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未來。自己的孩子,究竟會不會率領大軍。直接踏平大宋,將它征服成為華夏地一個部分呢?

  羅大成不能確定。他只能努力在自己在世的這段時光里,加大兩國地經濟聯繫,儘量達到通過和平的手段,而不戰屈人之兵地目標。

  簡而言之,就是和平演變。

  不管怎麼說,這至少能少殺人命,讓天下漢人,不再相互殘殺,而通過表面充滿溫情的經濟手段,控制大宋的命脈,此後多年裡,各個州郡在華夏的支持下一一獨立,並宣稱加入華夏,成為它的一個部分,已經是可以預料的事情了。

  沒有強大的軍力,大宋無法與華夏對抗。而當經濟文化侵略達到頂峰,人心也都失去,轉向華夏的時候,那就是大宋土崩瓦解的開始。

  大宋君臣,甚至沒有反抗的本錢。任何想要討伐獨立州郡的計劃,都將在華夏大軍的威迫下破產,除非趙禎有膽量遷都,否則他將永遠生活在華夏騎兵的屠刀威脅之下。

  但他是不可能遷都的,只要他悄悄離開汴梁城,來到中州平原上,就將是他被追捕、擒拿,和牢獄生活的開始。

  懦弱已經是大宋皇族的本性,就算他比他的後代徽宗、欽宗要堅強得多,在面對北方強族的時候,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屈服,從此縮在深宮之中,飲酒度日,而國事都交給了大臣們。

  這些大臣之中,有許多都已經是決心替華夏國工作了。清理大宋朝的貪官並不是華夏情報機構的責任,反而是他們努力阻止的行為,只要那些貪官肯拿華夏國的補貼。

  大宋的未來,終究要滑向崩潰,哪怕大宋的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也是一樣,只要人心失去,天下百姓真的將炎黃正統歸於華夏,大華夏的一統,即將到來。

  統一後的大華夏,究竟是帝皇獨裁制,還是君主立憲制,或是其他制度,羅大成現在還不能確定。

  他能夠確定的是,自己要努力改變政治制度,讓自己的孩子們,不會相互殘殺,為了皇位對親人做出血腥殘忍的勾當來。

  那就不能象朱元璋、劉邦一樣,搞分封諸王的制度了。而華夏帝國一直沿襲的軍戶制,也將修改。畢竟成吉思汗雖然縱橫天下,可是他的後代也有過相互殘殺的行為,某一個蒙古皇帝的後人,幾乎被同族的兄弟們殺盡,這是和歷史各代類似的,血淋淋的事實。

  囡此,挑選繼承人的制度,將得到改變。必須有一個機構,來保證新任帝皇的權威,擊敗任何想要分裂和奪位的陰謀,保證帝國的繁榮發展,這就需要這個機構擁有著強大的實力。

  在羅大成的構思之中,這個機構的名宇,應該叫做議會,或是上議院之類,等等。

  議會將會有強大的實力,這對帝皇的權力將是一個限制。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果不想要皇位的繼承人相互殘殺,就必須有強大的機構來制約他們,而這個機構的強大,必然會分薄了皇帝的權力。

  羅大成會用幾十年的時間,來慢慢探索這個新興制度的每一個細節。現在,他只能在每一個百戶之中,讓部眾們自行選擇三名議員,給予他們較大的權力,對百戶和副百戶的工作進行限制和指導,並有彈劾的權力。

  也就是說,所謂的民主,現在還只能達到百戶之中,而不能更上一個層次,否則,就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和皇帝的牢固統治。

  這只是一個萌芽。羅大成心裡開始充滿了對民主試驗的興趣,他會慢慢地來,從無到有,探索和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治制度——不必要太多的民主和理想主義,所有的目標,都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不相互殘殺,也不會被議會廢黜,達到一個各方面都能接收、並努力保持的平衡境界。

  有些民族的首領,希望自己的孩子相互爭鬥,從中找出最兇殘、最勇猛的一個,以保持家族的競爭力。但那樣的家族,最終還是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既然早晚都要消亡,羅大成只想努力尋找更長久的一條道路,讓自己的後代雖然不能擁有象自己這麼大的獨裁權力,卻能保持更久的統治,直到千年萬年。

  他終究還是受過“孝悌”思想影響的漢人,哪怕在那個時代,已經沒有人再提這兩個宇,這思想還是浸透到心靈深處,讓他努力避免著兒孫們的相互爭鬥達到手足相殘的地步。

  確立嚴格的制度,和完善的政治體制,派出海軍征服世界,大規模地發展工商業,這些都需要時間。

  但在那一切目標都達到之前,羅大成先要將歐洲征服再說。

  進軍西亞、歐洲的工作,已經著手布置了多年,終於他可以從華夏的內政中騰出手來,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將大量的精銳騎兵布置到西北一帶,準備著率軍出征的一天。

  這一年的冬天,剛剛過了新年,還在天寒地凍之中,羅大成就已經率軍從幽州出發,準備前往西北,去執掌那裡的十餘萬騎兵大軍。

  接下來,他將親自率領大軍,前往西方,去進攻歐亞之間的一個個民族,將它們納入華夏國的統治之下。

  他這一生的戎馬生涯,只對大宋心慈手軟。那些國度,如果不肯投降的話,也只有用鐵血政策,將它們徹底征服,從軍事、經濟和文化上徹底掌控和同化,讓它們成為華夏國的一員。

  這必然帶著許多文明的衰落和滅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