缺乏。大米得優 先配給調回國保衛國土的 300 萬名士兵。他們每天只有 400 克大米,而老百
姓每天的供應量只有不到 200 克。南瓜就是充飢的最好食物了。城市的街道 上早就看不見狗的影子了,人們不得不用狗肉來解饞。白糖和肥皂幾乎見不
到了,為了節省橡膠和皮帶,人們只得去穿傳統的木底鞋。
冬天來了,做飯和取暖用的木炭、木頭奇缺,整座整座圖書館被賣了當 燃料。街道會社已經成為戰時老百姓的主要機構,它們清理被炸毀的家園和
建築物,收集易燃碎片。政府的規定加上供應量的每況愈下,使藝妓館、酒 吧間、飯館維持不下去,被迫統統關閉,唯有電影院裡,按照刪節了的節目
單,放映適當的「愛國」宣傳片,總算可以解一會兒悶。
248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蕭瑟的冬天使人意氣消沉。前線傳來的消息更加使 人喪氣。東京郊區鄉鎮議會貼出的半官方通告,標題是「新年快樂」,其內
價還是值得。美軍每陣亡 1 人就有 32 名日軍被打死。比起同期在中太平洋戰 場上的硫黃島和沖繩島戰役來,美軍的傷亡簡直可以說極小。在這兩個不大
的島嶼上,尼米茲指揮下的登陸部隊幾乎付出了 1∶1 的代價才最終肅清島上 的日軍。
菲律賓戰役勝利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大量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更主要 的是對實現太平洋戰爭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菲律賓戰役勝利後,盟國
在北起呂宋島北端,南到婆羅洲綿亘 2000 多英里的航線上,建立了牢不可破 的封鎖鏈,嚴密封鎖了南中國海航運線。從此日軍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東南
亞的占領軍完全陷於孤立境地,只能坐等滅亡;而日本本土賴以支撐戰爭機 器運轉的重要工業資源,如石油、橡膠等也就斷了來源;這無疑加速了日本 帝國的滅亡。
對於美國而言,菲律賓戰役勝利的價值還遠不止於此,它為戰後美國在 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和軍事存在奠定了基礎。設想如果按照厄內斯特·金上將
的戰略計劃,繞過菲律賓,情況也許就會大不一樣了。
對於麥克阿瑟本人而言,這是一次非同凡響的個人勝利。他頂住了來自 各方面的種種干擾,實現了自己的戰役計劃.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戰爭中,他獲得了美國軍隊有史以來的最高軍銜——五星上將;
戰爭中,美國政府兩次授予他「鐵十字」功勳獎章; 戰爭中,他被菲律賓政府授了菲律賓「榮譽公民」的聲譽,贏得了菲律
賓人民對他永存的感激; 戰爭中,他被澳大利亞政府授予太平洋星章,他是接受這一勳章的唯一
外國人。
從此,麥克阿瑟的名字與西南太平洋連在了一起。戰後菲律賓總統決定 發行帶有麥克阿瑟肖像的錢幣和郵票,上面的銘文是「保護人——解放者」。
第十三章 盟軍最高司令官
△日本要麼投降,要麼毀滅
△蘑菇雲在廣島上空升起
△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
△邱吉爾:麥克阿瑟有著傑出的軍人風采
△「密蘇里號」上受降盛典
△麥克阿瑟:一個大悲劇結束了 在麥克阿瑟沿西南太平洋島嶼鏈逐步向日本本土跳躍的同時,美國戰略
空軍力量對日本四島的轟炸也在加強。
對日本本土的打擊,早在 1942 年 4 月,即珍珠港事件後一個多月就開始 了。首次轟炸是從太平洋上「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 16 架 B—25
轟炸 機實施的。這些飛機在東京上空慌慌張張扔下幾枚炸彈就飛開了,他們預計 飛到中國的機場降落,但是由於油料耗盡,機組人員只得棄機跳傘。這種轟
炸與其說是軍事行動,倒不如看成是一種心理作用,是對日本帝國狂妄驕做 心理的一種挑戰。
直到 1944 年秋天,馬里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和關島被盟軍攻占後,從這 些島嶼上起飛的B—29 轟炸機才能對日本本土構成實際的轟炸。這些重型轟
炸機雖然由於使用雷達控制的高空轟炸對工廠來說精度不夠,但對於居住在 東京市區的綢密人口卻是場新的災難。幾百噸炸藥如雨點一般落在東京市
區,造成的死傷和破壞極大。
這種空襲斷斷續續地進行著。在政府的宣傳督促下,東京市區家家戶戶 的後院和沿著大路中間的花壇,都挖了簡陋的防空壕。同其他日本戰時生活
方面一樣,士氣建設和宣傳起了重要作用,老百姓「發誓搞好防空,取得勝 利」。消防演習在軍樂聲中大事操練。
空襲警報經常響起,過去島國的寧靜再也不復存在了。大批學齡兒童被 疏散到鄉村,年齡稍大些的兒童則被送到農場或者在農村臨時建成的一些工 廠里幫忙。
1944 年秋天,根據政府規定,東京市郊種植了幾十萬棵向日葵。這些燦 爛的植物多少給可憐已巴的日本公民單調的生活帶來一絲新鮮。轟炸已使他
們處在戰爭的最前線。花朵比食物和衣著豐富的多;配給制度嚴格控制著食 物,做衣服的布少得可憐,以致人們寧可穿著髒衣服,也不敢洗,以免衣服 被洗破。
由於海運遭到沉重的損失,進口減少,吃的東西越來越缺乏。大米得優 先配給調回國保衛國土的 300 萬名士兵。他們每天只有 400 克大米,而老百
姓每天的供應量只有不到 200 克。南瓜就是充飢的最好食物了。城市的街道 上早就看不見狗的影子了,人們不得不用狗肉來解饞。白糖和肥皂幾乎見不
到了,為了節省橡膠和皮帶,人們只得去穿傳統的木底鞋。
冬天來了,做飯和取暖用的木炭、木頭奇缺,整座整座圖書館被賣了當 燃料。街道會社已經成為戰時老百姓的主要機構,它們清理被炸毀的家園和
建築物,收集易燃碎片。政府的規定加上供應量的每況愈下,使藝妓館、酒 吧間、飯館維持不下去,被迫統統關閉,唯有電影院裡,按照刪節了的節目
單,放映適當的「愛國」宣傳片,總算可以解一會兒悶。
248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蕭瑟的冬天使人意氣消沉。前線傳來的消息更加使 人喪氣。東京郊區鄉鎮議會貼出的半官方通告,標題是「新年快樂」,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