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
喀秋莎火箭炮,俄國人所製造的、足以令任何一支處在它覆蓋下的軍隊為之顫抖的火炮,而今,這種威力強大的火炮被用在了自己的身上,那說明什麼?至少它說明希臘人民軍方面已經得到了俄國人的援助,更甚的話,那就是……。
那就是什麼,安德魯已經不敢去想了,同時,他也沒有時間去想了。
震耳欲聾的炸響,幾乎在一瞬間就響徹了整個山脈,一團團火光在血肉橫飛、泥土四射的爆響中升起,原本寧靜祥和的山間公路,頃刻間化為人間地獄。
“處在後腰上的皇家坦克第十二團完了!”看著那滾滾的冒起的濃煙,安德魯心中哀嘆一聲。他親眼看見愛德華上尉所乘坐的那輛坦克,被一枚火箭彈擊中炮塔,如流的火焰一眨眼的功夫,就將整輛坦克包裹起來。隨後還沒有等到那火焰徹底升騰起來,又是一枚火箭彈在坦克的左側裝甲上爆炸,巨大的爆炸力將火光中的坦克,沖的凌空側傾起來,顫顫巍巍的,險些當場翻倒。而當它最終再次跌落塵埃的時候,原本一座由鋼鐵堆砌而成的移動堡壘,已經徹底化作了一堆廢銅爛鐵。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處在坦克中的人,都不會有存活下來的可能。
“快!遠離公路,撤退到樹林裡去!通訊兵,通訊兵,馬上同航空隊取得聯繫,我們需要空中支援,我們需要空中支援!”安德魯明白,在這個時候,仍舊滯留在目標過於暴露的公路上是非常不明智的,因此,他當機立斷,向自己的部隊下達了命令。
可是驟然遭受打擊的部隊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四處尋找藏身地點的士兵亂鬨鬨一片,有的人衝進了林子,而有的人則趴伏在了路邊的凹地里,更有部分人仍舊呆在公路上,企圖救助那些因受傷而無法移動的戰友。
但是無論是企圖朝那裡躲藏,都是徒勞的,因為就在炮擊開始後不到十分鐘,這些被打蒙了的紐西蘭士兵就驚恐的發現,在他們正前方以及兩側的山丘叢林上,有無數身穿灰色制式軍裝、手持蘇制衝鋒鎗、步槍的士兵,高聲吶喊著什麼,朝他們一窩蜂的沖了過來。
“我的上帝!是俄國人!俄國人參戰了!”看著那些從四面八方撲過來的敵人,安德魯毫無形象的跪倒在地。
在跪倒的那一瞬間,安德魯腦子裡想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自己從國內帶出來的這些士兵,究竟還有幾個人能夠或者回去。
首相說得好,通過希臘的戰事,可以試探出俄國人在歐洲地緣政治上的忍耐底線,如今一切都試探出來了,可是大大英國協卻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新二戰風雲 第十一卷 最後一戰 第三十四章 外交
章節字數:5430 更新時間:08-08-08 12:11
第三十四章外交
-
“蘇聯紅軍數十萬部隊,秘密挺進希臘,其巴爾幹第一方面軍的第七十九步兵師、第四十五機械化步兵師,獨立第四機械化步兵師,在品都斯山脈南麓的伊薩斯山谷,圍殲英軍第二十九獨立機械化步兵師。”
這樣一個驚人的消息,以更加驚人的速度在全世界範圍內瘋狂傳播,一時間,舉世震驚,很少有人知道這是為了什麼,明明是曾經的友軍,而今法西斯德國才剛剛滅亡,戰後處理德國的一系列問題還沒有敲定,這新的一場戰爭卻再次爆發了。這意味著什麼?這其中隱藏著什麼內幕?今後的世界是將走向和平還是將要走向一場新的更大規模的戰爭?這些問題都是人們想要知道的。一萬兩千多人的一支軍隊,在頃刻間遭遇滅頂之災,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恐怕都不是一件小事,英國人即便不發起報復,恐怕也必定要從蘇聯人那裡討個說法。
