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上午八時,他回到斯托特里茲,正在吃早餐時,敵方的火炮開始發射。他立即命令貝特朗向薩爾河上進發。直到下午二時為止,法軍的前哨還只是緩緩的被擊退,聯軍極小心的前進。只有黑森伯格親王率領的左面縱隊,在多里茨和杜森經過了激烈戰鬥,並將兩地攻占。接著他前進到孔尼維茨,但被波尼亞托夫斯基的波蘭部隊擊退。巴克萊在前者右面等待本尼格森的到達。後者還落後很遠,正在緩慢前進。但是仍沒有貝爾納多特到達的消息。此時在利德斯瑙,貝特朗已經完全擊敗了格萊,並挺進到了威森維爾斯。
下午二時,在羅斯尼格周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但是奧熱羅和波尼亞托夫斯基仍然堅守孔尼維茨,而在普羅布斯希達,維克多在洛里斯通支援之下,也一再擊退巴克萊的縱隊。巴克萊屢次突擊都不能成功,隨後奉到施瓦爾岑堡的命令,才改取守勢。此時本尼格森因為數量比麥克唐納占優,經過激烈戰鬥之後,占領了了霍茲豪森和茹克豪森。他再前進又占領了柴維勞多夫,但是在斯托特里茲還是被擊退了。於是貝爾納多特終於在他右方出現,下午三時,他們二人合力攻下了莫爾考。在強大炮兵火力支援之下,包括波古上尉的火箭炮在內,他們又向龐斯多夫進攻,也把它攻下了。不久,拿破崙又用青年近衛軍和老近衛軍將該地奪回,在發現無法據守後又自動撤出。內伊也把他的右翼撤到色尼爾豪森和斯圖茲。正撤退時,列依爾的兩個薩克森旅和一個野炮連,本來位於希勒爾豪森正面,現在卻開始投降敵方了。當他們通過時,法軍騎兵還以為他們是向前進攻,不禁向他們歡呼。
雖然孔尼維茨、普羅布斯希達和斯托特里茲三個據點仍在堅守之中,可是到了傍晚,其他各點的法軍都已經被迫退到萊比錫的城郊。馬爾蒙已經被趕出了謝尼菲爾德,退到勞德尼茲,在下午四時,內伊和索漢也都已經負傷。到此時拿破崙才認識到此地不可再留,所以當夜幕低垂之後,他就在營火下用他習慣的精確態度,開始口授撤退的命令。這個命令本身已經遺失,但是它所規定的行軍序列卻是大致如下:老近衛軍領先,接著就是烏迪諾所率領的兩師青年近衛軍,第四騎兵軍,第一和第二兩軍,最後是第二騎兵軍。以上各部隊在其餘兵力掩護下,應立即經過利德斯瑙開始撤退,直到下午八時,拿破崙還留在野戰營之中,以後才回到萊比錫城內,留宿在普魯士旅館。他在那裡與巴沙羅公爵(即馬里特)一同工作到深夜。
布呂歇爾在黃昏時才知道貝特朗已經在向薩爾河行軍,於是也立即命令約克軍開始行動,占領了梅西堡和哈里。當10月18日的戰鬥停止時,還是沒有獲得決定性戰果。法軍仍守著從孔尼維茨到普羅布斯希達、斯托特里茲、克羅頓多夫、勞德尼茲一直抵達萊比錫城北之線,而在西面,拿破崙的退卻線也依然暢通無阻。關於這一夜的情形,道伊列斯基有下述生動描寫。
“夜幕垂下,天空照耀得通紅。斯托特里茲、謝尼菲爾德、多里茨和萊比錫城的郊區,都已起火燃燒。我軍(聯軍)方面充滿了歡樂氣氛,從各方面都有捷報傳來,反之敵軍則陷於混亂之中。他們的輜重、炮兵、殘破的團隊,幾天沒有吃飯的士兵,都擠在一塊,因為萊比錫周圍河上的橋樑不夠用。當我們的炮彈落下時,在狹窄的街頭上到處都可以聽到無數傷兵的呼號。戰場上,剛剛還有兩千門火炮在那裡怒吼,現在卻已像墳墓一樣沉寂。這種會戰後的沉寂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恐怖,使人感到別有意味。”
