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章邯也深知糧食和戰略物資的重要性,一幫餓著肚子的軍隊素質再怎麼高,將領再怎麼優秀也打不贏戰爭的。因此為了保障糧食的運輸,章邯下令從棘原到巨鹿間建立糧道,直接通往黃河附近。而且還在這條道路兩邊用土牆圍住,以免有人來劫糧。同時章邯派出軍團中最猛的大將蘇角率軍沒事就在道路兩邊溜達,保護道路的安全暢通。而蘇角這個人因為殘忍善戰而出名,所以沒有人敢來打這的主意。

  由老將涉間坐鎮中間統籌調配所有的糧食物資和器械。

  整個巨鹿戰場秦軍布置在這裡的一線部隊就達10多萬人,況且旁邊還有虎視眈眈的20萬秦軍主力!

  反觀諸侯軍隊:巨鹿城內,趙軍也不過3萬左右的作戰部隊,而且在長期圍困之下士氣低靡,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其他諸侯援軍人數不等,但不會太多,而且都被章邯打敗過,雖然說是前來援助,但到巨鹿都停駐不前,靜候觀望。出於軍事力量上的考慮,諸侯軍隊是不敢打,也打不過,但從政治立場上又不能撤;也許大家都知道這場會戰的主角不是他們,而是秦國和楚國。所以也想在這看場好戲吧!楚國的北征軍團主力大概也只有7萬餘人,所以整個巨鹿戰場諸侯軍事力量是不及秦軍的。而章邯則是精密計算到了這些,所以才有了以上的布置!

  從這我們看來,章邯還真不是浪得虛名,這簡直就是個“黃金”陣容,章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使秦軍在巨鹿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四十多天裡,雙方的軍隊就都這麼靜靜地在觀望等待,誰也沒有先出手。戰場上出現了罕見的寧靜,但又瀰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壓抑!雙方仍舊是在等待!

  大家都在等最後一支軍隊的到來!

  “來吧,你們這些叛亂之人,讓我們就在這裡決一死戰吧!”章邯語。

  七、大決戰

  鼓起勇氣前進吧,士兵!

  漳河從今天的山西境內流出,自西向東,在巨鹿城的南面流過。項羽率領的楚軍在漳河南岸駐紮,秦軍在北岸。

  章邯一直在等待,等待著楚軍進入他預想中的戰場。我們來看下他的作戰計劃:當楚軍渡過漳河進入巨鹿戰場時,面對的是10幾萬的王離、蘇角大軍,這足夠挫滅楚軍的銳氣並消耗楚軍的兵力。當楚軍一看攻擊巨鹿大軍無效時,只能回到漳河南岸自己的大本營,而章邯自己則帶著主力順著漳河南下,到達楚軍的後方,截斷他們的退路。這樣楚軍就被夾擊於巨鹿和漳河之間,覆滅是遲早的事!

  章邯的這條計策的確不錯,充分發揮自己巨大優勢兵力,不擊則以,一擊則必殺!而這一切實現的前提就是要精確地知道楚軍要在哪一天什麼時刻渡河。章邯想了個好辦法,他命人二十四小時守候在漳河下游,看有什麼東西漂下來,比如衣服的碎片、馬吃的草料、被吹的旗幟,說不定還有不會水而溺死的士兵之類的東西,幾萬人那,不可能幹乾淨淨地渡過河的,怎麼也能留點兒紀念品在河裡吧!

  章邯真的是一位優秀的統帥,他連這種辦法都能想到,充分利用地利之勢,為自己獲得情報資源。一切都如他所料,幾萬人過河的確不可能什麼都不留下!士兵興沖沖地跑去報告老大,楚軍過河了,你看這就是證據,章邯看到對面手中的破帽子,爛衣服,破船槳,還有把旗幟,很高興!心想楚軍終於憋不住了!

  集合!大營響起了集合的號角。章邯帶著大軍偷摸摸著繞道,向楚軍的後方運動過去!當他費盡心機興沖沖地跑到楚軍大營時,滿地狼藉,連個鬼影都沒有,章邯頓時心聲不妙。楚軍根本就沒給自己留任何後路,他什麼都算計到了,就是沒算到這位楚軍統帥居然不按常理出牌!他一直在想怎麼截斷楚軍的退路,而楚軍根本就沒為自己留退路!他驚呆了!望著那遙遠的漳河北岸,他隱隱感到一絲的不安,難道是天要亡我大秦?他只能祈求王離他們能堅持住,千萬不要這麼快就被擊敗!

  章邯真沒想到項羽會這麼狠,連條後路都不留!

  項羽不是不想留後路,是留不了後路!7萬對30萬,傻子也能看出是去找死,如果再留下後,兵力分散的不說,還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懈怠的心態,項羽雖說沒怎麼讀過什麼書,但孫子兵法上的一句話他還記得很清楚,“陷之死地而後生”。只有那種有必死信念的士兵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攻擊力!而且項羽自認為自己是最出色的軍人,他不喜歡搞什麼陰謀詭計,他只喜歡痛痛快快地去廝殺,去進攻,把自己的所有的榮譽和生命都押上去也再所不惜!贏就要贏個痛快,輸也要輸個徹底,害怕死亡的人不是一個好軍人!

  人生能有幾回搏!再說現在真的到了最終決戰的時刻了,還留什麼後路!項羽並不是一個只知道衝鋒陷陣的將軍,他深知,楚軍不能分散,必須集中全部力量攻擊一個點,30萬人雖然看起來多,但它並不是全擠在一塊的,而是被分散在一塊一塊的,在局部戰場上,7萬人也是能形成局部的優勢!

  不成功便成仁!除了進攻,別無他擇!

  不像章邯,在戰爭之前要收集大量情報,要思索很久。項羽只看了一眼,說了一句:“既然糧道最重要,那就先攻打糧道吧!”蘇角勇不勇猛,殘不殘忍,有多大名氣,根本就不予考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