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我們為堅決執行軍委這一意圖和任務,擬由此間經冀中,直到冀東,布置冀熱遼一帶地方工作,發動群眾,組織武裝,並準備和訓練部隊,建設炮兵,以及進行布置戰場等工作。因此我及蕭勁光等,為爭取時間起見,擬不去山東,並建議關於山東出征部隊的轉移,留守部隊的組織,幹部的配備問題,請羅黎蕭迅速決定辦理。”
從林彪的電報中可以看出,他們沒有去山東的主要原因,是要節省時間。
24日,林彪又發出了一封電報,給山東軍區的部隊下達了指示:“中央皓電及賀電,望你們迅速布置與行動,我們將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來完成中央所給之重大任務。關於山東部隊與幹部,可先後陸續地走,尤其是幹部須迅速北去,以便展開廣大的地方群眾工作及進行擴軍。”
按照中央軍委和林彪的指示,山東軍區的部隊開始作進軍東北的準備工作。羅榮桓自己也被調往東北,便對部隊的去留進行了慎重的考慮。他根據山東的需要,決定把許世友、林浩、陳士渠、唐亮、王建安、張光中、景曉村、周貫五等領導幹部和一部分戰鬥力很強的部隊留在山東,這一決定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10月上旬,陳毅到達山東的臨沂。這是上次羅榮桓到蘇北治病後兩位老戰友再次見面。為了使陳毅儘快地熟悉情況,羅榮桓詳盡地介紹了山東的形勢和周圍的敵情,介紹了山東各部隊的軍事政治素質和戰鬥力,介紹了幹部配備情況,某些指揮員的脾氣秉性等等。他們還共同討論了山東分局改為華東中央局,以及新四軍軍部和山東軍區領導機關合併後的幹部配備、黨政軍工作的重點,討論了阻擊國民黨軍隊北上的作戰方案。
10月11日,中共中央命令已到山東的華中野戰軍部隊和山東軍區留守部隊組成一支強大的武裝,在濟南、徐州之間,阻擊沿津浦路北上的國民黨軍隊。陳毅決定親自到前線指揮。在他動身的時候,羅榮桓把自己的一床虎皮褥子送給了陳毅,這使陳毅非常感動,因為羅榮桓不但有病在身,而且東北比山東更冷,實際上羅榮桓更需要這樣的褥子。在羅榮桓的一再堅持下,陳毅收下了這床褥子,並笑著說:“人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這回,我可要睡在老虎身上啦!”
羅榮桓為進軍東北的準備工作盡心盡力,但他剛接到去東北任職的命令時,他並不想去。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身體有病。原來中央讓林彪到山東,主要是讓林彪接替羅榮桓的工作,好讓羅榮桓休息一下,治療疾病。這下兩人的工作地點轉到東北,如果沒有羅榮桓的話,不會影響東北的工作,因為東北有了主要領導人。於是,他向中央建議,能否讓他休息一段時間,如果一定要他去東北,最好不要讓他當部隊的主要領導人。同時,山東分局的領導人黎玉和舒同也致電中央,建議讓羅榮桓休息,他們二人太了解羅榮桓的病情了。中央復電,東北還是要去,到東北後治療條件可能要好一些。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羅榮桓也不好再講什麼。
踏上黑土地
為了使部隊順利渡海到東北去,山東軍區做了大量工作。羅榮桓指定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負責部隊的渡海工作。許世友指揮部隊消滅、驅逐了煙臺附近崆峒島和蓬萊以北內長山各島嶼上的偽軍,又乘勝占領了瀕臨遼東半島的外長山各島,控制了渤海海峽,並在各島上設立兵站,屯積給養,形成了山東向東北進軍的跳板,保證了海運安全和供應。安全的登陸點有了,中轉站也有了,但要渡海還必須有運輸工具。羅榮桓又命令組織海運指揮部,由許世友親自擔任總指揮。他動員了30多隻汽船、140只帆船,分別在蓬萊縣的欒家口、黃縣的龍口兩個港口組織部隊登船。
龍口和欒家口,自古以來就是山東人從海路闖關東的集結地和出發地。老百姓闖關東是為了生存,山東軍區部隊闖關東的目的,卻不僅僅為了生存,而是先占領東北,將來進一步解放全中國。
從1945年10月底開始,山東軍區的部隊陸續出發,除個別部隊是走陸路外,其他絕大多數都是分三批乘船到東北的。
山東軍區開創了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渡海行動。10月24日,羅榮桓接到中央的電報,要他“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內去東北”。
當天,羅榮桓便告別了原山東分局的領導,包括黎玉和舒同等人,踏上了新的征途。
羅榮桓是從臨沂出發的,先是乘汽車,沿著台(兒莊)濰(縣)公路向東北方向前進。抗戰8年,特別是日軍投降後,因為繳獲了大量的日軍裝備,八路軍的裝備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改善。這次行軍,羅榮桓也享受到首長的待遇,他與林月琴、羅生特大夫和一名衛生員合乘一輛小汽車。其他很多人都是乘卡車,還有部分騎兵乘馬在後面跟進。
行軍的第一天,部隊在莒縣宿營,第二天到達諸城。因為國民黨勾結日偽殘餘重新占領了膠縣城,從諸城到膠縣的公路破壞了,汽車不能繼續前進,只好在諸城過夜。這一天,由於旅途勞累,羅榮桓的病情加劇。第三天,部隊無法乘汽車前進,只能步行,羅榮桓也不能騎馬,只好又躺在擔架上。
