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史武聞言大驚,後退了一步,整了整身上那補長衫,一揖到地道:“學生欽服,漢王真有如海氣度,此情此景,仍能自省而後謀之,真大英雄哉!學生來時見軍士圍刺史府,刺史是杜大人堂弟。而杜大人能不被株連,可見漢王用人不疑,臨危不亂,有此廣闊心胸氣度!學生不才!敢助殿下重複貞觀之治,漢武之功!”

  呂布聽了有點不好意思,其實他自己知道,剛才並不是什麼氣度大,是怎麼樣才能成劉邦,怎麼樣才能成李世民?什麼叫將將之道?這種問題困擾了他極長的時候,一直無法解答,方才聽了史武的話,知道這就是自己尋求的答案,所以才不去理會其他,只教史武快快說出來。

  但此時見史武這麼說,卻也極受用,好聲道:“有先生助某,何愁天下不平!只是方才對待士卒,先生責備某敷衍,到底有何良策?”

  “自古至今,最為強橫兇殘者,無非便是秦始皇在世時的秦軍了。”史武端起茶,喝了一口,才慢慢地說:“然後秦軍之強,並非秦始皇有史記中項羽——陷於十面埋伏時,仍能斬將奪旗的武勇,也非演義小說中呂布——獨力拒十八路諸候的之修為。秦軍之勢,卻源於‘廢井田、開阡陌’。故之,殿下若愛將士,當以立法使士卒不受污辱,使要向士卒下手者,三思而後行,方是愛護士卒。”

  呂奉先兩世為人,統軍數十年,此時聽了,自然不會說廢井田、開阡陌,不是已完成了麼?他當然知道史武所指,是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但他知道史武言外之意並不止於此的,否則也太過簡單了,但微笑示意史武說下去。

  史武點點頭道:“無軍功,永不得封爵,從軍者,減徭役,薄賦稅,軍士應嚴格造冊,凡解甲歸田者,按投軍年資,數年者應有出身,賜榮勛,見從九品以下官吏不拜;曾歷大戰,榮立功勳者,分等級,見正五品下官員不須拜,訴訟時未革其榮勛者,不得用刑。立為國法,違者斬立決。從軍者,九年仍為卒者,使其退出行伍,以免軍中有白髮蒼蒼之老卒,如此軍旅並非必死之途,兵士於濁世受人敬重,民眾不以從軍為賤,方為愛惜將士之一。”

  “按大唐玄宗故例,開武足安邊、智謀將帥、軍謀越眾等科,列為常科;國子監增開水軍、陸兩軍,下各開數門科學,如陸軍開馬學、步學,或開城戰、野戰等等,殿下長於軍事之名,大江南北皆,無須學生多言,此是愛惜將士之二。”

  呂布一聽,不斷點頭,他雖勇武,但手下將領,卻只有那麼十來人,真是捉襟見肘,若如史武這般謀剡,何愁無可用之將?當下笑道:“果然不世之屠龍術!先生,其一、其二皆如針見血,使人聽之茅塞頓開!不知可有其三?”

  史武不答,只笑道:“郭將軍是殿下高徒?”

  呂布點了點頭,但他馬上想到史武話外之意,搖頭道:“先生,此事卻只能紙上談兵了,武功修為,論的是天資膽氣,例如郭枵,彼今生,任如何努力,恐能躋身無招之境。是以,非某藏私,實是人各有異,難以授之!”

  史武搖了搖頭道:“殿下以為,不論其他袍澤,無埋伏,無戰壘,於平地之上,郭將軍一人能敵幾名精銳宋兵?”

  “若步戰應能以一戰十,若馬戰,應能以一敵五。”呂布不假思索地說。

  “漢王以為,以漢王親衛都,一名軍士,能敵幾名精銳宋兵?尋常唐軍,幾人方能敵一宋兵?”

  呂布仍是想也不想就答:“步戰推陷陣營,那三千人,兩人應能敵三名精銳宋兵;馬戰推背嵬軍,一人能戰兩名宋軍。某回援江寧時,羽林營未曾操練,不得而知。尋常唐軍,三五人方能敵一宋兵,而唐軍之弱,非在於此,而是在於一戰而潰!”不是因為三五人才能擋下一名宋軍,所以唐軍弱,是因為一接戰,就會潰不成軍。

  第九章 - 死骨春秋新戟影(十七)

  史武點了點頭道:“是以,學生以為,我大唐無馬,騎軍也只有漢王親衛都才有兩營,不若漢王理出幾套刀法槍法,再把戰時常用陣圖選出幾套,使軍士操練嫻熟;夜間再練襲營、被襲,行軍、埋伏、被埋伏。日間教操練陣圖,以使令行禁止,再教練習殿下所授刀法、槍法,漢王之技藝,軍士習之,便是一點用處也沒有,至少沾了漢王名號,也可使膽氣徒生,不至上陣一觸即潰。”

  呂布聽了覺得極有道理,拍案嘆道:“若如先生所言,當時李煜小兒使某領二萬軍士出城迎戰,何至狼狽於斯!”

  史武便趁熱打鐵道:“此池州潑皮,冒犯殿下虎威,卻是為人指使,不若誅首惡,其實盡數送大理寺,按律問罪方好。否則今日冒犯漢王親衛,則誅三族直至屠城;他日冒犯杜大人親衛,滿門抄斬;後日冒犯郭將軍親衛,則斬立決;但若冒犯江州胡大人手下,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江州兵便只知有胡大人,不知有漢王了!”

  杜貞在一旁稟道:“殿下,先生此策是安邦之言,若如此,不論賞罰,軍中無論百人一都的都頭,還是賤微一卒,均知是漢王所賜,便是有人教他們造反,也不會從的,若再設一個軍中御史台,教軍士被扣餉者皆可訴與軍中御史台知曉,如此,便是軍中士兵有冤,漢王王命所至,免去統軍大將,士卒安能再有冤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