18日黃昏,施瓦爾岑堡頒發次日作戰命令。還是和他的慣例一樣,完全是一個平行的攻擊,仍然和過去的攻擊命令一樣,並沒有企圖集中在任何一點上。此外,除了布呂歇爾曾經採取前述步驟以外,也不再有任何切斷法軍交通線或準備追擊的意圖。
19日上午二時,法軍留下前哨在孔尼維茨,普羅布斯希達和斯托特里茲等處,撤出了那些村落,麥克唐納率領第七軍和第十一軍,共約三萬人,奉命堅守萊比錫城以掩護大軍退卻。同時也命令在德勒斯登的聖西爾設法自行逃脫。
上午七時,聯軍繼續展開攻勢,不久又暫時停頓下來,以便談判使這個城市投降,因為沙皇希望能兵不血刃攻下該城。上午九時,拿破崙與他的盟友薩克森國王道了再會,在混亂之中策馬走過了利德斯瑙橋。當時的混亂情形,德·歐德拉本曾經有下述描寫:“車輛、火炮、牛羊、婦女和兵員,傷的、死的和倖存無恙的都擠在一起。在這種混亂情形之下,連繼續行軍都已不可能,當然更談不上自衛抵抗。”
在混亂之中,卡陶將軍在距離橋頭不遠的地方,看到一個人只帶著少數隨從走過來。他以為是個普通人,等到走近時正想前去盤問,才知道正是皇帝本人。拿破崙還是保持著他冷靜常態,似乎對周圍的毀滅景象並不關心。拿破崙於上午十一時過橋,在利德斯瑙的磨坊里下馬,口授了一些命令之後就開始熟睡。此時,沙皇的談判也已破裂,於是在萊比錫的戰鬥開始爆發,法軍和波蘭部隊在絕望之中仍然死戰不休。
下午一點不到的時候,拿破崙仍在熟睡之中,雖然炮聲並不足以驚擾他,可是一聲巨響卻把他驚醒了。一個工兵班長過早的把利德斯瑙大橋炸毀了,他的上校並不在場----正上前方去看是哪一個軍最後渡河。這對法軍的後方部隊而言是一個慘重打擊,因為另外那座便橋早已垮了。麥克唐納、波尼亞托夫斯基和許多官兵都跳入河中。麥克唐納僥倖到了西岸,而那位英勇善戰,剛剛在戰場上晉升為法國元帥的波蘭親王卻不幸淹死了。不久,在埃爾斯特河東岸上的戰鬥就以法軍全面投降為結束了。
下午二時,在羅斯尼格周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但是奧熱羅和波尼亞托夫斯基仍然堅守孔尼維茨,而在普羅布斯希達,維克多在洛里斯通支援之下,也一再擊退巴克萊的縱隊。巴克萊屢次突擊都不能成功,隨後奉到施瓦爾岑堡的命令,才改取守勢。此時本尼格森因為數量比麥克唐納占優,經過激烈戰鬥之後,占領了了霍茲豪森和茹克豪森。他再前進又占領了柴維勞多夫,但是在斯托特里茲還是被擊退了。於是貝爾納多特終於在他右方出現,下午三時,他們二人合力攻下了莫爾考。在強大炮兵火力支援之下,包括波古上尉的火箭炮在內,他們又向龐斯多夫進攻,也把它攻下了。不久,拿破崙又用青年近衛軍和老近衛軍將該地奪回,在發現無法據守後又自動撤出。內伊也把他的右翼撤到色尼爾豪森和斯圖茲。正撤退時,列依爾的兩個薩克森旅和一個野炮連,本來位於希勒爾豪森正面,現在卻開始投降敵方了。當他們通過時,法軍騎兵還以為他們是向前進攻,不禁向他們歡呼。
雖然孔尼維茨、普羅布斯希達和斯托特里茲三個據點仍在堅守之中,可是到了傍晚,其他各點的法軍都已經被迫退到萊比錫的城郊。馬爾蒙已經被趕出了謝尼菲爾德,退到勞德尼茲,在下午四時,內伊和索漢也都已經負傷。到此時拿破崙才認識到此地不可再留,所以當夜幕低垂之後,他就在營火下用他習慣的精確態度,開始口授撤退的命令。這個命令本身已經遺失,但是它所規定的行軍序列卻是大致如下:老近衛軍領先,接著就是烏迪諾所率領的兩師青年近衛軍,第四騎兵軍,第一和第二兩軍,最後是第二騎兵軍。以上各部隊在其餘兵力掩護下,應立即經過利德斯瑙開始撤退,直到下午八時,拿破崙還留在野戰營之中,以後才回到萊比錫城內,留宿在普魯士旅館。他在那裡與巴沙羅公爵(即馬里特)一同工作到深夜。
