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美人地理
明孝陵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於此。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洪武十六年(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與馬皇后合葬於此陵。明孝陵的附屬工程一直延續到永樂三年(1405年)。明孝陵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1)
陳圓圓(1624—1681),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江蘇武進人。圓圓初為田畹歌妓,後為吳三桂之妾。李自成破京師,擄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攻破李自成,圓圓復歸三桂。後吳三桂為滇王,圓圓隨往。晚年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
不得不提的情事
這位美人的名字,雖然在民間口熟能詳,可在正史上還有待考證。《明史》寫作“沅”,字畹芬。《庭聞錄》則明確記載:“陳姬,名沅,字圓圓。”據說她本姓邢,只因母親早逝, 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
後來大概是家裡太窮的緣故,圓圓流落至蘇州,“賣身為妓”。因為有傾城之色,更具天籟之音,所以時人盛讚她“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按鈕琇《觚剩》的說法,她“每一登場,花明雪艷,獨出冠時,觀者魂斷”。與她曾有一段萍水之緣的冒辟疆,也說她“擅梨園之勝”,並在《影梅庵憶悟》里回憶道:“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而聽了陳圓圓“咿呀啁哳之調”,簡直要“欲仙欲死”。
關於冒辟疆和陳圓圓,還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情事。從某種程度上講,陳圓圓後來被皇親擄去,與他還有些扯不清的關係。當初,陳圓圓對這位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可謂情有獨鍾。初次見面後,就“牽衣訂再晤”,期望冒公子偕她遊玩,或看光福梅花,或觀虎丫叢桂,一副情竇初開的嬌痴樣,真是可愛得緊。只是冒辟疆有“省覲”的大事,“不敢遲留”,方才作罷。後冒辟疆再訪陳圓圓,卻聽說“已為竇霍豪家掠去,聞之慘然”。本以為“佳人難再得”,誰料卻是一場虛驚。可能是陳圓圓得到好心人通報,所以被搶去的是一個假的陳圓圓。於是在朋友的引薦下,冒襄復見陳圓圓。大概這個時候,陳圓圓已經預感到危險將至,所以第二天一早,便淡妝登舟拜詣冒母,隨後卒然以終身相托:“余此身脫樊籠,欲擇人事之。終身可托者,無出君右。”冒辟疆大概一時回不過神來,只好尷尬回絕道:“兩過子,皆路梗中無聊閒步耳。子言突至,余甚訝。”當時冒辟疆正苦惱如何處理老父親的禍事,因不想連累陳圓圓,所以“堅謝”。失望的陳圓圓只好約定等他處理完老父親的事後再細細商定。
崇禎十五年(1642年)春,處理完家事的冒辟疆再過蘇州,準備踐約謝答陳圓圓。不料十天前,陳圓圓已被皇戚田弘遇的門客強行買去。當然,這一次是真的。雖然陳圓圓身為蘇州城的“超級巨星”,有數量眾多的FANS,曾被搶了回來,可人家是皇親國戚,又是用“大言挾詐”,又是“不惜數千金為賄”,所以陳圓圓終被田弘遇強行“採購”,作為“大禮”送至京城。冒辟疆在《影梅庵憶悟》中對於此事件的回憶是相當坦然的。這本書是他為紀念亡妻董小宛而寫的,所以文中提及陳圓圓,多以“禮”待之,間或夾雜點“你有情,我無意”的公子哥的得意來。便是陳圓圓被皇親擄去,他也只是“悵惘無極”,並且從心理和道義上,他也以為“急嚴親患難,負一女子無憾也”。既然如此,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田弘遇為什麼要搶她?
田弘遇如此霸道,全是沾他女兒的光。由於這位田貴妃 “能書,最機警”,很受崇禎的寵愛,身為國舅爺的田弘遇自然身價百倍,官至右都督。據張岱《石匱書後集》的記載,他仰仗女兒得寵,“竊弄威權”,京城裡沒有一個人敢得罪他,氣焰非常囂張。
然而,建立在美色恩寵基礎上的權勢,總是不牢固的。孫承澤的《思陵典禮記》記錄了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大太監曹化淳從南方掠來不少美女,供崇禎玩樂。崇禎被女色迷住,竟“累月未與(田)妃相見”。看著女兒失寵,田弘遇心裡自然也不好受,危機感與日俱增。這位讓他“一步登天”的寶貝閨女是養女,如今寶貝不靈光了,那就不妨換一個。
因此皇家大盜田弘遇打著皇帝的旗號,趁南海進香的機會,攜帶千人,在沿途所經之地非搶即奪,一是劫財,二是劫色。只要聽說有點姿色,不論娼妓還是良婦,或暴力行搶,或高價賄買,定要到手方才罷休。地方官吏懼其勢力,誰也“不敢詰問”。田弘遇這樣做,便是期望尋找另一個可以取悅崇禎的“寶貝”,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陳圓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田弘遇看中的。可令田弘遇鬱悶的是,當他興沖沖地把陳圓圓進獻給崇禎時,大明朝已是大廈將傾之際,焦頭爛額的崇禎早已沒有精力和心情顧及美色了,田弘遇如意算盤因此落空。更令田弘遇坐立不安的是,田貴妃也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病逝,這使得田弘遇備受打擊。沮喪之際,田弘遇只好先把陳圓圓領回自己府第,將其收為養女,好好供養,尋找“交易”的良機。
