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1955年秋初步建成時,就把毛岸英烈士的墓地由大榆洞遷來安葬於此地。白色
圓形的墓前豎有墓碑,正面為“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
會題寫的碑文,全文是:“毛岸英烈士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
毛澤東同志的長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
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為了使掃墓“不驚動”朝方,任榮和喬曉光大使商定並徵得劉松林的同意後決
定,劉松林姐妹及大使館都不獻花圈;大使館派兩輛車和一名女秘書陪同,由任榮
帶領前往檜倉郡。
從平壤出發,兩個多小時後到達檜倉郡西北山坡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任榮帶領劉松林和邵華在前,陪同人員緊隨其後,沿陵園拾級而上,穿過由郭
沫若題寫的“浩氣長存”的牌樓,來到紀念碑前向所有的志願軍烈士默哀致敬。然
後,走到聳立著志願軍烈士銅像的廣場,登到最高處的志願軍烈士群墓前。任榮指
著群墓前面的一座白色圓形墓說:“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劉松林和邵華眼淚
立刻奪眶而出,急奔過去,雙雙跪在墓前,雙手撫摸著墓碑放聲痛哭。“岸英,我
來看你來了,代表父親來看你來了。這麼多年才來看你,來晚了……”
劉松林哭得撕心裂肺,泣不成聲,極度的悲傷使她幾次差點暈倒,她要把埋藏
在心底對岸英深沉的愛和思念,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全部傾瀉在墓前。又過了許久,
任榮怕她倆哭壞了身子,就和兩位女陪同人員把仍痛哭不止的劉松林姐妹連拉帶勸
地攙扶起來,沿著毛岸英的墓緩緩繞行一圈。
離開墓地時,劉松林邊抽泣邊在毛岸英墓旁的地上捧了一把土,用手絹包起來,
緊緊地握在手裡。大家一起再次向毛岸英烈士墓三鞠躬,作最後的告別。姐妹倆一
步一回頭地緩慢挪動著腳步,劉松林望著毛岸英烈士的墓,喃喃地說:“再見了,
岸英。安息吧,岸英,你永遠活在我心裡。”最後任榮帶她們圍著整個陵墓緩慢繞
行一周,向安葬在這裡的全體志願軍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
回國後,任榮隨即將劉松林和邵華赴朝鮮掃墓的情況向羅瑞卿作了匯報。羅瑞
卿稱讚任務完成得很圓滿。沈同也向毛主席匯報了朝鮮掃墓的情況,主席聽了很高
興,並對沈同說:“岸英犧牲8 年了,思齊年紀也不小了,再一個人單過下去也不
是個事,應該再找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幸福家庭,我們就幫助她找吧。”
據悉,劉松林再婚後又多次去朝鮮掃墓……
(二十二)
講完劉松林的故事,我們中方的導遊林洪傑先生(丹東中國國際旅行社國家旅
游局特許經營赴朝邊境游總領隊)沉默了,他目無表情地目視著面前呈丁字型格局
的大街,不再多說一句話。接著,他乾脆在臨街的那條最高的台階上坐了下來。
我和焦國梁對視了一眼,徑直走了過去,一左一右地坐在了林洪傑的身邊。見
狀,金英美兩邊看了看她自己帶的團隊,見他們的中方導遊正帶著團員向烈士塔里
面走去,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輕輕地走了過來。
我默默地看了她一眼,見她有坐下來的意思,便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從國內帶過
來的旅遊宣傳單,一言不發鋪在了旁邊的石階上。
金英美沖我微微地笑了一下,口裡說:“謝謝你,清貧先生。”然後斂裙坐在
了我的旁邊。眾人各懷心事,有幾分鐘的時間大家誰都不說話,只靜靜地注視著眼
前。此時,那兩條繁華的大街上依然人來人往,雖然車輛並不太多,但對往的行人
卻依然川流不息……
感覺上又過了好幾分鐘,林導才又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顧自說道:“前兩次帶
團到這裡,也有朋友心裡很難過,甚至開始質疑當年抗美援朝的必要性。但我今天
要重複說的是,有必要,完全有必要!雖然,現在大家經歷的情形,有些讓我們這
些後來的中國人寒心……”
是的,我自己也一直這麼認為,當年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這場戰爭實在是留給了後來的中國人太多享用不盡的財富。
——整整50年前,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舉將十六個國家的聯軍擊敗在鄰國
的土地上,以無可爭議的勝利宣布了自己的強大,徹底奪回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
界上應有位置。如果說建國前的國內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之戰,那麼朝鮮
戰爭便是新中國不折不扣的“立國之戰。”
歷史,再一次證明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包括毛澤東自己也沒有想到,抗美援
