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頁
間戰期以礦產資源換取大量步槍、機槍、中小口徑火炮以及彈藥生產線的中國在蔣校長的領導下,抵抗力度要遠超另一個版本的歷史,至少擁有一個全德械集團軍和不少德國退役戰鬥機的中央軍沒有丟掉武漢。
1939年,日本還沒有完全吞併中國,短視的他們就得隴望蜀地開闢了新戰場日本全部海軍主力南下,重創英國人駐紮在新加坡的遠東艦隊,百萬陸軍在除了德屬北越之外的印度支那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攻城略地。
也就只有半年的時間,大日本帝國的太陽旗鋪滿了大半個東南亞。
日本人的狂妄和囂張激怒了美國人。牛仔們有心拿小島國開刀,安撫他們失敗的歐洲政策既然無法維持歐洲均勢,德國崛起勢不可擋,那麼在本世紀後五十年的大國競爭中,“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的美利堅合眾國有權利也有義務“征服日本人以獲取完整的太平洋霸權和東亞霸主地位”,增加“美國對抗德國‘霸權主義’的信心和底氣”。
1939年12月25日,日本雪風號驅逐艦誤擊美國“最堅實盟友”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號巡邏艦,給了美國人最好的開戰藉口。
當美國人仿效當年的美西戰爭,興沖沖地派人調查緬因號,啊不,是阿諾德三世號飲彈沉沒事件,敏銳覺察到美國人動武想法的日本人搶先動手了。
相同的日期,不同的年份致使與愛爾蘭海突襲戰幾乎如出一轍的珍珠港偷襲事件多擊沉了美國人三艘航空母艦。小小的意外遂鑄就了巨大的蝴蝶效應,最終讓美國人耗費三年多的時間。付出兩百多萬名海陸軍官兵陣亡的代價才突破了日本人的絕對國防圈,兵臨東京灣。
如果不是美國人明智地與中國人結盟,向中國提供大量武器援助,牽制了日本大量精銳陸軍,相信美國重返東京灣的時間和所付出的代價會大大提高。
總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結束了。它成就了希特勒這樣的宣傳之神,給了老兵王海蒂最好的退伍禮物,將德國和美國徹底送上神壇。同時也毀滅了諸如英國、法國、義大利、蘇俄和日本這樣的准一流列強。
1944年,王海蒂結束了他的軍事生涯,並且在基爾海軍學院發表了濃郁著悲傷的演講。
拄著拐棍的王海蒂站在陳舊的小禮堂前,面對洋溢著青春和熱血的年輕人,發出了屬於舊時代老人的嗟嘆聲:“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歷史翻過王海蒂退役的這一頁,進入超級大國時代。
歷史學家們每每提到二十世紀後半葉國際史時。總是將這五十年的國際關係簡化為老歐洲的代表德國、新世界的代表美國,從小到嬰幼兒尿不濕大到外太空的火星探測,在各個層面進行無所不包的競爭和對抗。
新千年後,這種“東西對抗”的兩極格局似乎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美國人的影響力漸漸局限在了美洲,而中國則作為亞洲勢力的代表強勢崛起。
很可惜,瘋狂迷戀跑酷和推特的德國年輕一代對局勢的變化漠不關心。他們不願意服兵役。厭惡恪守規則,就連曾經深刻地影響和改變德國的海蒂西萊姆具體的去世時間也答不上來,更具有嘲諷意義的是研究西萊姆的熱潮正在中國人那邊方興未艾。
當然,德國的90後們面對苛責的時候總是能夠振振有詞“誰說我們不知道西萊姆是誰,他不就是我們德意志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凱薩琳‘甘願放棄權位也要廝守終身’的那個男人嗎!”
90後們說的是與王海蒂相忘於江湖的凱薩琳。
1946年。德國婦女在傳奇人物凱薩琳的組織下,開始了不依不撓的街頭政治運動。要求獲得選舉權利。
1947年,德國所有年滿十八周歲的婦女獲得選舉權利,第二年獲得被選舉權。
1948年,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和基爾商業大亨凱薩琳擊敗來自社會民主黨的總理候選人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
1952年,年事已高的凱薩琳宣布不再競選下一任總理,並且在《鏡報》的採訪中坦誠海蒂西萊姆就是那個在她的個人回憶錄中那個自己“甘願放棄權位也要廝守終身”的男人,她誠懇地告誡德國所有的女孩子“千萬不要因為世俗的偏見就輕易放逐自己的心,因為有些東西。有些人錯過了就永遠也拿不回來。”
以上就是德國的90後們對海蒂西萊姆的全部記憶,除此之外,唯一能讓德國的90後們清楚記得的事情就是已故的海蒂西萊姆曾在他的個人回憶錄中發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懇求:“我希望我的子孫後代能夠替我完成一件事情,一件我不甘心將它帶到天堂,向上帝老實交代的事情。”
《法蘭克福時報》在千禧年前後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內容就是海蒂西萊姆會給他的後人交代何種事情。
調查人員在柏林、紐約和北京隨即抽查了一千多名群眾,得到的答案卻是五花八門,從“不要把安妮的墓地和我葬在一起”到“給戴維貝蒂的墓碑潑油漆”,群眾們的智慧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說不出來的。
事實是西萊姆的曾孫領著幾個金髮碧眼虎背熊腰的老外就守在中國某大學附近的天橋上,左手邊就是醫科大學。