過膠濟路的那天夜晚,正在急行軍,羅榮桓的擔架突然斷了,隊伍不得不停下來,警衛部隊派出警戒。管理處長何敬之派人隨嚮導到附近村子裡找門板,由於護送部隊人很少,停留的地方離鐵路又近,大家都為羅榮桓的安全擔心。
從林彪的電報中可以看出,他們沒有去山東的主要原因,是要節省時間。
24日,林彪又發出了一封電報,給山東軍區的部隊下達了指示:“中央皓電及賀電,望你們迅速布置與行動,我們將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來完成中央所給之重大任務。關於山東部隊與幹部,可先後陸續地走,尤其是幹部須迅速北去,以便展開廣大的地方群眾工作及進行擴軍。”
按照中央軍委和林彪的指示,山東軍區的部隊開始作進軍東北的準備工作。羅榮桓自己也被調往東北,便對部隊的去留進行了慎重的考慮。他根據山東的需要,決定把許世友、林浩、陳士渠、唐亮、王建安、張光中、景曉村、周貫五等領導幹部和一部分戰鬥力很強的部隊留在山東,這一決定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10月上旬,陳毅到達山東的臨沂。這是上次羅榮桓到蘇北治病後兩位老戰友再次見面。為了使陳毅儘快地熟悉情況,羅榮桓詳盡地介紹了山東的形勢和周圍的敵情,介紹了山東各部隊的軍事政治素質和戰鬥力,介紹了幹部配備情況,某些指揮員的脾氣秉性等等。他們還共同討論了山東分局改為華東中央局,以及新四軍軍部和山東軍區領導機關合併後的幹部配備、黨政軍工作的重點,討論了阻擊國民黨軍隊北上的作戰方案。
10月11日,中共中央命令已到山東的華中野戰軍部隊和山東軍區留守部隊組成一支強大的武裝,在濟南、徐州之間,阻擊沿津浦路北上的國民黨軍隊。陳毅決定親自到前線指揮。在他動身的時候,羅榮桓把自己的一床虎皮褥子送給了陳毅,這使陳毅非常感動,因為羅榮桓不但有病在身,而且東北比山東更冷,實際上羅榮桓更需要這樣的褥子。在羅榮桓的一再堅持下,陳毅收下了這床褥子,並笑著說:“人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這回,我可要睡在老虎身上啦!”
羅榮桓為進軍東北的準備工作盡心盡力,但他剛接到去東北任職的命令時,他並不想去。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身體有病。原來中央讓林彪到山東,主要是讓林彪接替羅榮桓的工作,好讓羅榮桓休息一下,治療疾病。這下兩人的工作地點轉到東北,如果沒有羅榮桓的話,不會影響東北的工作,因為東北有了主要領導人。於是,他向中央建議,能否讓他休息一段時間,如果一定要他去東北,最好不要讓他當部隊的主要領導人。同時,山東分局的領導人黎玉和舒同也致電中央,建議讓羅榮桓休息,他們二人太了解羅榮桓的病情了。中央復電,東北還是要去,到東北後治療條件可能要好一些。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羅榮桓也不好再講什麼。
踏上黑土地
為了使部隊順利渡海到東北去,山東軍區做了大量工作。羅榮桓指定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負責部隊的渡海工作。許世友指揮部隊消滅、驅逐了煙臺附近崆峒島和蓬萊以北內長山各島嶼上的偽軍,又乘勝占領了瀕臨遼東半島的外長山各島,控制了渤海海峽,並在各島上設立兵站,屯積給養,形成了山東向東北進軍的跳板,保證了海運安全和供應。安全的登陸點有了,中轉站也有了,但要渡海還必須有運輸工具。羅榮桓又命令組織海運指揮部,由許世友親自擔任總指揮。他動員了30多隻汽船、140只帆船,分別在蓬萊縣的欒家口、黃縣的龍口兩個港口組織部隊登船。
龍口和欒家口,自古以來就是山東人從海路闖關東的集結地和出發地。老百姓闖關東是為了生存,山東軍區部隊闖關東的目的,卻不僅僅為了生存,而是先占領東北,將來進一步解放全中國。
從1945年10月底開始,山東軍區的部隊陸續出發,除個別部隊是走陸路外,其他絕大多數都是分三批乘船到東北的。
山東軍區開創了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渡海行動。10月24日,羅榮桓接到中央的電報,要他“率輕便指揮機關,日內去東北”。
當天,羅榮桓便告別了原山東分局的領導,包括黎玉和舒同等人,踏上了新的征途。
羅榮桓是從臨沂出發的,先是乘汽車,沿著台(兒莊)濰(縣)公路向東北方向前進。抗戰8年,特別是日軍投降後,因為繳獲了大量的日軍裝備,八路軍的裝備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改善。這次行軍,羅榮桓也享受到首長的待遇,他與林月琴、羅生特大夫和一名衛生員合乘一輛小汽車。其他很多人都是乘卡車,還有部分騎兵乘馬在後面跟進。
行軍的第一天,部隊在莒縣宿營,第二天到達諸城。因為國民黨勾結日偽殘餘重新占領了膠縣城,從諸城到膠縣的公路破壞了,汽車不能繼續前進,只好在諸城過夜。這一天,由於旅途勞累,羅榮桓的病情加劇。第三天,部隊無法乘汽車前進,只能步行,羅榮桓也不能騎馬,只好又躺在擔架上。
過膠濟路的那天夜晚,正在急行軍,羅榮桓的擔架突然斷了,隊伍不得不停下來,警衛部隊派出警戒。管理處長何敬之派人隨嚮導到附近村子裡找門板,由於護送部隊人很少,停留的地方離鐵路又近,大家都為羅榮桓的安全擔心。