當消息傳到英國國內,整個英倫三島全都炸開鍋了,就在此前一天,英國的各個報紙上還都在登載著德國人戰敗而偉大的大英國協成為了戰爭最後勝利者的消息,而轉過天來,他們鋪天蓋地報導的,就成了英軍在希臘遭遇慘敗的新聞。幾乎每一個英國人都在唾罵,唾罵俄國人的背信棄義,唾罵俄國人的窮凶極惡,而在唾罵之中,有些聲音顯得更加響亮,那就是政府應該立刻對俄國人宣戰,用更加猛烈的進攻,來回擊俄國人這種卑劣的做法。
面對蘇聯人突如其來地攻擊。以邱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也是迅速做出了反應,就在品都斯山脈南部戰役結束的第二天,邱吉爾便同美國總統羅斯福取得了聯繫。長期以來,這位矮矮胖胖的英國鐵血首相,就是一個純粹到骨頭縫裡的該關鍵字已經被屏蔽主義者,他對任何形式的社會主義趨向,都抱有深刻的成見。正是在他的遊說以及堅持下,英國才不惜投入大筆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干涉包括希臘在內的歐洲眾多國家地國內革命。在邱吉爾看來,共產主義就是一根可以飛速生長並迅速擴散的毒苗。只要你給它哪怕一丁點生存地空間,它就會迅速的蔓延到全世界。因此。自從一戰結束之後,邱吉爾就一直在宣揚對蘇俄地圍堵。時至今日,他的這種思想不僅沒有改變,反而顯得是愈演愈烈。
在同羅斯福的通話中,邱吉爾一方面尋求了自己大洋彼岸的盟友在這件事情上的看法,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首先在輿論上,對英國提供支持,並通過外交手段對蘇俄施壓。迫使他們先無條件釋放被俘的英軍官兵。在令一方面,邱吉爾也希望美國能夠正式介入這件事情,將原本在非洲修整的軍隊調往希臘,以支援英軍在那裡開展地戰爭。
那就是什麼,安德魯已經不敢去想了,同時,他也沒有時間去想了。
震耳欲聾的炸響,幾乎在一瞬間就響徹了整個山脈,一團團火光在血肉橫飛、泥土四射的爆響中升起,原本寧靜祥和的山間公路,頃刻間化為人間地獄。
“處在後腰上的皇家坦克第十二團完了!”看著那滾滾的冒起的濃煙,安德魯心中哀嘆一聲。他親眼看見愛德華上尉所乘坐的那輛坦克,被一枚火箭彈擊中炮塔,如流的火焰一眨眼的功夫,就將整輛坦克包裹起來。隨後還沒有等到那火焰徹底升騰起來,又是一枚火箭彈在坦克的左側裝甲上爆炸,巨大的爆炸力將火光中的坦克,沖的凌空側傾起來,顫顫巍巍的,險些當場翻倒。而當它最終再次跌落塵埃的時候,原本一座由鋼鐵堆砌而成的移動堡壘,已經徹底化作了一堆廢銅爛鐵。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處在坦克中的人,都不會有存活下來的可能。
“快!遠離公路,撤退到樹林裡去!通訊兵,通訊兵,馬上同航空隊取得聯繫,我們需要空中支援,我們需要空中支援!”安德魯明白,在這個時候,仍舊滯留在目標過於暴露的公路上是非常不明智的,因此,他當機立斷,向自己的部隊下達了命令。
可是驟然遭受打擊的部隊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四處尋找藏身地點的士兵亂鬨鬨一片,有的人衝進了林子,而有的人則趴伏在了路邊的凹地里,更有部分人仍舊呆在公路上,企圖救助那些因受傷而無法移動的戰友。
但是無論是企圖朝那裡躲藏,都是徒勞的,因為就在炮擊開始後不到十分鐘,這些被打蒙了的紐西蘭士兵就驚恐的發現,在他們正前方以及兩側的山丘叢林上,有無數身穿灰色制式軍裝、手持蘇制衝鋒鎗、步槍的士兵,高聲吶喊著什麼,朝他們一窩蜂的沖了過來。
