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將軍,一個月不見,你看上去可是消瘦了不少。”快步走到楚思南的面前,熱情地同他握了握手,崔可夫大聲說道,“看來當初你說的不錯,在克里姆林宮裡絕對沒有在外面指揮戰鬥來的逍遙自在。”

  “是啊,”楚思南朗聲一笑,伸手在崔可夫的肩膀上拍了拍,說笑道,“僅看將軍這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便知道我當初的選擇錯的有多麼厲害了。哎,說實話,我是真的有些後悔了,如果我當初沒有選擇錯誤的話,那今天這蕩平日本的大功,可就是屬於我的了。”

  崔可夫自然知道身邊這位領袖是在說笑,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他,自己的確也沒有機會來到東線,更不可能成為東線戰場的最高指揮官,毫不客氣地說,自己今天的風光,都是這位領袖所賦予的。而且現在崔可夫還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這次楚思南來日本,實在之前拒絕了朱可夫的邀請之後才過來的,這說明了什麼?這就說明他是有意在為自己捧場。

  仔細的想一想,站在蘇聯國內各個報紙、廣播的角度考慮,如果楚思南身在日本,那麼在對戰場的報導側重上,他們是會注重東線呢,還是會更加注重西線呢?毫無疑問,那答案只會有一個,那就是東線,只有領袖所在的地方,才是他們主要報導的重點。而這樣一來,他崔可夫自然也能夠以東線戰役總指揮的身份,從中受到頗大的益處。

  正是因為如此,這幾天來,崔可夫才會顯得前所未有的興奮,他在緊張的布置戰場的同時,還在焦急的等待著楚思南的最後到來。而今,這位領袖同志終於來了,他心中那懸浮著的最後一塊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和楚思南熟絡的寒暄了一陣兒,崔可夫才想起就這樣同領袖站在風裡閒聊,似乎是很失禮的一件事,不過好在的是,如今的楚思南看上去同樣很興奮,他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性的東西。

  “將軍,我們先上車吧,”又草草的為楚思南介紹了一下自己身後的幾位將領,崔可夫做出一個請的動作,對楚思南說道,“如今的仙台已經完全被我們所控制,我們的臨時指揮部就設立在市內,為了歡迎你的到來,我們專門在市區內劃出了一片軍事管轄區,安全上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嗯,好。”楚思南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笑道,“我聽說日本人睡覺都睡在地上,啊,叫什麼榻榻米,哈哈,那東西我可睡不習慣,不知道崔可夫有沒有特別為我批覆一張床呢?”

  “呵呵,將軍說笑了,”崔可夫笑道。“這些事情屬下怎麼會忘記,你放心吧。一切都準備好了。”

  “那還說什麼,大家都上車吧。”楚思南朝身邊的眾人擺了擺手。微笑著說道。

  未幾,一排軍車從空軍基地地機場出發,徑直朝仙台市區的方向駛去。

  儘管此時的仙台已經完全處在了蘇軍的控制之下,而且那些潛藏的抵抗力量,也已經被蘇軍基本清除,但是東線最高指揮官的崔可夫,仍就不敢在安全問題上有絲毫的放鬆。在迎接楚思南的車隊中。除了十幾輛軍用的吉普車之外,在車隊的前方與後尾地位置上,還各自安排了四輛載滿士兵的卡車。大批身著軍大衣、荷槍實彈地蘇軍士兵精神抖擻的站在卡車之上,炯炯地目光,顯示出了他們如臨大敵般的高度警惕。

  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如果身為國家領導人的楚思南。在這裡遭遇什麼不測,哪怕僅僅是受上一點輕傷,那大家就全都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和崔可夫坐在同一輛車裡。楚思南並沒有多說什麼,他只是簡單的問了一下東京進攻戰役的準備情況,便轉過頭來,將目光投向了窗外。

  仙台,是日本一大重鎮,該市雖然不像神戶、廣島、長崎一般,擁有發達的工業,但是這裡卻是日本最大地、做出名的科研基地,全日本主要的科研機構基本都集中在這裡。而仙台真正出名的原因,還在於另一個方面,那就是著名的文學家魯迅,曾經在這裡求學,而楚思南之所以知道這個地方,也是因為這個的緣故。

  據說仙台這個城市很美,綠樹成蔭、自然風光遍布,但是在楚思南看來,如今地仙台顯然不具備這些特點,剛剛結束的大戰,在這裡留下了太多的痕跡,準確地說,應該是創傷。

  從城市南郊進入城區,這一路上,楚思南滿眼所看到的,都是殘破的廢墟與坑坑窪窪的破路,仙台市內的民居頗具日本的民族特色,基本上都是木製吊檐的仿唐建築,在戰火中,這樣的建築,根本無法經受住摧殘。因此,此刻的仙台市與其說是一個城市,還不如說是一片廢墟,其與廢墟唯一不同之處,就在於城北的一小片區域還算是完整,房屋建築的保存還算是看的過眼,而那裡便是蘇軍劃分出來的軍事管轄區。

  軍事管轄區,這是比較好聽的一種說法,而說白了,那就是蘇軍的專屬區,在這一片區域內,所有原本的居民已經都被驅趕走了,而那街口上拉起來的鐵絲網隔離線與一隊隊荷槍實彈的士兵,就充分的表明了一點: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

  在軍事管轄區的南街口外,設立有四五個食品分發站,一輛輛軍用卡車停靠在那裡,車上裝滿了麵包之類的食品,負責分發食物的士兵們,正在將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包,分發給排隊前來領取的市民。看到這一幕,令楚思南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兩年前的蘇聯,那時候的蘇聯人的生活也差不多,他們的食物、日用品,也需要每天到固定的地點去領取。不過看起來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蘇聯人的生活也要比眼前日本人所過的日子舒適的多,畢竟那時候蘇聯政府分發的除了食品之外,還有一定量的日用品,而此時呢,這些衣衫襤褸、面容骯髒的日本人別說去領什麼日用品了,他們所得到的食物都遠遠不能達到溫飽的水平。兩塊巴掌大小的麵包,沒有任何蔬菜、果品,這就是他們午餐中所有的定額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