明孝陵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於此。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洪武十六年(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與馬皇后合葬於此陵。明孝陵的附屬工程一直延續到永樂三年(1405年)。明孝陵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1)
陳圓圓(1624—1681),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江蘇武進人。圓圓初為田畹歌妓,後為吳三桂之妾。李自成破京師,擄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攻破李自成,圓圓復歸三桂。後吳三桂為滇王,圓圓隨往。晚年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
不得不提的情事
這位美人的名字,雖然在民間口熟能詳,可在正史上還有待考證。《明史》寫作“沅”,字畹芬。《庭聞錄》則明確記載:“陳姬,名沅,字圓圓。”據說她本姓邢,只因母親早逝, 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
後來大概是家裡太窮的緣故,圓圓流落至蘇州,“賣身為妓”。因為有傾城之色,更具天籟之音,所以時人盛讚她“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按鈕琇《觚剩》的說法,她“每一登場,花明雪艷,獨出冠時,觀者魂斷”。與她曾有一段萍水之緣的冒辟疆,也說她“擅梨園之勝”,並在《影梅庵憶悟》里回憶道:“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而聽了陳圓圓“咿呀啁哳之調”,簡直要“欲仙欲死”。
關於冒辟疆和陳圓圓,還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情事。從某種程度上講,陳圓圓後來被皇親擄去,與他還有些扯不清的關係。當初,陳圓圓對這位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可謂情有獨鍾。初次見面後,就“牽衣訂再晤”,期望冒公子偕她遊玩,或看光福梅花,或觀虎丫叢桂,一副情竇初開的嬌痴樣,真是可愛得緊。只是冒辟疆有“省覲”的大事,“不敢遲留”,方才作罷。後冒辟疆再訪陳圓圓,卻聽說“已為竇霍豪家掠去,聞之慘然”。本以為“佳人難再得”,誰料卻是一場虛驚。可能是陳圓圓得到好心人通報,所以被搶去的是一個假的陳圓圓。於是在朋友的引薦下,冒襄復見陳圓圓。大概這個時候,陳圓圓已經預感到危險將至,所以第二天一早,便淡妝登舟拜詣冒母,隨後卒然以終身相托:“余此身脫樊籠,欲擇人事之。終身可托者,無出君右。”冒辟疆大概一時回不過神來,只好尷尬回絕道:“兩過子,皆路梗中無聊閒步耳。子言突至,余甚訝。”當時冒辟疆正苦惱如何處理老父親的禍事,因不想連累陳圓圓,所以“堅謝”。失望的陳圓圓只好約定等他處理完老父親的事後再細細商定。
崇禎十五年(1642年)春,處理完家事的冒辟疆再過蘇州,準備踐約謝答陳圓圓。不料十天前,陳圓圓已被皇戚田弘遇的門客強行買去。當然,這一次是真的。雖然陳圓圓身為蘇州城的“超級巨星”,有數量眾多的FANS,曾被搶了回來,可人家是皇親國戚,又是用“大言挾詐”,又是“不惜數千金為賄”,所以陳圓圓終被田弘遇強行“採購”,作為“大禮”送至京城。冒辟疆在《影梅庵憶悟》中對於此事件的回憶是相當坦然的。這本書是他為紀念亡妻董小宛而寫的,所以文中提及陳圓圓,多以“禮”待之,間或夾雜點“你有情,我無意”的公子哥的得意來。便是陳圓圓被皇親擄去,他也只是“悵惘無極”,並且從心理和道義上,他也以為“急嚴親患難,負一女子無憾也”。既然如此,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田弘遇為什麼要搶她?
田弘遇如此霸道,全是沾他女兒的光。由於這位田貴妃 “能書,最機警”,很受崇禎的寵愛,身為國舅爺的田弘遇自然身價百倍,官至右都督。據張岱《石匱書後集》的記載,他仰仗女兒得寵,“竊弄威權”,京城裡沒有一個人敢得罪他,氣焰非常囂張。
然而,建立在美色恩寵基礎上的權勢,總是不牢固的。孫承澤的《思陵典禮記》記錄了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大太監曹化淳從南方掠來不少美女,供崇禎玩樂。崇禎被女色迷住,竟“累月未與(田)妃相見”。看著女兒失寵,田弘遇心裡自然也不好受,危機感與日俱增。這位讓他“一步登天”的寶貝閨女是養女,如今寶貝不靈光了,那就不妨換一個。
因此皇家大盜田弘遇打著皇帝的旗號,趁南海進香的機會,攜帶千人,在沿途所經之地非搶即奪,一是劫財,二是劫色。只要聽說有點姿色,不論娼妓還是良婦,或暴力行搶,或高價賄買,定要到手方才罷休。地方官吏懼其勢力,誰也“不敢詰問”。田弘遇這樣做,便是期望尋找另一個可以取悅崇禎的“寶貝”,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陳圓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田弘遇看中的。可令田弘遇鬱悶的是,當他興沖沖地把陳圓圓進獻給崇禎時,大明朝已是大廈將傾之際,焦頭爛額的崇禎早已沒有精力和心情顧及美色了,田弘遇如意算盤因此落空。更令田弘遇坐立不安的是,田貴妃也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病逝,這使得田弘遇備受打擊。沮喪之際,田弘遇只好先把陳圓圓領回自己府第,將其收為養女,好好供養,尋找“交易”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