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按道理說,作為一名出身軍旅的領導人,楚思南本人應該對這種能夠為自己迎來無限風光與榮耀的事情。頗為上心才對,而且從實際上看,他也曾經指揮過對德戰役,同時,蘇德戰場上扭轉敗局的契機,正是在他的指揮下才出現的,因此,他原本就有足夠地資格前往柏林,以一個勝利者的身份出現在那裡。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他甘願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呢?
不為其他,就因為按照戰爭的時刻表,十一月中旬的時候,楚思南有一個對他來說,更加富有意義的地方需要去,那就是日本。
就在西線戰場上烽煙四起、戰鼓正隆地時候,亞洲戰場上最後一個戰點日本,也並不平靜,毫不客氣的說,就在歐洲戰事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日本本土地戰役進展,也到了最後的關頭,從明治維新之後,便一直立足於軍事強國的日本帝國主義,即將走到風燭殘年的最後關頭了。
在十月初的頭一個星期時間裡,從九州島發動攻勢的美英以及東南亞諸國盟軍,先後克取熊本、福岡、北九州等地,占領了整個九州島。在這之後,盟軍兵分兩路,在強悍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支撐下,向四國島、本州島南部地區,發起了新一輪的搶灘登陸作戰。
十月中旬,美英盟軍西線作戰部隊,通過傘兵配合登陸艦隻作戰的方式,在本州島南部重鎮下關,登陸成功,僅僅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就將兵鋒送抵到了廣島城下。與此同時,進攻四國島的盟軍部隊,則在八幡登陸成功,並相繼攻克高知、安藝等地,並先後殲滅島上日軍整整六個師團。
經過這一階段的戰鬥,美英盟軍先後擊潰、全殲日軍本土防禦部隊近十六個師團,從而在根本上削弱了日軍最後剩餘的有限力量。十月二十二日,為了進一步加快戰役進展,打通前往東京附近地域的通道,盟軍指揮部下達了一個龐大的戰略轟炸計劃,從二十二日上午八點四十分開始,到二十四日下午五點二十分,規模龐大的十八個轟炸機編隊,從台灣島的五個空軍基地以及數艘航母上數度起降,對日本本州島上的福山、岡山、神戶、大阪等城市,實施持續不間斷的大規模轟炸。其間,日本工業重鎮大本、神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城內各類建築設施損毀百分之七十以上。最倒霉的是,正在神戶視察軍工的國務大臣星野直樹,也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轟炸中被炸死,他所乘坐的專車,被一枚從天而降的炸彈掀翻在路面上,並隨即燃起了大火,而星野則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成了干肉。
就在盟軍從南面向東京快速推進的同時,由崔可夫將軍所指揮的蘇聯紅軍,也在快速的將戰線向南,向東京方向推進,按照楚思南的要求。紅軍的部隊,一定要搶在盟軍之前,進占東京。
與蘇軍在對德戰場上地遭遇不同,在這裡,日本的軍隊似乎更加注重對南線地區的防禦,他們把主要的精銳兵團,都抽調到南方,去抵禦以美英為首的盟軍部隊的進攻,而在蘇軍的正面戰場上,卻基本都是一些由老人和孩子組成的低檔次軍隊。其實。日本方面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安排,未嘗沒有他們自己的考慮。
時至今日。戰敗已經無可避免,對於這一點。即便是被所謂武士道精神沖昏頭腦地日本軍國主義者,同樣能夠看得出來,他們的垂死掙扎雖然還在進行,但是也不能不為自己地將來做一番更加細緻的打算。
對於美英為首地盟軍,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們並不抱有任何幻想,那是仇人,絕對的仇人。偷襲珍珠港、奪取英國在亞洲地區的全部殖民地,這些作為從根本上來說,已經將盟國得罪透了。如果戰後日本的局勢由這些國家來主導,那麼毫無疑問,他們這些人絕對的不到任何好果子吃。與此相反,再來看看蘇聯。在日本的高層看來,蘇日之間除了曾經地日俄戰爭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化解不開的仇怨。而且兩國之間還曾經簽署過互不侵犯條約、友好條約之類的一攬子協議。而現在蘇俄之所以會對日本宣戰,一方面是因為美英盟國的敦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原本就對東亞地區抱有很大的野心。因此,從這方面看,即便是最後戰敗投降,向蘇俄一方投降所能夠領受到的待遇,也要遠比向美英投降來地豐富。正是出於這一點考慮,日本高層在布置防禦方面所作出的安排,才會更加向南線傾斜,從而將主要的作戰兵力,部署在了南線。
毫無疑問,日本高層如此地布防安排,為蘇軍崔可夫兵團的快速難進,創造了最為有利的條件,因此,從十月中旬開始,蘇軍登陸本州島北方地域的部隊,明顯加快了戰場推進的速度。
按照崔可夫的作戰計劃,登陸本州島的蘇軍部隊,兵分三路,西路方面軍從津清半島出發,沿本州鐵路線一路向南進攻,經秋田、酒田、新瀉,一路從西側迂迴包抄東京附近日本守軍;中路方面軍沿北上川南進,從正面進攻日軍本州守軍集結地仙台;東路方面軍沿海岸線南下,從左路進擊仙台。按照戰役部署,中、東兩路蘇軍方面軍將在仙台會師,而後沿東京抵達仙台的鐵路幹線南下,直取東京。