“我的上帝!是俄國人!俄國人參戰了!”看著那些從四面八方撲過來的敵人,安德魯毫無形象的跪倒在地。
在跪倒的那一瞬間,安德魯腦子裡想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自己從國內帶出來的這些士兵,究竟還有幾個人能夠或者回去。
首相說得好,通過希臘的戰事,可以試探出俄國人在歐洲地緣政治上的忍耐底線,如今一切都試探出來了,可是大大英國協卻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新二戰風雲 第十一卷 最後一戰 第三十四章 外交
章節字數:5430 更新時間:08-08-08 12:11
第三十四章外交
-
“蘇聯紅軍數十萬部隊,秘密挺進希臘,其巴爾幹第一方面軍的第七十九步兵師、第四十五機械化步兵師,獨立第四機械化步兵師,在品都斯山脈南麓的伊薩斯山谷,圍殲英軍第二十九獨立機械化步兵師。”
這樣一個驚人的消息,以更加驚人的速度在全世界範圍內瘋狂傳播,一時間,舉世震驚,很少有人知道這是為了什麼,明明是曾經的友軍,而今法西斯德國才剛剛滅亡,戰後處理德國的一系列問題還沒有敲定,這新的一場戰爭卻再次爆發了。這意味著什麼?這其中隱藏著什麼內幕?今後的世界是將走向和平還是將要走向一場新的更大規模的戰爭?這些問題都是人們想要知道的。一萬兩千多人的一支軍隊,在頃刻間遭遇滅頂之災,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恐怕都不是一件小事,英國人即便不發起報復,恐怕也必定要從蘇聯人那裡討個說法。
當消息傳到英國國內,整個英倫三島全都炸開鍋了,就在此前一天,英國的各個報紙上還都在登載著德國人戰敗而偉大的大英國協成為了戰爭最後勝利者的消息,而轉過天來,他們鋪天蓋地報導的,就成了英軍在希臘遭遇慘敗的新聞。幾乎每一個英國人都在唾罵,唾罵俄國人的背信棄義,唾罵俄國人的窮凶極惡,而在唾罵之中,有些聲音顯得更加響亮,那就是政府應該立刻對俄國人宣戰,用更加猛烈的進攻,來回擊俄國人這種卑劣的做法。
面對蘇聯人突如其來地攻擊。以邱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也是迅速做出了反應,就在品都斯山脈南部戰役結束的第二天,邱吉爾便同美國總統羅斯福取得了聯繫。長期以來,這位矮矮胖胖的英國鐵血首相,就是一個純粹到骨頭縫裡的該關鍵字已經被屏蔽主義者,他對任何形式的社會主義趨向,都抱有深刻的成見。正是在他的遊說以及堅持下,英國才不惜投入大筆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干涉包括希臘在內的歐洲眾多國家地國內革命。在邱吉爾看來,共產主義就是一根可以飛速生長並迅速擴散的毒苗。只要你給它哪怕一丁點生存地空間,它就會迅速的蔓延到全世界。因此。自從一戰結束之後,邱吉爾就一直在宣揚對蘇俄地圍堵。時至今日,他的這種思想不僅沒有改變,反而顯得是愈演愈烈。
在同羅斯福的通話中,邱吉爾一方面尋求了自己大洋彼岸的盟友在這件事情上的看法,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首先在輿論上,對英國提供支持,並通過外交手段對蘇俄施壓。迫使他們先無條件釋放被俘的英軍官兵。在令一方面,邱吉爾也希望美國能夠正式介入這件事情,將原本在非洲修整的軍隊調往希臘,以支援英軍在那裡開展地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