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項燕得知,周文得出東邊吉利的結論的依據,也許就是因為太陽在東邊,所以東邊吉利,那真要活活把項燕氣死了。

  鑑於周文有這麼不平凡的經歷,陳勝當即就拜他為將軍,派他率領西A方面軍,向西直逼函谷關。而吳廣監領的西B方面軍,也順著豫西走廊往函谷關方向衝擊。兩伙人馬似乎要比賽爭功似的。但是吳廣是個死心眼兒,不太懂軍事,非西進的路上,要在停在滎陽城這樣的百年老牆下面督軍攻堅,一連拖了幾個月都毫無進展,把他屬下的將官們氣得半死。

  但是,吳廣在滎陽等堅城下消耗,客觀上為周文創造了機遇,可以避免滎陽等重要據點的秦軍跑出來牽制周文軍的西行。

  周文遂擺脫了秦主力的干擾,一路避實就虛,批隙導窾,於空隙無遏處用刀,不但沒有太大消耗,反倒隊伍越滾越大,抵達陝西東大門函谷關的時候,麾下竟已有士卒數十萬,戰車一千乘!經過一番史實失錄的殘酷戰鬥,周文竟一舉攻克函谷關,長驅直蹈,直趨咸陽,一直打到了距離咸陽城僅僅幾十公里的驪山腳下。周文帶著墨鏡,鋪展在他身後,數十萬大軍和迤邐上千輛戰車,獵獵的旌旗遮住了陝西一半天的陽光。數百年未見的巨大恐慌,籠罩著秦二世的朝廷!

  青銅時代的蝸角戰爭 戍卒叫、函谷舉

  9

  --------------------------------------------------------------------------------

  秦二世採用不光彩的手段剛剛繼位的時候,天下的形勢尚是可以收拾的。漢朝人賈誼說:秦二世初立的時候,嗷嗷待哺的老百姓們,是容易安慰和胡弄的。老百姓已經被老秦(始皇帝)使喚得半死不活,疲敝不堪,家家戶戶被颳得饑寒交迫。這樣的餓者只要給他點糟糠吃;寒者給他個軍大衣,他們就會非常知足了,就會對你這新政府,感恩戴德,舞蹈謳歌,大加頌揚的。

  但是,秦二世似乎連這個胡弄老百姓的一點兒假仁假義都不肯施行。小伙子秦二世這年21歲,非常有個性,他堅持兩個“凡是”:凡是我爹搞的項目都不許停,凡是我爹用的人材都必須殺。終於使秦政權失去了最後轉機的契機。

  我們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秦二世自親政以後,對老爹秦始皇時代的文吏武將都摒棄不用,而是著意培植新人,辦法是迅速提拔他們,使他們感恩戴德地效忠於我,我也就從此倚賴他們,我的執掌也就完成了(為政的道理說白了也就這麼簡單)。所以,文官裡邊提拔了趙高,武的就是後來的章邯、王離等輩。而蒙氏兄弟、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這些秦始皇時代的“累世名貴”大臣,都陸續被秦二世逼死或滅族了,而且從趙高和秦二世對話的口風上看,被殺的朝廷大臣還不止這些。

  註:趙高:“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

  為什麼要這麼幹呢?因為據《史記》上說,秦二世繼位初期,朝中大臣不服,地方官吏尚強——他們大約嫌秦二世名不正、言不順、能力不突出、功績約為零吧,所以不服)。所以必須殺一殺,以免秦二世淪落為窗邊族。

  清洗朝堂的同時,他們又打了各郡縣大吏的主意。

  趙高就此進言說:“天下各郡各縣的第一第二把手,你認為‘不可’的(意思是感覺不跟您一條心的),應該趕緊找些罪名,把他們都幹掉。然後把一些低賤的人提拔起來,遠在地方上的人弄到中央要職,窮的賜予他富貴,這樣,他們感恩戴德,您就有了一幫鐵桿追隨者,從而皇位牢不可破了。”

  秦二世對這個地方人事大換血的主意拍手稱善。於是像他老爹那樣巡行了一次天下,一邊走一邊誅殺大臣,

  註:《史記》:“乃行誅大臣。”“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殺掉您認為不行的,不跟您一條心的。

  簡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地方大吏(郡縣第一第二把手)們在秦二世這次殺人之旅中紛紛掉了腦袋,來不及聯合起來謀求對策,就已被各個擊破,腦袋下崗。整個過程秦二世顯得非常決絕和迅猛。而且為了斬草除根,趙高建議他不惜採取連坐、滅族的辦法。

  這些被幹掉的可憐傢伙,應該有很多忠貞守職、作風清正、幹練有力之輩,想平白給他們捏造個罪名還真不容易。於是趙高說:“我們可以修改法令啊,把法網變得細密,條律變得苛刻,這樣就好尋這些地方大吏的過失了。實在不行就實施連坐,比如,只要有一個小吏犯事被抓(比如他偷了倉庫里一把掃帚),通過誅連,就可以把最大的縣長給法辦了。同樣的辦法也可以適用於郡守。”這大約就是現代話所說的“整人”吧。於是趙高成了整人家的祖宗。

  這一方面見出了趙高的陰狠毒辣,一方面也可見那些掉腦袋的朝廷大臣和地方郡縣長官們往往都是正路直行,少有瑕疵,否則當不必如此苦心費力羅織罪名方能扳倒他們。秦王朝卸掉這些人的腦袋,算是自毀長城。原本高效運轉的法家政府的中堅力量,紛紛進了地府。

  人都殺光了,事總得有人干啊。換上去的頂替者如果都是人才,那也還好。秦二世趁巡遊的機會,對地方大吏迅速洗牌,更易地方大員,前後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其中多半還是在路上。我們有理由懷疑,如此倉促之間,秦二世能捕捉到幾個稱職的人才換上去呢,很值得懷疑。秦二世換上去的,都是他的親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