十月二十二日,中路方面軍的兩個裝甲集團軍撕裂仙台正面日軍防線,隨即突入仙台市內,同駐守市區的三個師團陷入混戰。同日夜,東路方面軍沿仙台灣海岸線南進,繞過仙台,一舉截斷了仙台日軍向南撤退往福島的通道,從而完成了對仙台日軍的全面合圍。
不為其他,就因為按照戰爭的時刻表,十一月中旬的時候,楚思南有一個對他來說,更加富有意義的地方需要去,那就是日本。
就在西線戰場上烽煙四起、戰鼓正隆地時候,亞洲戰場上最後一個戰點日本,也並不平靜,毫不客氣的說,就在歐洲戰事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日本本土地戰役進展,也到了最後的關頭,從明治維新之後,便一直立足於軍事強國的日本帝國主義,即將走到風燭殘年的最後關頭了。
在十月初的頭一個星期時間裡,從九州島發動攻勢的美英以及東南亞諸國盟軍,先後克取熊本、福岡、北九州等地,占領了整個九州島。在這之後,盟軍兵分兩路,在強悍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支撐下,向四國島、本州島南部地區,發起了新一輪的搶灘登陸作戰。
十月中旬,美英盟軍西線作戰部隊,通過傘兵配合登陸艦隻作戰的方式,在本州島南部重鎮下關,登陸成功,僅僅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就將兵鋒送抵到了廣島城下。與此同時,進攻四國島的盟軍部隊,則在八幡登陸成功,並相繼攻克高知、安藝等地,並先後殲滅島上日軍整整六個師團。
經過這一階段的戰鬥,美英盟軍先後擊潰、全殲日軍本土防禦部隊近十六個師團,從而在根本上削弱了日軍最後剩餘的有限力量。十月二十二日,為了進一步加快戰役進展,打通前往東京附近地域的通道,盟軍指揮部下達了一個龐大的戰略轟炸計劃,從二十二日上午八點四十分開始,到二十四日下午五點二十分,規模龐大的十八個轟炸機編隊,從台灣島的五個空軍基地以及數艘航母上數度起降,對日本本州島上的福山、岡山、神戶、大阪等城市,實施持續不間斷的大規模轟炸。其間,日本工業重鎮大本、神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城內各類建築設施損毀百分之七十以上。最倒霉的是,正在神戶視察軍工的國務大臣星野直樹,也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轟炸中被炸死,他所乘坐的專車,被一枚從天而降的炸彈掀翻在路面上,並隨即燃起了大火,而星野則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成了干肉。
就在盟軍從南面向東京快速推進的同時,由崔可夫將軍所指揮的蘇聯紅軍,也在快速的將戰線向南,向東京方向推進,按照楚思南的要求。紅軍的部隊,一定要搶在盟軍之前,進占東京。
與蘇軍在對德戰場上地遭遇不同,在這裡,日本的軍隊似乎更加注重對南線地區的防禦,他們把主要的精銳兵團,都抽調到南方,去抵禦以美英為首的盟軍部隊的進攻,而在蘇軍的正面戰場上,卻基本都是一些由老人和孩子組成的低檔次軍隊。其實。日本方面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安排,未嘗沒有他們自己的考慮。
時至今日。戰敗已經無可避免,對於這一點。即便是被所謂武士道精神沖昏頭腦地日本軍國主義者,同樣能夠看得出來,他們的垂死掙扎雖然還在進行,但是也不能不為自己地將來做一番更加細緻的打算。
對於美英為首地盟軍,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們並不抱有任何幻想,那是仇人,絕對的仇人。偷襲珍珠港、奪取英國在亞洲地區的全部殖民地,這些作為從根本上來說,已經將盟國得罪透了。如果戰後日本的局勢由這些國家來主導,那麼毫無疑問,他們這些人絕對的不到任何好果子吃。與此相反,再來看看蘇聯。在日本的高層看來,蘇日之間除了曾經地日俄戰爭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化解不開的仇怨。而且兩國之間還曾經簽署過互不侵犯條約、友好條約之類的一攬子協議。而現在蘇俄之所以會對日本宣戰,一方面是因為美英盟國的敦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原本就對東亞地區抱有很大的野心。因此,從這方面看,即便是最後戰敗投降,向蘇俄一方投降所能夠領受到的待遇,也要遠比向美英投降來地豐富。正是出於這一點考慮,日本高層在布置防禦方面所作出的安排,才會更加向南線傾斜,從而將主要的作戰兵力,部署在了南線。
毫無疑問,日本高層如此地布防安排,為蘇軍崔可夫兵團的快速難進,創造了最為有利的條件,因此,從十月中旬開始,蘇軍登陸本州島北方地域的部隊,明顯加快了戰場推進的速度。
按照崔可夫的作戰計劃,登陸本州島的蘇軍部隊,兵分三路,西路方面軍從津清半島出發,沿本州鐵路線一路向南進攻,經秋田、酒田、新瀉,一路從西側迂迴包抄東京附近日本守軍;中路方面軍沿北上川南進,從正面進攻日軍本州守軍集結地仙台;東路方面軍沿海岸線南下,從左路進擊仙台。按照戰役部署,中、東兩路蘇軍方面軍將在仙台會師,而後沿東京抵達仙台的鐵路幹線南下,直取東京。
十月二十二日,中路方面軍的兩個裝甲集團軍撕裂仙台正面日軍防線,隨即突入仙台市內,同駐守市區的三個師團陷入混戰。同日夜,東路方面軍沿仙台灣海岸線南進,繞過仙台,一舉截斷了仙台日軍向南撤退往福島的通道,從而完成了對仙台日軍的全面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