“西萊姆,雖然我們有外交豁免權,可中國人未必不會在遣返我們之前,偷偷將我們暴打一頓呀……”
1939年,日本還沒有完全吞併中國,短視的他們就得隴望蜀地開闢了新戰場日本全部海軍主力南下,重創英國人駐紮在新加坡的遠東艦隊,百萬陸軍在除了德屬北越之外的印度支那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攻城略地。
也就只有半年的時間,大日本帝國的太陽旗鋪滿了大半個東南亞。
日本人的狂妄和囂張激怒了美國人。牛仔們有心拿小島國開刀,安撫他們失敗的歐洲政策既然無法維持歐洲均勢,德國崛起勢不可擋,那麼在本世紀後五十年的大國競爭中,“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的美利堅合眾國有權利也有義務“征服日本人以獲取完整的太平洋霸權和東亞霸主地位”,增加“美國對抗德國‘霸權主義’的信心和底氣”。
1939年12月25日,日本雪風號驅逐艦誤擊美國“最堅實盟友”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號巡邏艦,給了美國人最好的開戰藉口。
當美國人仿效當年的美西戰爭,興沖沖地派人調查緬因號,啊不,是阿諾德三世號飲彈沉沒事件,敏銳覺察到美國人動武想法的日本人搶先動手了。
相同的日期,不同的年份致使與愛爾蘭海突襲戰幾乎如出一轍的珍珠港偷襲事件多擊沉了美國人三艘航空母艦。小小的意外遂鑄就了巨大的蝴蝶效應,最終讓美國人耗費三年多的時間。付出兩百多萬名海陸軍官兵陣亡的代價才突破了日本人的絕對國防圈,兵臨東京灣。
如果不是美國人明智地與中國人結盟,向中國提供大量武器援助,牽制了日本大量精銳陸軍,相信美國重返東京灣的時間和所付出的代價會大大提高。
總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結束了。它成就了希特勒這樣的宣傳之神,給了老兵王海蒂最好的退伍禮物,將德國和美國徹底送上神壇。同時也毀滅了諸如英國、法國、義大利、蘇俄和日本這樣的准一流列強。
1944年,王海蒂結束了他的軍事生涯,並且在基爾海軍學院發表了濃郁著悲傷的演講。
拄著拐棍的王海蒂站在陳舊的小禮堂前,面對洋溢著青春和熱血的年輕人,發出了屬於舊時代老人的嗟嘆聲:“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歷史翻過王海蒂退役的這一頁,進入超級大國時代。
歷史學家們每每提到二十世紀後半葉國際史時。總是將這五十年的國際關係簡化為老歐洲的代表德國、新世界的代表美國,從小到嬰幼兒尿不濕大到外太空的火星探測,在各個層面進行無所不包的競爭和對抗。
新千年後,這種“東西對抗”的兩極格局似乎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美國人的影響力漸漸局限在了美洲,而中國則作為亞洲勢力的代表強勢崛起。
很可惜,瘋狂迷戀跑酷和推特的德國年輕一代對局勢的變化漠不關心。他們不願意服兵役。厭惡恪守規則,就連曾經深刻地影響和改變德國的海蒂西萊姆具體的去世時間也答不上來,更具有嘲諷意義的是研究西萊姆的熱潮正在中國人那邊方興未艾。
當然,德國的90後們面對苛責的時候總是能夠振振有詞“誰說我們不知道西萊姆是誰,他不就是我們德意志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凱薩琳‘甘願放棄權位也要廝守終身’的那個男人嗎!”
90後們說的是與王海蒂相忘於江湖的凱薩琳。
1946年。德國婦女在傳奇人物凱薩琳的組織下,開始了不依不撓的街頭政治運動。要求獲得選舉權利。
1947年,德國所有年滿十八周歲的婦女獲得選舉權利,第二年獲得被選舉權。
1948年,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和基爾商業大亨凱薩琳擊敗來自社會民主黨的總理候選人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
1952年,年事已高的凱薩琳宣布不再競選下一任總理,並且在《鏡報》的採訪中坦誠海蒂西萊姆就是那個在她的個人回憶錄中那個自己“甘願放棄權位也要廝守終身”的男人,她誠懇地告誡德國所有的女孩子“千萬不要因為世俗的偏見就輕易放逐自己的心,因為有些東西。有些人錯過了就永遠也拿不回來。”
以上就是德國的90後們對海蒂西萊姆的全部記憶,除此之外,唯一能讓德國的90後們清楚記得的事情就是已故的海蒂西萊姆曾在他的個人回憶錄中發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懇求:“我希望我的子孫後代能夠替我完成一件事情,一件我不甘心將它帶到天堂,向上帝老實交代的事情。”
《法蘭克福時報》在千禧年前後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內容就是海蒂西萊姆會給他的後人交代何種事情。
調查人員在柏林、紐約和北京隨即抽查了一千多名群眾,得到的答案卻是五花八門,從“不要把安妮的墓地和我葬在一起”到“給戴維貝蒂的墓碑潑油漆”,群眾們的智慧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說不出來的。
事實是西萊姆的曾孫領著幾個金髮碧眼虎背熊腰的老外就守在中國某大學附近的天橋上,左手邊就是醫科大學。
“西萊姆,雖然我們有外交豁免權,可中國人未必不會在遣返我們之前,偷偷將我們暴打一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