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五章 企業十八年

  更新時間2011-10-20 23:27:10 字數:8065

  企業十八年

  (1989、1----2006、12)

  甘肅省永昌縣河西堡鎮地處金昌境內蘭新鐵路與省道212線交匯處,金昌市區與永昌縣城之間的中心地帶,既是亞歐大陸橋工業重鎮,又是金昌市對內對外交流的窗口。河西堡鎮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逐步形成的工業重鎮,是省內一個重要的能源、化工、鋼鐵、水泥、建材基地,特色是工業,優勢是工業。

  河西地區屬於干寒的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較涼爽,年氣溫變幅較大,全年平均氣溫在7—8℃,最高氣溫的八月份達36℃,最低氣溫的元月份在零下24℃,冬季長達5—6個月。風大是河西堡地區的最大特點,大風常拌有揚沙,有時大風颳來,風沙蔽日,天昏地暗,能見度很低,以西北風為主。

  永昌電廠位於河西堡鎮中心偏北金川河西,河雅路以東的狹長地帶。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東距省會蘭州市區280公里,南距永昌縣城25公里,北距金昌市區20公里,距蘭新鐵路金昌站4公里,轄區河西堡鎮。該廠於1960年9月10日籌建,五台中溫中壓機組,總容量9.9萬千瓦的中型發電廠,屹立於絲綢古道畔。首台機組於1965年8月23日建成投產發電,實現了向金川鎳鈷基地的送電,稱為戈壁灘上的一棵明珠。

  1991年6月18日,永昌電廠兩台十萬千瓦機組改擴建工程奠基,1993年9月18日全部投產發電,從中溫中壓的中型企業跨越到高溫高壓的大型企業行列,裝機容量達到29.9萬千瓦,成為西北電網西端的骨幹電源點。

  1988年12月,我到甘肅省電力工業局報到,被分配到永昌電廠。轉業時是副團級,組織關係必須交到省委組織部後,再開調任單位介紹信。蘭州以前去過一次,可以說很不熟悉,一路問了幾個人,到組織部隨即給我開了永昌電廠報到通知書。當時廠組織科長陳遠瑞,幹事黃亮同志就把我安排到招待所,在他們科上班,和黃亮一個辦公室,沒有分配具體工作,幫他填寫資料做點零活,月底還發了幾元獎金,部隊上只有工資,哪有什麼獎金。局裡給我按副處級算的工資,每月150元,和部隊職務加級別工資一分不差。相比和廠里同年參加工作的同志,我的工資比他們高一級半,所以到企業我工資沒有吃虧。

  1989年1月,黨委任命我為行政科科長,該科是一個集醫療衛生,兒童保教,車輛運輸,職工生活服務,環境管理等一體的機構,工作比較繁忙,性質比較複雜,稍有馬虎,職工就意見很大,就會直接找廠領導。記得一次夜班飯,食堂送去的饃頭、菜和麵條,有兩個職工沒吃上麵條,半夜他們就到我家,我問啥事,他倆說沒吃上飯。隨後我就到食堂問了值班人員,值班人員說“我們炒了兩個菜,拿了些饅頭,還做了些麵條,麵條都買完了,可能就有兩個人沒吃上麵條,菜和饅頭現在還有,怎麼說沒吃上飯呢,科長你看看吧。”我沒回家直到早7時再也沒見人來買飯。早操時廠長張敬軒同志去了食堂,我就感覺不秒,肯定是夜班飯的事。隨即我就向行政副廠長許中儉同志作了匯報,並要求不能處理食堂值班人員。許說“是那個,”我說“聽說是王利謀的職工,”許接著說“不管他,那是個瞎貨,”這樣我心裡就有了譜。九時的生產協調會上,運行副總解根生同志又提起了此事,我當著許多人說“就兩個人沒吃上面,菜和饅都有嗎,怎麼說沒飯呢,我一直等到早晨也沒見一個人,這不是稱心折騰人嗎?”解說“我查看了運行記錄上面寫著夜班人員沒吃上飯,我還認為食堂沒有送飯。”我當時很生氣地說“部隊上也有人給我倒水端茶,不管什麼事都要調查了解,”當時副總熊珠華同志就給我倒了杯水,笑了笑。廠長接著說:“楊科長企業就是這樣的,半夜三更經常都給我們打電話,昨晚上他們都給我打了電話,所以我上班時就去食堂看了,確實饅頭和菜都有,這事不做處理,現在開生產協調會吧”。會和解總到我辦公室談了此事,我們相互交流了一陣,至此解總對我很客氣。還有一次是劉炯然同志任行政付廠長,主管後勤工作,科里幹事白世芳同志管理衛生和綠化工作,職工黃**的姑娘,身體和精神都有毛病,是個神志不清楚的人。在運行樓搞衛生,平時就不好好干,白世芳說過多次也不聽,沒辦法,單身職工意見很大,反映到廠里。剛上班,劉廠長叫我和白世芳一同去檢查,衛生間的大便就堆滿便池,其他衛生也都沒有搞,人也找不到。當時劉廠長就給我倆說:“這樣不行,今天就換人”。我們還沒來得急換人,中午吃飯時黃就領著姑娘拿著碗到許廠長家要飯吃,許廠長才知道這件事。下午開中層幹部會,黃就在會議室門口等我們的答覆。廠領導都清楚,黃是廠里的老職工,也是廠里有名的無賴,所以就繼續讓他姑娘干,我就通知了黃,他才離開會議室。

  在我任科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職工食堂進行了改革,那時單身職工特別多,加之廠里又辦的一個技校,職工和學生意見很大,經過了解和徵求食堂人員的意見,認為立即調換管理員是搞好食堂的當務之急。我將徵求的意見和管理員人選匯報了廠里,待同意後就將管理員換了,並將帳目和物資進行了盤查和清點。積極配合新管理員整頓了食堂的管理,調整了工作人員後,食堂的工作秩序和服務態度等發生了變化,飯菜質量和數量也有了新的提高,就餐人數越來越多。我每天中午和下午就餐時就在食堂監督,儘量滿足就餐人員的需求。那年“十一”和中秋節在一起,食堂一天的銷售額就達一萬多元,可想就餐人之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