布呂歇爾在黃昏時才知道貝特朗已經在向薩爾河行軍,於是也立即命令約克軍開始行動,占領了梅西堡和哈里。當10月18日的戰鬥停止時,還是沒有獲得決定性戰果。法軍仍守著從孔尼維茨到普羅布斯希達、斯托特里茲、克羅頓多夫、勞德尼茲一直抵達萊比錫城北之線,而在西面,拿破崙的退卻線也依然暢通無阻。關於這一夜的情形,道伊列斯基有下述生動描寫。
“夜幕垂下,天空照耀得通紅。斯托特里茲、謝尼菲爾德、多里茨和萊比錫城的郊區,都已起火燃燒。我軍(聯軍)方面充滿了歡樂氣氛,從各方面都有捷報傳來,反之敵軍則陷於混亂之中。他們的輜重、炮兵、殘破的團隊,幾天沒有吃飯的士兵,都擠在一塊,因為萊比錫周圍河上的橋樑不夠用。當我們的炮彈落下時,在狹窄的街頭上到處都可以聽到無數傷兵的呼號。戰場上,剛剛還有兩千門火炮在那裡怒吼,現在卻已像墳墓一樣沉寂。這種會戰後的沉寂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恐怖,使人感到別有意味。”
18日黃昏,施瓦爾岑堡頒發次日作戰命令。還是和他的慣例一樣,完全是一個平行的攻擊,仍然和過去的攻擊命令一樣,並沒有企圖集中在任何一點上。此外,除了布呂歇爾曾經採取前述步驟以外,也不再有任何切斷法軍交通線或準備追擊的意圖。
19日上午二時,法軍留下前哨在孔尼維茨,普羅布斯希達和斯托特里茲等處,撤出了那些村落,麥克唐納率領第七軍和第十一軍,共約三萬人,奉命堅守萊比錫城以掩護大軍退卻。同時也命令在德勒斯登的聖西爾設法自行逃脫。
上午七時,聯軍繼續展開攻勢,不久又暫時停頓下來,以便談判使這個城市投降,因為沙皇希望能兵不血刃攻下該城。上午九時,拿破崙與他的盟友薩克森國王道了再會,在混亂之中策馬走過了利德斯瑙橋。當時的混亂情形,德·歐德拉本曾經有下述描寫:“車輛、火炮、牛羊、婦女和兵員,傷的、死的和倖存無恙的都擠在一起。在這種混亂情形之下,連繼續行軍都已不可能,當然更談不上自衛抵抗。”
在混亂之中,卡陶將軍在距離橋頭不遠的地方,看到一個人只帶著少數隨從走過來。他以為是個普通人,等到走近時正想前去盤問,才知道正是皇帝本人。拿破崙還是保持著他冷靜常態,似乎對周圍的毀滅景象並不關心。拿破崙於上午十一時過橋,在利德斯瑙的磨坊里下馬,口授了一些命令之後就開始熟睡。此時,沙皇的談判也已破裂,於是在萊比錫的戰鬥開始爆發,法軍和波蘭部隊在絕望之中仍然死戰不休。
下午一點不到的時候,拿破崙仍在熟睡之中,雖然炮聲並不足以驚擾他,可是一聲巨響卻把他驚醒了。一個工兵班長過早的把利德斯瑙大橋炸毀了,他的上校並不在場----正上前方去看是哪一個軍最後渡河。這對法軍的後方部隊而言是一個慘重打擊,因為另外那座便橋早已垮了。麥克唐納、波尼亞托夫斯基和許多官兵都跳入河中。麥克唐納僥倖到了西岸,而那位英勇善戰,剛剛在戰場上晉升為法國元帥的波蘭親王卻不幸淹死了。不久,在埃爾斯特河東岸上的戰鬥就以法軍全面投降為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