朝竟取得那麼多那麼大的勝利,一百多年來猶如一盤散沙的中國人面對強敵煥發了
圓形的墓前豎有墓碑,正面為“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
會題寫的碑文,全文是:“毛岸英烈士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
毛澤東同志的長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
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為了使掃墓“不驚動”朝方,任榮和喬曉光大使商定並徵得劉松林的同意後決
定,劉松林姐妹及大使館都不獻花圈;大使館派兩輛車和一名女秘書陪同,由任榮
帶領前往檜倉郡。
從平壤出發,兩個多小時後到達檜倉郡西北山坡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任榮帶領劉松林和邵華在前,陪同人員緊隨其後,沿陵園拾級而上,穿過由郭
沫若題寫的“浩氣長存”的牌樓,來到紀念碑前向所有的志願軍烈士默哀致敬。然
後,走到聳立著志願軍烈士銅像的廣場,登到最高處的志願軍烈士群墓前。任榮指
著群墓前面的一座白色圓形墓說:“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劉松林和邵華眼淚
立刻奪眶而出,急奔過去,雙雙跪在墓前,雙手撫摸著墓碑放聲痛哭。“岸英,我
來看你來了,代表父親來看你來了。這麼多年才來看你,來晚了……”
劉松林哭得撕心裂肺,泣不成聲,極度的悲傷使她幾次差點暈倒,她要把埋藏
在心底對岸英深沉的愛和思念,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全部傾瀉在墓前。又過了許久,
任榮怕她倆哭壞了身子,就和兩位女陪同人員把仍痛哭不止的劉松林姐妹連拉帶勸
地攙扶起來,沿著毛岸英的墓緩緩繞行一圈。
離開墓地時,劉松林邊抽泣邊在毛岸英墓旁的地上捧了一把土,用手絹包起來,
緊緊地握在手裡。大家一起再次向毛岸英烈士墓三鞠躬,作最後的告別。姐妹倆一
步一回頭地緩慢挪動著腳步,劉松林望著毛岸英烈士的墓,喃喃地說:“再見了,
岸英。安息吧,岸英,你永遠活在我心裡。”最後任榮帶她們圍著整個陵墓緩慢繞
行一周,向安葬在這裡的全體志願軍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
回國後,任榮隨即將劉松林和邵華赴朝鮮掃墓的情況向羅瑞卿作了匯報。羅瑞
卿稱讚任務完成得很圓滿。沈同也向毛主席匯報了朝鮮掃墓的情況,主席聽了很高
興,並對沈同說:“岸英犧牲8 年了,思齊年紀也不小了,再一個人單過下去也不
是個事,應該再找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幸福家庭,我們就幫助她找吧。”
據悉,劉松林再婚後又多次去朝鮮掃墓……
(二十二)
講完劉松林的故事,我們中方的導遊林洪傑先生(丹東中國國際旅行社國家旅
游局特許經營赴朝邊境游總領隊)沉默了,他目無表情地目視著面前呈丁字型格局
的大街,不再多說一句話。接著,他乾脆在臨街的那條最高的台階上坐了下來。
我和焦國梁對視了一眼,徑直走了過去,一左一右地坐在了林洪傑的身邊。見
狀,金英美兩邊看了看她自己帶的團隊,見他們的中方導遊正帶著團員向烈士塔里
面走去,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輕輕地走了過來。
我默默地看了她一眼,見她有坐下來的意思,便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從國內帶過
來的旅遊宣傳單,一言不發鋪在了旁邊的石階上。
金英美沖我微微地笑了一下,口裡說:“謝謝你,清貧先生。”然後斂裙坐在
了我的旁邊。眾人各懷心事,有幾分鐘的時間大家誰都不說話,只靜靜地注視著眼
前。此時,那兩條繁華的大街上依然人來人往,雖然車輛並不太多,但對往的行人
卻依然川流不息……
感覺上又過了好幾分鐘,林導才又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顧自說道:“前兩次帶
團到這裡,也有朋友心裡很難過,甚至開始質疑當年抗美援朝的必要性。但我今天
要重複說的是,有必要,完全有必要!雖然,現在大家經歷的情形,有些讓我們這
些後來的中國人寒心……”
是的,我自己也一直這麼認為,當年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這場戰爭實在是留給了後來的中國人太多享用不盡的財富。
——整整50年前,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舉將十六個國家的聯軍擊敗在鄰國
的土地上,以無可爭議的勝利宣布了自己的強大,徹底奪回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
界上應有位置。如果說建國前的國內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之戰,那麼朝鮮
戰爭便是新中國不折不扣的“立國之戰。”
歷史,再一次證明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包括毛澤東自己也沒有想到,抗美援
朝竟取得那麼多那麼大的勝利,一百多年來猶如一盤散沙的中國人面對強敵煥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